新浪财经

多面李庆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21:04 《国企》杂志

  他因担任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宝钢集团外部董事而荣获“友谊奖”;因在新加坡全国雇主联合会会长职位上的突出表现获得新加坡国庆奖章;因为促成新航与东航的联姻而备受中国市场关注

  -本刊记者 张娜

  李庆言最近一次出现在中国媒体面前,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07年度“友谊奖”颁奖大会上。同其他49位外国专家一起,李庆言从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等领导人手中接过了这项代表着来华工作外国专家最高荣誉的奖项。

  这一幕,让人想起了两年前在上海宝钢大厦会议室里的场景:李庆言满面笑容地从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手中接过聘书,正式成为宝钢集团董事会中第一批外部董事中的一员。

  李庆言拿到的“友谊奖”与当年的聘书似乎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李庆言参加评比是国务院国资委申报的,国资委外事局的某部门负责人对《国企》说:“李庆言的获奖正是由于其担任宝钢集团外部董事期间所做的贡献。”

  “友谊奖”是中国政府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设立的。2007年获奖的50名外国专家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自1991年设立到本年度,已向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949名外国专家颁发了“友谊奖”。

  多重角色

  如果说宝钢的外部董事一职让李庆言荣获中国“友谊奖”,新加坡全国雇主联合会会长一职又让其获得新加坡国庆奖章,那么真正让李庆言为人们所熟知并获得威望的则应归属于原新加坡港务集团主席一职。

  李庆言现年60岁,每次出现在媒体面前的装束都是西服领带,这或许与他的多重角色有关:一个良好的商人形象、知识分子形象、政府官员形象。

  作为新加坡航空公司的董事局主席,李庆言近期因新航与东航联姻事件频频在中国和新加坡的媒体上亮相。而这个职位同他一年前离职的新加坡港务集团主席一样受到各界的追捧。

  新加坡《联合早报》曾报道称:李庆言也曾是官委议员,目前,他也是拥有大约1800名会员的新加坡商业联合会的会长。而作为全国雇主联合会会长,让他最感到自豪的莫过于能在保护雇主利益的前提下,与工会和政府建立了牢固的劳资政关系。正因如此,李庆言还成了新加坡国庆奖章获得者。

  曾经,作为贸易发展局(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前身)主席的李庆言,就发表了“推动本地企业投资中国,我国也鼓励华商来发展”的讲话。

  同时,李庆言还兼任大马纺织公司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台湾分行董事经理,以及星狮集团(前称花莎尼集团)董事和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顾问。

  而正是这些经历,使李庆言成为中国第一批央企董事会试点的外部董事。

  如果说宝钢的外部董事一职让李庆言荣获中国“友谊奖”,新加坡全国雇主联合会会长一职又让其获得新加坡国庆奖章,那么真正让李庆言为人们所熟知,并获得威望的则应归属于原新加坡港务集团主席一职。从2002年执掌港务集团到2006年卸任四年时间里,李庆言重点发展海外业务,几乎走遍了中国的所有港口。他的名字也从这个时候开始进入到中国企业家的眼中,一度成了中国媒体出镜率很高的外国人,新加坡港务集团的成功战略更为其进入宝钢奠定了基础。

  除了工作中的多重角色,李庆言的身份也很让人关注。一位见过李庆言的人说:“他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笑称,宝钢聘请的这些外部董事首先在中文语言沟通方面比较畅通,否则沟通成本增加。其实,新加坡《联合早报》的网站上有资料显示,李庆言原本就是香港人,1973年,李庆言从香港来到新加坡,以协助打理家族生意,没想到就此在狮城定居,并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新加坡公民。1980年雇主联合会成立以来,他就已是该组织的中坚分子,并于8年后出任会长。

  结缘宝钢

  两年后的事实证明,宝钢的做法是正确的。李庆言获“友谊奖”的最大贡献,国家外专局的相关人士对《国企》说是“管理”。

  宝钢本身就是个里程碑式的企业。1978年兴建宝钢,曾经一度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改革的一座里程碑;2004年,宝钢已成为年营业收入145.48亿美元、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的钢铁巨子;2005年,在深化董事会改革的呼声中,国资委再次将这家“标本式”的央企摆在了试验台上。10月17日,宝钢集团新董事会终于正式公开亮相,对于国资委乃至中央企业来说,这一天无疑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

  作为央企董事会改革试点,宝钢董事会改革如果成功,无疑会为当时国资委掌控的169家中央企业的治理变革提供难得的、极具现实操作性的宝贵经验。国资委对宝钢董事会改革的未来充满期待。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说:“宝钢的董事会将被赋予足够的职权,其中包括重大投融资决策权、挑选经理人员、考核经理人员、决定经理人员薪酬的权利,而国资委将只对董事会进行考核。”

  央企董事会改革,很突出的一点尝试就是:引入尽量超过半数的外部董事。李荣融公开表示,对外部董事的甄选相当精准,“不敢说所有的董事都是选境外的,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要选择不同的董事,总的说是促进和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那些长期在海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工作,无论在社会和市场中都有很高威望的企业领袖自然是首选。

  宝钢的董事会由9名董事构成,其中4名为执行董事,5名为非执行董事即外部董事。执行董事包括时任董事长的谢企华,副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国胜,董事、总经理徐乐江,职工董事、工会主席汪金德;5名非执行董事分别是:香港的冯国经、新加坡的李庆言,以及来自中国内地的吴耀文、杨贤足和夏大慰。

  李庆言作为唯一一位外籍人士进入宝钢董事会,而且又是国资委选择的第一批外部董事之一,在商界的影响力可想而知。于是,有专家分析说,当时任全球第二大码头经营商新加坡港务集团主席的李庆言,表面上看与宝钢和上海市政府之间具有更多的商业利益关系。从战略管理层面上说,港务专家进入董事会,无疑对于仿照日本钢铁企业临海布局的宝钢集团具有更多的战略指导意义。

  当时,中央企业的外部董事要做什么是经常被问及的问题。

  “主要是有关提高公司治理的工作。宝钢董事会每年开会4次,外部董事们也都会提出管制建议。”同为宝钢外部董事的香港人冯国经说。

  两年后的事实证明,宝钢的做法是正确的。李庆言获“友谊奖”的最大贡献,国家外专局的相关人士对《国企》说是“管理”。

  在记者联系采访中,发现李庆言的名额并非宝钢所处地方——上海外专局申报,而是国务院国资委,并与他的雇主谢企华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合同,但外部董事却属于国资委选派。其薪酬是固定的,由国资委来发,不和企业业绩挂钩,任期1至3年,可更换,不是全日制工作,是兼职,参加董事会和董事会各相关专门委员会的会议,有表决权。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建立外部董事制度,是为了实现国有独资公司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开,真正实现董事会的集体决策和对经理层的管理,避免董事与经理人员高度重合,自己管理自己。

  一年之后,任期满。宝钢发布公告:冯国经、李庆言、夏大慰任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聘期二年,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自此,李庆言开始了他的第二个任期。

  “在宝钢当外部董事,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无形中转换为个人的价值。”业内专家认为,其实收入已经不是这些外部董事的第一需要,他们更珍惜自己的名誉,希望在更高平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无疑,李庆言做到了。

  带领新航入股东航

  分析人士说:“新航和东航联姻,中国通李庆言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有人对李庆言的做法表示质疑。

  李庆言执掌新航不久,备受瞩目的东航、新航“联姻”历经长久的等待,终于尘埃落定。

  2007年9月2日下午,东航与新加坡航空公司、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在上海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业界评价说:“中国民航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上市10年后,迎来航空运输业和投资界关注已久的二次腾飞。”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国资委监事会主席陈全训、上海市副市长杨雄、民航总局副局长李健出席了签约仪式,共同见证了东航集团总经理、东航股份公司董事长李丰华,东航集团党组书记、东航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李军,新加坡航空有限公司主席李庆言,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柯崇盛四人签署协议的历史性场面。

  根据协议,东方航空计划以每股3.80港元定向增发29.85亿股,其中东航集团拟认购11亿股,新航认购12.35亿股,淡马锡认购6.49亿股,增发后三者所持股份比例分别为51%、15.7%和8.3%。

  新航是国际知名的一流航空公司,截至2007年3月31日,总资产约合1324.29亿人民币,2006-2007财政年度实现收入738.49亿元,净利润112.21亿元人民币。在营运收入、客公里和利润等指标上,新航在全球航空公司排行榜中都名列前茅。

  分析人士说:“新航和东航联姻,中国通李庆言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有人对李庆言的做法表示质疑。

  新加坡很小,开车绕该国一周也只需要一个多小时,新航在国内的发展空间实在有限。此前三年,新航已经开始进入中国寻找投资机会。2004年,新航决定进入中国。而此时,南航的困境凸显,国资委试图引入新航来帮助南航,但新航似乎并不买账。2006年初,新航婉拒了投资南航的提议。有分析人士说,“有时新加坡人很小心,但是一旦做出决策,他们会不顾一切”。 

  “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如果中国的法律政策放开,我们将继续增持我们的

股票。”国内有媒体质疑称:中国相关政策的放开给了李庆言充分的想象空间,联手淡马锡获得东航24%的股权,新航的中国图谋是否仅止于此?除了进入东航并获得上海这个中国航空枢纽港以及未来全球枢纽中心的优势外,是否会继续增持东航?

  “新航入股东方航空是着眼于长期战略考虑,三年锁定期满后也不会出售持股。”这是李庆言的承诺。

  走出去,引进来

  走出去,引进来成了主导。李庆言希望更多中资企业到新加坡发展,实现“立足狮城,胸怀东盟(亚细安),放眼世界”的目标。

  家庭的原因注定了李庆言要成为商人。

  1973年,20多岁的李庆言从香港来到新加坡,是为了协助打理家族生意。

  除家族生意外,他的第一份工作应该是1980年加入的雇主联合会。到1988年,他当会长开始,一直致力于雇联的工作。李庆言说,全国雇联将与全国职工总会和人力部合作,接触更多相关团体和个人,让他们了解劳资政三方所扮演的角色,共同制定面对挑战的对策。全国雇联要与雇主携手推行亲年长工友的措施,包括调整雇佣政策、酬劳和福利津贴配套、灵活工作安排和重新雇用即将退休员工等。

  自从做了贸易发展局主席和港务集团主席后,李庆言达到了他事业的又一个辉煌。

  2001年,时任贸易发展局主席的李庆言说:“在推动新加坡企业到中国投资的同时,我国也积极鼓励中国企业到新加坡来发展,放眼全球。”走出去,引进来成了主导。他希望更多中资企业到新加坡发展,实现“立足狮城,胸怀东盟(亚细安),放眼世界”的目标。

  他认为,新加坡是东西半球的枢纽,又是世界重要的石油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通讯运输中心,是中资企业的理想区域作业根据地。当时,在新加坡落户的中资企业已有数百家,其中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包括中国航空油料、

春兰
青岛啤酒
等。

  那一年,前10个月,新中双边贸易总额达185亿新元,比往年同期增长6%。由此更突出了中、新贸易的强劲发展势头。

  正式出任港务集团主席是在2002年,尽管港务集团雄心勃勃,李庆言仍然不会小看集团所面对的竞争,不仅关注区域海港的竞争,也为中国海港所可能带来的竞争做好心理准备。为此,李庆言认为,该集团必须时刻警惕,否则很容易被人迎头赶上。他指出,新加坡海港有必要不断扩大与其他海港的联系,这样才能提供更为频密的船班。

  李庆言是个喜欢走出去的人。2002年7月和8月,在李庆言还未正式上任之前,便跟随前主席杨林丰博士到中国和欧洲去访问港务集团的主要客户,目的就是要直接听取客户的意见,以及了解客户的需求。

  随后,任职后更是一发不可收,大连、深圳、珠海、海南、广州……在中国,有港口的地方就留下了李庆言的脚步。

  “由新加坡港务集团主席李庆言先生率领的考察团来连探讨投资项目,日前,市长夏德仁在大连宾馆会见了李庆言一行。新加坡港务集团1996年便开始在我市投资,一直非常看重大连的港口市场。夏德仁说,大连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航运中心,非常希望能有机会多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大连的发展速度很快,他希望新加坡港务集团能扩大在连合作领域,共同致力于大连的繁荣和发展。”这是2003年新华社大连频道的一则消息,那几年,关于李庆言的此类消息不断。直到2005年11月1日,他卸任新加坡港务集团主席职位。

  入主新航,李庆言的风格未变,还是积极走出去。于是,他开始了与南航、东航的洽谈,直到今年9月结束。

  一个项目又完工了,下一站是哪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