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GE医疗总裁陈治:瞄向中国7亿农民基础卫生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8日 05:21 第一财经日报

  季谭 田毅

  “按照正常设备淘汰率,十年就要淘汰一批产品,每年至少有14000多家乡镇卫生院要更新其医疗设备。我们预计,在政府新的医疗政策支持下,医疗设备更新换代速度会成倍增长”

  GE全球总裁杰夫·伊梅尔特两年前来中国时说,他曾在一些国内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看见了GE医疗上世纪50年代生产的器械设备。

  在此之后,“GE医疗已在中国本土投入大量研发经费”。GE(中国)医疗集团总裁陈治9月27日向《第一财经日报》介绍,为此,他们组建了专门的基础医疗队伍,开发适合中国本土的医疗产品,尤其是农村及社区基础医疗的医疗产品。

  在当前我国

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和社区医疗市场已成为“更大的市场”。政府提出 “十一五”期间,使80%的农民加入新农合,未来几年,将有近7亿中国人加入基础医疗体系。

  如此巨大的医疗服务需求,我国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所配备医疗设备并不能满足,乡镇卫生院亟须脱离医疗器械装备水平低下的状况。

  “GE医疗在市场的份额大概是40%,而GE医疗中国公司的客户每年大约以50%的速度增长。”

  正是由于每年销量的高速度增长,陈治升任了GE全球副总裁。

  加大中低端市场覆盖力度

  陈治为GE在农村和社区医疗市场推广制定了“三步战略”:研发新产品,实现价位普及;致力于开发更多符合第三终端需求的普及型产品;加大对中低端市场的覆盖力度。

  中国医疗卫生资源相当有限,且分布不均,陈治分析,在有效资源不均的情况下,90%的资源全部用于疾病晚期治疗,如果按照这种医疗模式趋势发展下去,即使是政府也无力负担。

  “今后,医疗卫生模式将从现在的以症状治疗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的模式,以早期健康为理念的疾病预防及早期发现,将是今后医院收入的重要增长点。”陈治认为,这一模式的转变将降低社会医疗成本,减少国家卫生资源支出。

  陈治认为,要实现基层医疗预防疾病模式的发展,就需要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一起参与,与此同时,商业利益也能够实现。

  “政府和老百姓共同关注的焦点,也就是我们未来市场的需求点。”对其下一步普及型设备市场,陈治充满信心。

  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运营模式有所不同。陈治表示,基于这两个市场业务模式的不同,GE医疗在自身组织架构上也有所不同,比如他们有专门的基础医疗团队来服务基础医疗市场客户。

  作为一家跨国医疗集团的负责人,陈治了解中国医疗卫生改革所面临的现实处境。他说,他们除了积极研发适用产品外,还通过GE医疗在全球的网络及卫生经济学专家资源,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各国社区卫生模式的科学调研数据,以此参与到中国的基础医疗卫生改革中来。

  基础医疗设备“大餐”

  陈治认为,不同市场的确对产品有不同功能要求,对于基础医疗市场,必须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在产品开发上应着重于基本应用功能。同时,不能因为经济落后、地处农村,而在医疗及设备质量上打折扣。

  在我国当前

医疗改革过程中,国内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的采购将采取更加务实态度,高昂的、功能过于多元的器械,将因导致医疗机构检查费用居高不下而有可能被放弃。

  面对这些变化,陈治分析:“设备的功能是否多元与检查费用居高不下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如何有效应用。”

  为此,前不久GE医疗与山东新华医疗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在医学诊断影像产品研发、生产等方面合作。与新华医疗的合作,是GE对外战略的具体步骤,即与本土企业联合,拓展国内普及型产品市场。

  对于当前行业内存在的 “大型医疗设备就是昂贵的、不适应中国国情的设备”之观点,陈治辩驳,其实大型医疗设备本身分很多档次,大型设备并不等于高档、昂贵的设备,中国目前大型医疗设备绝大多数属于普及型设备。

  他说,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2006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17亿美元,其中,低端医疗器械占75%左右,远高于全球45%的平均水平。未来5年内,中央财政还将安排200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及东部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购置设备。

  仅从医疗器械角度来看,中国基础医疗市场与过去几年相比,其市场空间会翻一番,GE医疗集团影像普及型产品部中国区经理徐晖介绍说:“按照正常设备淘汰率,十年就要淘汰一批产品,每年至少有14000多家乡镇卫生院要更新其医疗设备。我们预计,在政府新的医疗政策的支持下,医疗设备更新换代速度会成倍增长。”

  “满足7亿农民健康需要,这将是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庞大医疗市场,GE显然不愿意错过这份‘大餐’。”陈治说。

  建立投资信心

  在国外一些大公司对中国市场还有不同看法时,陈治就已经看准了中国市场前景。他按照“大市场”的规模超前规划,拿出有说服力的东西证明这个市场的潜力,争取GE总部支持。

  “首先要建立投资信心。”陈治表示,中国的潜力,这两年大家已经看得很清楚,但在此之前,国外企业看待、分析中国市场也有不同的阶段。也有许多外企对中国不是很了解,真正成功的并不多。

  当GE医疗1979年进入中国时,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并非如陈治一样坚定。

  据陈治介绍,GE医疗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更多来自于对日本的参照。日本市场当时是全球第二大市场,而且相对封闭。GE医疗最终打入日本市场,靠的是更好的技术、更高的

性价比。陈治回忆:“日本市场的启发是,那么困难的市场能做好,中国的机会更大。”

  在陈治看来,中国市场最大的机会来自于普及型产品市场。“为什么不开发中西结合产品?”陈治说。

  1991年GE医疗在中国的第一个合资厂成立;1996年,GE医疗决定:把中国的工厂做成面向全世界的生产基地。当时,陈治担任GE(中国)医疗公司副总裁。他回忆说:“既然是GE的工厂,我们所做的产品就要做到全球的统一质量。”

  为做到这一步,陈治的办法是:工厂厂长请日本厂长过来担任,质量部经理从日本请过来,负责采购把关的经理从国外请进来。

  “在中国,我们并不是外国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而是一个独立自主、全方位的国际公司,其产品立足中国,行销世界。”陈治这样定位GE中国生产基地。

  他分析,全世界最大市场是美国市场,而美国是最大的高档产品市场,要在美国获胜,就必须提供最高的科技;世界第二大市场是日本,主要是中高档产品,要在日本市场获胜,就必须有中高档技术。

  而“中国是最大的普及性市场,如果我能做出一个中国成本、GE质量、GE性能的产品,我相信我可以做出全世界性价比最好的普及型产品”。陈治说。

  现在,北京已成为GE医疗系统集团全球三大研发中心之一。“今天,全世界CT销售量的25%,中国普及型CT市场超过50%的装机量均来自北京开发区内的GE医疗研发制造基地。该中心70%的产品出口,中国已成为GE医疗全球五大CT供应基地之一。”未来目标中,中国被看作是其第二大市场。

  “我们也在进行变革。随时赶上市场的变化,才能跟上整个潮流。”陈治说,这是GE的应对之策。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