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墨斐:三级跳的完美主义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 15:16 《国企》杂志

  如果说通用是墨斐实现自我价值的开始,那么到上汽则是一种挑战,到克莱斯勒更是一种诱惑 

  -本刊记者 张娜

  在离开通用两年之后,被誉为“中国通”的汽车市场传奇人物——墨斐(Mr. Philip Murtaugh)再次离开了一年前才供职的上汽。这位因跳槽上汽而轰动一时的美国人,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再次刮起了风暴。此次,他要加盟的是国际汽车巨头克莱斯勒。同上次一样,墨斐依然被赋予重任:克莱斯勒公司集团副总裁兼亚洲区首席执行官,将全面负责克莱斯勒亚洲区的运营,包括中国和印度。

  然而,不管墨斐多么果断地换工作,引起的每次争论却几乎都没有批驳,在百度上输入“墨斐”两个字,到处都是赞美之词, 这在充满争议和挑战的今天实属不易。

  外表温和,内心执著;善于包容,又做事果断。在人们眼中,墨斐近乎完美。

  一个“执著”梦想

  “墨斐先生离开上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是本人职业发展的愿望。”9月20日,据了解墨斐的人士对《国企》透露。

  墨斐,一个生活在中国十几年的美国人,从通用到上汽,再到克莱斯勒,他给中国的汽车业带来了种种惊喜。有人说“作为经理人,墨斐的职业生涯堪称完美”。

  “一个矮小但做事专一的小老头。”这是一个普通员工对墨斐的评价。员工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能和这样一个人共事应该是一种荣幸,我愿意去崇拜这样一个职业经理人。”

  墨斐在离开上汽的个人声明第一段是:“我决定辞去在上海汽车的职务,加入克莱斯勒集团。因为对于我目前的职业发展来说,这将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墨斐的选择是基于其职业选择的需求。这与他离开通用汽车中国公司的原因是相同的,“我决定离开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是由于个人原因。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决定,但我认为这是在我为公司工作了30年后的一个正确选择。”

  同样是“不容错过的机会”和“正确的选择”,但与离开通用后的一年沉寂相比,这次离开上汽显得更为突然和坚决。于是,有分析师说,“这次他的目标更清楚”。

  上汽知情人士透露,能到美国三大汽车巨头担任高管,是墨斐一直以来的梦想。由此也不难理解他闪电般的加盟克莱斯勒。

  如果说通用是墨斐实现自我价值的开始,那么到上汽则是一种挑战,到克莱斯勒更是一种诱惑。

  自1996年1月来到上海,墨斐在中国的汽车生涯已10多个年头。而自1973年毕业于通用汽车学院,墨斐已经为通用汽车整整服务32年。他先后在美国、日本和中国担任了生产、制造、模具冲压、产品策划等方面的职务,其中包括通用海外公司(日本)生产总监、日本五十铃汽车产品策划执行总监助理、英国鲁顿IBC公司董事长。

  墨斐在通用成长,也在通用一度达到事业的顶峰。

  对于墨斐的离职,很多人都不解,到2005年底他十年的海外任期就将结束,之后可以光荣退休并拿到十分丰厚的退休金和福利。业界人士评论道:“9年多都走过来了,只剩最后几个月,即使再有诱惑力的职位也不值得他现在离开通用。”

  上汽是个有梦想的中国汽车公司。如果说跻身世界第六大汽车集团有点不切实际的话,那么英国的Autopolis汽车咨询公司的分析师Graeme Maxton的话可能更为公允。他说:“上汽在未来10到15年时间里,将跻身世界10大汽车公司之列。在10年内,欧洲或者美国的青少年将考虑拥有一辆上海汽车。”

  事实上,一个有梦想的人来到一家有梦想的公司,再加上即将开始的双龙和罗孚项目的难度之大对于墨斐绝对构成了挑战,这是再次证明他自己的机会。

  而克莱斯勒对墨斐来说是一种诱惑。且不提他到美国三个巨头担任高管的愿望,仅仅因为克莱斯勒被收购后的一系列动作就已经给人带来了新奇。

  今年8月初,泽普世(Cerberus)资本管理公司以74亿美元价格从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购买了克莱斯勒80.1%的股份,戴-克正式分拆。相对于日渐饱和并且已经被日本汽车巨头攻占的北美市场,焕然一新的克莱斯勒将更多目光投向正处于高速膨胀期的亚洲市场。

  在《国企》收到的克莱斯勒公司的声明中,其副主席及总裁Thomas W. LaSorda说:“国际市场的增长以及合作关系的发展是克莱斯勒复兴和改革计划的重要基石。”

  两次“温和”离职

  “墨斐是个温和而真实的人。他的离职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每个职业经理人在职业生涯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但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离开也是温和的。”汽车分析师钟先生对《国企》说,“离开通用时,通用在华的市场份额已经无人能及,而墨斐被称为通用汽车在华创业的一个象征符号;离开上汽也是如此,双龙事件也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离开上海汽车对我来说是个非常困难的决定。我非常感谢胡茂元董事长和陈虹总裁给了我机会,使我能与一个出众的团队共同应对种种令人振奋的工作挑战。在过去的一年中,在双龙公司业务的改善和促进上汽和双龙的协同方面,我们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上海汽车工作的经历是愉快而难忘的。我个人非常高兴能与中国和韩国的团队共同合作。我坚信,拥有如此出色团队的上海汽车一定会拥有美好的未来。”墨斐的离职声明很短,但很真实。

  墨斐说他的每次离职决定都是艰难的,上汽如此,通用更是如此。

  “亲爱的通用汽车中国公司的员工们:”2005年3月28日,墨斐以这样的称呼给自己的下属们写下了一封告别电邮,“今天早上,你们中有许多人已经从媒体报道中得知了我将离职的消息。我想向你们表示歉意,因为在消息泄露之前我还没有亲自向你们传达这一信息。”他写道,“我决定离开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是由于个人原因。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决定,但我认为这是在我为公司工作了30年后的一个正确选择。”

  “从我个人感情的角度出发,说出‘再见’这两个字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这些年来,我不得不看见许多我的好朋友离开中国。而离开像通用汽车中国公司这样的一个大家庭,是更为艰难的一次抉择。”

  然而,在“温和”的背后,或许有其他的原因。一名汽车分析师就有这样一句看似戏言的话说:“离开通用是因为公司迁址,错失了一个亚洲执行官,如今克莱斯勒给他一个亚洲执行官,何乐而不为呢?”

  2005年,墨斐离开通用,确实有很多争议。有媒体报道称:“这一切都源于通用汽车去年6月在亚洲作出的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将亚洲总部从新加坡迁至上海。当时,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还在上海亲自宣布了这一消息。然而,令包括瓦格纳在内的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当通用汽车亚洲总部在上海行使的职能多半与通用汽车中国公司事务相重叠的时候,墨斐在愤怒之下最终选择了辞职。将亚洲总部移至上海,通用汽车的本意是想发出这样一个信号,那就是中国汽车市场在通用汽车亚太乃至整个全球业务发展中的重心地位正日益显现。墨斐的意外离去似乎有着太多必然的理由,但不管怎样,在过去的9年多的时间里,他已经把通用的骨血注入中国市场,这些努力让墨斐达到了事业上最为辉煌的顶峰时期。”

  三次“包容”相处

  “他很真实,美国式开放性格。虽然为人爽直,但是灵活、包容,长于与人相处。”一位与墨斐相处很融洽的记者这样评价他。

  了解墨斐的人说:“换位思考,是墨斐常说的一句话”。合作中,对于一件事双方有异议,墨斐总要了解对方出自什么考虑。他常说,解决矛盾,并非一定要我赢你输,可以做得对双方都有利。一块饼,两人分,无非你多我少,但是一起把饼做大,双方都能拿得更多。

  虽然是离职,老顾主对墨斐的评价总是很高。

  “墨斐不仅是我们在华业务快速发展的成功战略的主设计师之一,也是这些卓著成就的最主要的建设者。我们与在华战略合作伙伴缔造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我们的在华业务进展良好。”

  “在墨斐的领导之下,通用汽车在中国以近50万辆的产品销量创下了历史新高,以高于9%的市场份额和持续稳定的收益率引领着中国汽车市场。我们今年的销量还将实现又一个两位数的增长。在墨斐工作的这32年中,他为通用汽车公司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感谢他为我们所作出的一切,并祝福他和他的家人一切顺利。”通用汽车亚太业务区总裁兼通用汽车公司集团副总裁卓亦凯这样评价他的老下属和员工。

  在上汽更是如此,“原本,在来上汽前,墨斐先生就与胡茂元董事长私交甚好。”上汽工作人员说。

  事实上,无论在上海项目充任谈判小组成员,还是随后担任上海通用副总裁,他都与中方的搭档胡茂元、陈虹相处融洽。

  2005年3月28日,墨斐离开通用后,曾专程到威海路的上汽集团大厦拜会胡茂元,有人戏称为这是“两个小个子强人的联合”。

  而即将入主的新雇主也表示了这样的意见:“我想不到任何比墨斐更合适的人选领导我们在这么重要的、不断增长的市场的业务,” 克莱斯勒公司负责国际市场销售业务的执行副总裁迈克尔·曼雷(Michael Manley)说道,“菲利浦的业绩显著,他的加入让我们激动万分。”

  无数次“果断”决策

  在外人眼中,墨斐的温和与他的工作业绩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就职任何一家公司,墨斐几乎一次不落地出席了公司的每一次重要活动,但是从现场来看,墨斐并不是一个善于“作秀”的美国人,甚至可以说有一些腼腆,他一定是“中规中矩”地代表公司发言。

  但是,从通用在中国的狂飙突进到上汽罢工事件的合理解决,无不彰显着他的果断。

  墨斐事业的真正开始,应该从上海通用开始。

  2004年,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整车利润下降19.17%的情况下,仅上海通用就获得了近80亿元的利润。实际上,如果为了冲量,通用汽车在2004年可以把车卖得更多,但是因为利润没有下降,所以并未如那些竞争对手那样在年末疯狂甩货。2005年2月初,墨斐甚至明确表示:“坦率地说,我们在中国已经重创了丰田……我们的市场份额从零增长到10%,而丰田不过是从零增加到2%而已。”确实,2005年头两个月上海通用罕见地仅仅销售汽车2.5万辆,要知道这年上海通用的全年销售目标是30万辆。

  通用收购柳州五菱,有一个半张名片的故事:在2002年6月合资以前,有着20年历史的五菱汽车在市场上屡战屡败。1999年,盯上了柳州五菱汽车,但效果不佳,当时,墨斐给了柳州五菱负责人半张名片,另半张撕下后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说:“如果成了,我们再把名片粘起来。”2002年6月,上汽、通用、五菱三方以总资金9960万美元联合打造上汽五菱,三方分别持有50.1%、34%和15.9%的股份。当合资完成之后,五菱人发现,墨斐要和五菱对接起来的并不止是名片,更是通用品牌经营的理念。2004年上汽通用五菱产销均突破23.5万辆,同比增长31%,市场占有率达到25%。

  五菱也没有让通用失望。墨斐离职前期,五菱对原青岛颐中汽车产业园的颐中汽车生产基地的秘密收购基本完成。通过此次收购,这家微型车公司不仅生产能力从30万辆将扩大到45万辆,而且迈出了从西南边陲向北部扩张图谋全国的步伐。

  2002年12月,上汽、通用、上海通用三方共同出资9亿元,收购原山东烟台车身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该基地首先成为赛欧的生产基地,2005年2月又成为通用汽车的雪佛兰品牌汽车的生产基地。在上海通用旗下,从大众需求的雪佛兰品牌,到中高级的别克品牌,再到高端的凯迪拉克品牌已经顺利实施。

  曾经有媒体报道称:“墨斐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那种不达目标绝不罢休的执行力。2001年上海通用发展遇到停滞的时候,出任中国区总裁不到1年的墨斐适时地从台湾通用调来了营销和产品规划高手刘曰海。墨斐甚至自己提出了‘10万元家轿’的概念,打破了中国车坛当时眼睛只顾往上的狭隘视野。因此,墨斐告诉员工:‘我也很高兴看到通用汽车的中国家庭从浦西的假日酒店中只有20个职员的代表处,发展到今天,拥有7家合资企业,2个独资企业,总共将近1.4万名的员工。’”

  2005年2月,墨斐被美国权威汽车杂志《Motor Trend》评选为全球汽车工业最具影响力的50位人物之一。

  加盟上汽后,墨斐在上汽担任执行副总裁兼任双龙汽车副董事长及代表理事。他最明显成绩莫过于在其带领下,实现了韩国双龙汽车的扭亏为盈。今年,韩国双龙成为韩国唯一没有罢工的汽车企业,这一切墨斐功不可没。

  韩国双龙汽车今年业绩表现突出。据统计,韩国国内今年上半年的SUV总销量为108254辆,其中双龙销量为24734万辆,占有率高达22.8%,超过了起亚汽车(销量为23547万辆、占有率达21.8%)。来自韩国双龙汽车的中报显示,2007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55亿韩元(约1.24亿元人民币),2006年上半年,韩国双龙亏损则为122.86亿韩元。

  “墨斐在任期间,积极贯彻董事会制订的协同战略,发挥其在汽车行业的丰富经验,体现了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和能力。目前,韩国双龙汽车生产经营稳定,实现扭亏为盈。上汽与双龙的协同团队将继续有序推进在产品平台共享、零部件采购成本、营销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各项协同发展工作。”这是墨斐离职时上汽的声明,尽显了对墨斐的肯定。

  已经迈入

世界500强的上汽是第一个走向海外开展国际经营的中国汽车企业,2004年收购韩国双龙汽车48.92%股份,并于2005年6月增持至50.91%,拥有双龙汽车的管理控制权。现在,这家中国排名第二的国有汽车集团雄心勃勃制定出了新的五年规划目标:整车产销规模达到200万辆,完善在全国的生产布局;年产
自主品牌
汽车60万辆,形成自主开发经营体系;出口和海外收入50亿美元,实现国际经营新的突破。

  毫无疑问,克莱斯勒今后将大力拓展印度和中国所在的亚洲市场。而刚刚有转机的克莱斯勒如何打开中国市场,是墨斐面临的最大问题。

  墨斐简历

  1973年自通用汽车学院毕业,继而进入通用汽车公司并在费希尔车身工厂工作。此后,他先后在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地的生产、制造、模具和金属冲压及产品计划等部门工作。他担任过的领导职务包括:通用汽车海外公司日本业务部的制造及工程总监、五十铃汽车公司产品规划总监以及英格兰卢顿IBC公司总裁等职务。

  1996年起,曾担任通用汽车中国公司上海代表处总经理以及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执行副总裁。在创建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过程中,作为谈判小组成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0年6月至2005年5月间担任通用汽车中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主要负责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业务的总体协调及拓展。墨斐先生还是通用汽车亚太地区战略委员会成员,管理亚太地区的业务规划和业务发展。

  2006年6月,被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聘为执行副总裁,负责上汽股份的海外生产经营。

  获得通用汽车学院学士学位和斯坦福大学工业管理硕士学位。

  1973-1984 通用汽车公司在费希尔车身工厂

  1985-1991 通用汽车LANSING汽车分部助理厂长

  1991-1992 通用汽车日本公司制造及工程总监

  1992-1994 五十铃汽车产品规划总监

  1994-1996 英国IBC汽车公司总裁

  1996-2000 通用汽车中国公司上海代表处总经理

  及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执行副总裁

  2000-2005 通用汽车中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06-2007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2007年9月至今克莱斯勒公司集团副总裁兼亚洲区首席执行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