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查尔斯-汉迪:未来将是跳蚤的天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7日 00:07 第一财经日报

  “跳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合式工作者,还包括微型企业和自由代理商等小型经济个体

  王慧卿

  在美国42%的工作者觉得,一天结束时已被掏空,69%的人希望过更放松的生活;在英国77%的管理者觉得工作紧张,74%的人担心工作会影响和伴侣的关系;在法国有80%的人觉得经济不会再改善。

  有许许多多的人,虽然他们的收入提高了,消费提高了,但是他们却觉得生活品质在下降。在美国,由于工作所造成的沮丧一年会损耗470亿美元,跟治疗心脏病的耗费差不多。现代的经济社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令人深思。

  那么,怎样的组织架构才能让公司成为员工快乐工作的场所?组织在未来将演变成何种模样?个人如何才能够更加快乐地生活和工作?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贯穿了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的一生。因为对这些问题富有哲学意味的思考,英国《金融时报》称汉迪为欧洲屈指可数的“最像管理哲学家”的人,并把他评为仅次于彼德·德鲁克的全球最知名的管理大师。

  人力不是资源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如今在西方非常流行,这点我觉得很不妥。因为资源是指某样东西,例如机器或者是某件设备,但这些却是人。”汉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它(组织)不只是一个建筑物,而是有人在其中的建筑物。”

  汉迪强调组织应该与个体并重,利润应该与道义共存,个人的自由与独立,要与财富的分享、社会的正义相互平衡。

  对于这点,喜欢阅读汉迪著作的用友软件董事长王文京也很赞同。“我们确实不能够把人看成仅是一个资源,因为人跟机器、跟其他的物品是不一样的。因为人除了生理的特性,还有心理的、精神层面的。特别像我们这样的以知识工作者为主的软件公司,这点可能表现得尤为突出。”

  “我所喜欢的组织是让所有人做他们自己,给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汉迪进一步从员工的感受角度给出了回答,“员工应该觉得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也需要他们,而他们是属于这个组织的。”

  汉迪在1976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组织的概念》。在这本书中,汉迪指出大多数在组织里工作的人们并不理解什么是组织,组织是怎么运转的,这造成人们工作得不开心,也没有效率。而这也是汉迪自己在组织中工作时的体验。

  “我曾经在壳牌石油公司工作,在我伦敦办公室的门上,有一块金属的牌子,上面写着我们部门的名称‘MKR.32’;而在底部插有一张塑料卡片,上面写着我的名字查尔斯·汉迪。”

  汉迪说他对此再熟悉不过了:“他们从不更换那块金属牌子,而只是更换那张塑料卡片。当我在公司写备忘录的时候,我也从不签我自己的名字,而是署名MKR.32。我的感觉是,他们并不知道我到底是谁,我也不希望在那里与众不同,我只是希望在那里有一份工作。”

  但是,汉迪认为,人性是不会改变的,组织会变。技术的发展允许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安排工作,我们不再需要把所有相关人员都集中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完成工作。

  于是汉迪思考新的问题:买下人们的时间然后有效地加以利用,这种做法明智吗?

  如果人们能够远程完成工作,那为何不直接购买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而让他们自己安排时间呢?这样的组织能够省去监督,节省办公空间,对双方都有利。

  “三叶草组织”

  1980年时,汉迪着手写他的第二本书《工作与生活的未来》,在此书中谈到了“三叶草组织”概念。

  “我觉得现代组织由三部分组成:主叶是由组织中的核心团队构成;第二片叶子是由与企业存在合同关系的个人或组织构成;第三片叶子是指具有很大弹性的专家或者个人,例如兼职工或是顾问。”

  “最重要的是这三片叶子共同组成了这朵花,他们是搭档,而不只是相互补充。他们不只是具有弹性的劳动力,他们也是组织的一部分。”

  这种思想从现在看来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1980年并非如此。汉迪认为 “三叶草组织”中,外包人员和自雇工作者应该把自己看作是“组合式工作者”,拥有独特的顾客组合和项目组合。

  在《个人与组织的未来》一书中,汉迪深刻反思了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探究了从传统的在大公司(大象)长期任职到自由个体(跳蚤)的转变过程。他预言,21世纪将是“跳蚤”的天下。“跳蚤”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组合式工作者,另外还包括微型企业和自由代理商等小型的经济个体。

  “大企业从外面看来规模庞大,但进入内部,会发现它的核心很小,就如同我刚才提到的‘三叶草组织’。这一小核心是由众多相互关联的部门构成,有个人,也有三四人组成的团队。”汉迪说。

  汉迪指出,技术的发展允许人们可以作为大象的供应商而不是他们的员工。“这是一种更令人满意的成人对成人之间的关系,”汉迪说,“而如果作为员工,那就是孩子对永远不满意的家长之间的关系。”

  当然,“跳蚤”式的人生并不就是完美的。人在组织中,或许受到了囚禁,但至少安全有保障;脱离了组织有了自由,安全也就没有保障了。有读者写信给汉迪说:“我接受了你的建议,离开组织去过组合式人生,但我的组合空空如也。”

  “无论你是个人工作者还是几个人组成的小团队,人生是无法预知的。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跟那些大企业协商签订合同,因为跳蚤需要大象。例如我就像是跳蚤,我写书;但是如果没有那些帮我出版的‘大象’的话,那是毫无意义的。”汉迪在采访中说。

  汉迪曾说,很多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成功、金钱和家庭。他坦承自己把家庭放在首位。汉迪同时也表示,并不是每个人都应当对三者有着相同的排序。他以自己的妻子为例说道:“她有三个不同的角色:摄影师、家庭的管理者以及我的经纪人。有趣的是她会将摄影师的角色放在首位。”

  “这取决于你的热情来自何方,或者说是我们最想做的是什么。”汉迪说。

  49岁投身“跳蚤”行列

  在过去十年的某段时间,汉迪开始感到有些疲惫。他厌倦了到处旅行做演讲的生活,组织偷窥者的角色对他的吸引力也逐渐下降。与此同时,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他的经纪人的汉迪夫人也希望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到她的摄影爱好上。

  他们决定把一年分成两半,6个月照顾他的工作,6个月照顾她的工作。汉迪说这个安排效果很好,因为他们俩都希望有对方陪伴。他们这样安排自己职业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喜欢一起合作写书和做其他的项目。

  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合作出版了两本书:《新炼金术士》和《重新改造的生活:女人60岁:一场庆祝》。他们现在正在策划一本关于像他们一样分享同一事业的夫妇的书。

  汉迪和妻子伊丽莎白在吉隆坡相识。当时汉迪还在壳牌工作,而伊丽莎白是名教师。在那儿伊丽莎白第一次改变了汉迪的人生道路。

  汉迪曾想在壳牌一直工作下去,因为觉得在那儿工作很愉快。在壳牌工作期间,他一直被派往不同的地方,历任营销主管、经济师和管理培训师。这种经历教会了汉迪很多东西。但是伊丽莎白对他说:“你肯定是昏头了,把自己的一生交给这些人。他们占有了你。”

  妻子的话让汉迪吓了一跳,但开始意识到她是对的。“他们把我们这些人送到我们不愿去的地方,要我们做一些我们并不是特别喜欢的工作。他们还说这是长期培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让我们热身的。”

  当壳牌公司要派汉迪去利比里亚的时候,他决心要重新控制自己的生活。他于1965年离开了壳牌,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商学院学习。1967年,汉迪回到英国,在伦敦商学院开办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美国本土外的斯隆课程。这是英国的第一家商学研究生院。

  1977年,汉迪的父亲去世了。在父亲的葬礼上,他被吊唁者的眼泪深深打动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触动了这么多人的生命。他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目的,并开始郑重考虑要不要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神职人员。最终他来到温莎城堡,成为乔治馆的学监,负责举办有关社会学和管理思想的讨论会。

  49岁时,汉迪告别了组织生活,投身“跳蚤”行列,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他曾出任英国技术协会的主席,还主持过BBC电台“今日思想”节目,后来专心于写作和演讲。妻子成为他唯一的工作伙伴。

  “每次我演讲或者接受采访结束,我的妻子都会评论一下我的表现。”汉迪带着微笑望着自己的妻子。伊丽莎白正忙着给他拍照。作为摄影师,伊丽莎白习惯于用照片记录每个生活的瞬间。

  查尔斯·汉迪

  ●1932年出生于爱尔兰

  ●在英国完成大学教育后先后在东南亚和伦敦的壳牌公司工作,并升任高级管理职务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学习期间,对组织管理及其运作原理产生了兴趣

  ●创办了英国首家商学研究生院,并成为该学院的全职教授

  ●主要著作:《觉醒的年代》(曾译《空雨衣》)、《个人与组织的未来》、《工作与生活的未来》(曾译《非理性的年代》)、《大师论大师》等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