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陈剑美:在突破中坚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 11:16 浙江市场导报

  作者:孙丽娜

  “惟有突破才有未来。”浙江泰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剑美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坚定执着,可只有了解制药行业的突破和创新是如何艰难的人才会明白这样的坚定是如何的来之不易。

  制药情缘

  陈剑美告诉导报记者,做药是自己的一种情缘。

  大学毕业后,在中学教书的陈剑美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帮助教书山区的药厂承接了上海一家公司一批一次性乳胶手套和一次性注射器的业务。或者就是从那时候起,注定了陈剑美的制药情结。

  1988年,在全民创业的大潮中,陈剑美也下海了,他去了江西大茅山制药厂,从最初的和上海方面的药厂联系到最后成为明星业务员,其中的艰辛自不必提,而四年的积累也让陈剑美在1992年的时候顺利去了上饶制药厂当营销部负责人。又四年之后的1996年,上饶的一家星火制药厂已经濒临倒闭。当地卫生系统的职工集资后,邀请陈剑美出任厂长。本打算大干一场,却在1998的时候遭遇变故——卫生局撤回了资金。无奈离去的陈剑美又开始关注起了

房地产

  “但是我从来就没有减少对医药行业的关注。”陈剑美说自己是从一个不懂药的人成长为一个医药方面的行家的,对做药感觉像是与生俱来的责任。所以,2002年的时候,浙江泰康制药厂要整体出售的消息传来,陈剑美当即就赶往了开化,“要把握这个重新做药的机会”。最后,陈剑美凭借自己的经历、魅力和能力赢得了这个机会,1500万元整体收购,重操旧业。

  重操旧业

  1971年在开化建厂的浙江泰康制药厂,曾经有过产值超过1亿元、销售收入四五千万元的辉煌时期。陈剑美接手的时候这已经是一个玩不转的老企业了。“公司的产品结构老化,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刻不容缓。”

  于是,对老产品进行技术改进和工艺创新,积极研发新产品同步进行。与一般的行业不同,医药行业的工艺创新可能一个简单的技改都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而新药的研发更是如此。“有时候5年、10年的投入下去,都看不到结果。”陈剑美告诉导报记者,医药是“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三高”行业,比起这些,能够耐心等待和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许更为重要。“很可能,一个产品你投入了5年,最后一年的时候就失败了。”陈剑美说,这个时候,他的专业知识就为跟科研机构的合作带来了更多的好处——懂得、了解且更能等待。

  正是这样的理解,加上每年对研发的超高投入,让泰康制药集团走出了困境。企业的发展也让陈剑美思索未来的发展之路该如何走。要引进人才,不仅要加强研发的力量还要增强营销的水平;同时还要更好地抢占市场。于是,2006年,他把集团的对外窗口前移到杭州成为杭州利百乐医药有限公司,同时在全国25个省市地区设立营销机构,建立了以重点品种为主导的营销网络。“杭州能聚集人才,还能构建辐射全国的网络”。

  创新才有未来

  在陈剑美做强做大泰康制药集团的梦想里,创新成为关键。他说“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就走不长走不远。”在他的创新理论里,一个企业有能做强做大产品,企业才能做强做大。

  “中药类的产品要自主创新,西药类的要模仿创新。”陈剑美说,这样不仅是突破专业,也是为了能有更多更好效果的药品诞生。为此,“泰康”与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奥默生物科技开发公司、南京生物研究所、浙江工业大学等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今年3月,泰康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中药抗癌新药——五参素清艾片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咨询会。在专家评定的过程中,很多人对药品的效果表示了惊奇,有专家表示,若能通过临床,“有这样的药就好了。”

  陈剑美说在接手集团的最开始就确定了要专心致志做处方药市场,特别是那些对特殊疾病有特殊疗效的药物,“我们做药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能治病救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