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袁文儿:从苏州河畔再度出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3日 12:58 经济观察报

  杨吟

  他1950年代生于浙江舟山,6岁时和哥哥一道,离开家乡与在香港当海员的父亲重聚,才小学毕业便去餐厅厨房当学徒,15岁时为生活所迫他揣着50元美金独自坐上了去往欧洲的飞机……故事接下来的发展几乎是华人在外创业并取得成功的一个个传奇故事的翻版——他辗转荷兰、比利时、葡萄牙,1975年,在当时华人罕见的挪威定了居。都知道北欧国家是世界上福利最高的地方,工作之余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放松和休闲,“苦孩子”出身的他却从未过过一天舒心的日子,从开中餐馆、中式外卖到开了法餐、意大利餐厅,十几年时间,他的国际饮食集团(IntermealGroup)开遍了挪威很多城市,并经过融资上了市。也曾经历过破产,又在银行的帮助下“重整河山”,1990年代初,他转让了所有餐厅的股份,开始做别的项目的投资:地产、IT、贸易……

  到了2005年初,他的视线转到了中国当代艺术——起初只是和艺术家太太,美丽的挪威女人Lise带着孩子回中国学中文,逐渐认识了一些在上海的艺术家朋友,大家坐在一起经常聊的话题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大有文章可做,不如建一个自由的艺术空间,那些艺术家朋友才又可以免费帮忙做展览。本是几句不知真假的场面话,却被行动力极强的他记在心里,找地方、申请批文、装潢改建,很快他和太太便在上海苏州河畔投资创立了“苏河艺术中心”,将艺术中心的定位挂在“非营利性艺术机构”这一档。

  Google一下他的姓名:“袁文儿”,他的故事已不止一次被媒体提起过,名字前面 “挪威华人首富”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定语。

  “其实我哪里像个老板。”一身简单的白衬衫西装裤,袁文儿坐在“苏河艺术”顶层的西餐厅,说话的速度很慢。苏河艺术中心位于上海苏州河畔的一座六层的百年老楼内,这里原是荣氏家族的财产,最早是亚洲最大的面粉厂,建国后改为“上海第一服装厂”,直到五六年前这里还有800多名工人每天上班。艺术中心2005年初开张,中间又经历了一年半的歇业和

装修改造,由做装置艺术的太太亲自操刀,斥资500万元,既保留了老楼的魅力,将安全隐患减至最小,又完全可以满足做大型艺术展览和商业派对的需要。而艺术中心的性质,也从最初的“非营利性”调整为“既要有明确的学术地位,也要有持续经营能力”的画廊。

  “2004、2005年时,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已经开始飞速发展,上海的艺术气氛那时候还没有北京强,那时认识的艺术家策展人们许诺免费办展览,可是到了现在,没有谁不谈钱了,我们这个非营利性空间怎么做成了个问题。我们只能调整自己的定位。”袁文儿的话语中并没有那么多无奈:“在这个年代还在认认真真地做艺术家的人是了不起的,还在凭自己理想做事的人已经很少了,他们其实是聪明人,而聪明的人是不应该穷的。”

  9月5日至10日,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期间,一个个外围展、主题展也相继开幕,上海瞬间成为国际收藏家、艺术经纪人、画廊人士、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苏河艺术中心也适时推出了“线——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展”,聘请独立策展人李旭担任展览策划,以“中国抽象”为主题试图呈现给习惯了西方当代艺术审美情趣的人们一些 “不一样”的东西。

  “其实很多国外的画廊,也会做很好的学术展览,好的画廊和专业的艺术机构的分界线并没有那么明显的。现在的艺术市场基本上还是外国人说了算,我希望做一些事情能够打破这个局面,也许苏河艺术中心能在今后的几年内为国内艺术市场设立一个新的标准。”生意人出身的袁文儿不避讳谈市场,却对画廊今后的商业计划避而不谈,显然“商业机密”是触碰不得的,问他如何设立这个“新”的标准,答说:“两三年之后你就会知道。”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