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樊纲:中国宏观经济观察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08:29 第一财经日报

  徐以升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一个稳定的高增长周期,导致中国过去30年高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一些新的有利因素又会出现。但真正的问题不是中国还有没有长期增长的潜力,而在于这种长期的增长会不会被一些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所打断。”

  ——“思考这些问题,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经济问题还很多,体制也还很脆弱。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如果一旦发生大规模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很可能使中国经济一蹶不振。”

  ——“因此,在当前高增长环境下,在股市一片牛市的呼声当中,在

房地产一个劲儿涨价的过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风险,反复谈论这些风险,尽可能不让中国经济出现大的泡沫、大的过热,使其相对稳定地增长,才能保证中国经济不出大的危机,实现长期增长,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这是一个睿智的观察者。樊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2006年7月至今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樊纲是一位典型的宏观经济学者,但也擅长于以金融视角、国际视角的思考。这在他成为现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之后尤甚。

  在中国经济连续5年实现10%高增长的时候,有樊纲这样的观察者,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清楚中国经济的增长本身。

  在樊纲看来,认识中国经济的增长要充分认识中国经济高增长中的“虚增部分”,这些“虚增长”早晚会暴露出来。

  樊纲开列了5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缺乏资源开采的付费制度,政府不得不在某些环节上对资源的价格有所控制,导致目前资源的价格存在扭曲,这导致在当前的高利润中有一块是由于资源价格较低产生的;二是环保费用没有付,经济增长的同时破坏环境的代价没有体现出来;三是劳动成本,尤其是社会保障支出没有付足这一成本;四是资本市场还是封闭,金融企业还享受着国家保护的息差,这些企业的利润也有虚的一块;五是以前国企不分红,最近才有政策出台,企业把利润都留给自己,这相当于国家给了企业很大的补贴,这块利润也有虚增的成分。

  作为一个宏观经济学者,樊纲更擅长从相对宏观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他看来,体制改革提高了我国的竞争力,但在取得进步的同时目前还存在制度缺陷。目前中国经济失衡表现的资本项目顺差、经常项目顺差,既是改革的成果,也是制度缺陷的表现。

  以经常项目顺差为例,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原因是储蓄率的高增长,而需要看到的是最近几年居民储蓄并没有增长,最大的储蓄增长是企业储蓄在增长,也就是企业未分配利润,而企业储蓄增长是与我国的制度缺陷问题相关的。这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中国经济高增长中的“虚增部分”。

  樊纲开列的药方,是要实行“分红、收租、减税”的财税改革,分红是指国企要分红,收租是指要征收资源税,减税就是要降低

个人所得税,或者是提高社保投入,总之来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只有这样消费才能提高,储蓄才能降下来,经济失衡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这早晚必须要做,晚做不如早做!”

  保持乐观是容易的,但难以实现的是在乐观中保持清醒,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这份清醒显得更为重要。我们期待这位年度研究者为我们奉献更多的真知灼见。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