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王金山:让胶囊在人体内浪漫旅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 11:38 《中国商人》杂志
“什么东西都不能吃,饿的时候只能喝点水。看到人家吃晚饭,自己不能吃,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以示抗议……” 2004年5月,重庆金山科技公司的全体研发人员在老板的带领之下,两天时间没吃东西。他们正在空腹吞食自己研发的一种东西,这关系到他们公司生死存亡的一次试验。 这种像胶囊一样的东西,名叫智能胶囊内镜。据说它钻到人的肚子里,人们通过电脑屏幕,可以把人体内的花花肠子看得一清二楚。 让人吞服胶囊内镜的人叫王金山,是重庆金山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当时,王金山研究这种胶囊已经三年多,这是他研制出来的第一颗胶囊内镜。为了检验胶囊内镜是否真能把人体内的情况看得清楚,王金山让员工们亲身吞服胶囊,他坦言:“当时采取了一种最笨的方法,我们饿了两天。” 饿出来的实验 饿两天是为了让消化系统变干净,这样智能胶囊内镜才能把体内情况看得一清二楚。两天不吃饭的员工们饿得头昏眼花,为了鼓励员工,王金山也饿了两天,和大家一起并肩战斗。但是让员工们担心的是,由于是第一次实验,智能胶囊内镜进入人体潜在着很大的危险:“胶囊的外壳是塑料做的,里面是芯片,电子元器件,还有电池。电池是锂电池,对人体有毒。如果塑料外壳一旦散掉,对人体非常危险。还有一个担心是胶囊非常大,吞下去如果排不出来的话,只能上医院开刀才能把它取出来。万一胶囊开了,把肠道刺破了,又要到医院动手术,这是个很痛苦的过程。” 尽管存在很多的危险,但是科研人员还是义无返顾地把胶囊放到嘴边。英勇的科研人员说:“有的风险该冒就冒,我不冒总要有人冒。自己研发的东西只有自己吞,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别人就更不会相信你的产品。” 从这里,我们看出了王金山的感召力和智能胶囊内镜的感召力。可是,三年前王金山想做智能胶囊内镜这个科研项目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相信他、支持他,有的人甚至骂他是疯子。 研发项目遭反对 被人骂是疯子 2001年春节后的一天,王金山把他要投资研制智能胶囊内镜的消息,告诉在重庆大学科研处工作的妻子:“我一直在找一种高科技项目,一直没找到。今天我很兴奋,因为我在网上查到了这样的技术,虽然对它还不太了解,但是网上讲,它是21世纪的一项技术革命,而且前景非常远大。” 王金山的妻子给他泼凉水说:“我对相关的电子行业比较了解,对一些前沿科技也非常了解,我没有听过相关的专家在这个领域有研究,你怎么突发奇想找到这个行业呢?” 王金山的想法遭到了妻子的坚决反对,但是那时的他已经着了迷,坚持要做。第二天上午,在公司的董事会上,王金山又向股东们提出了要投资600万研发这个项目的想法。 重庆金山科技有限公司股东之一的王四清说:“他给我们描述的情况就像孙悟空一样神奇,钻进人的肚子里转一圈再出来。提出来以后,股东们都跳起来,有的人指着他的鼻子说他是疯子。”王四清强调:“我们当时的反应都认为不可能,完全就是童话里的故事。” 王金山补充说:“有的人气得拍桌子,说你太自私了吧,为了实现你自己的愿望,就把压力强加于我们的头上,要做你自己去做。” 看到自己苦苦追寻到的研发项目受到妻子的反对和股东们的嘲笑,王金山感觉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孤独和痛苦笼罩着他。郁闷之余,喜欢写诗的他写下了一首诗——《孤岛》:涨潮的时候,世界没有你,你也没有世界没有孤岛。海井会掘深的,海井是一樽酒杯,把海水饮干。那时,你会重新站起来,成为世界的珠穆朗玛,但是,还会有游人攀登吗? 王金山回忆说:“这首诗写完以后,我感到全部的孤独都释放了,压力也没有了。然后我就静下心来思考,我到底该怎么做?” 最终,王金山决定把这个项目做下去,即使撞得头破血流也没有丝毫的怨言。在接下来的董事会上,王金山做出了一个让所有股东都瞠目结舌的举动。 王金山朗声说道:“我跟股东们说我太自私了,把我的想法完全强加于你们的头上不合适,你们不愿意出钱,我自己出钱,所以我首先掏了六百万出来。” 王金山铁了心要做智能胶囊内镜,就算没有人支持他的想法,甚至被人骂是疯子。胶囊内镜是王金山的精神寄托,是正在找寻的梦。 下海只是想挣一本出书的钱 王金山出生于1963年,从小就喜欢写诗,他认为写诗是一种创造,诗的世界永远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1985年王金山从重庆大学毕业,进入政府部门从事秘书工作,渐渐地,他发现这项工作并不适合他。 王金山庆幸当初的决定:“政府里面都是些条条框框,按部就班的工作。而我希望做的是一种有创造性、有挑战性的工作。” 1993年的一天,王金山辞去了政府部门秘书的工作,加入了下海的风潮。“当时很穷,没有钱出书。一开始下海的目的非常简单,也非常原始,就是想挣一本出书的钱。”说到当时下海的动机,王金山憨厚地笑了。 为了赚到出书的钱,王金山和几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装饰公司,王金山凭借自己对艺术的想像力和独有的浪漫情怀将装饰公司做得有声有色。1997年,他的装饰公司被评为重庆十大装饰公司,名列重庆装饰行业的第一位,资产过亿,但是财富的增长却给他带来了新的烦恼。 王金山喜欢凭着兴趣做事:“我想追求的是一种天马行空的生活方式,希望可以发泄,可以创造,可以有一片任我施展的天空。下海以后,钱是挣了不少,但还是觉得没什么意思,浪漫主义的色彩一旦与现实社会相融合,就完全变了质。那个时候,我陷入了迷茫。” 一时间,痛苦和迷茫笼罩在王金山的周围,他开始寻找超越现实的新浪漫主义。在那段苦苦找寻的日子里,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又写了一首诗——《雪地里》:雪地里,一双破旧的鞋,载着那块灵魂,抬头,望门,把手伸进来,把手收回来,那扇门紧闭着。那扇门是一堵墙,月光在那里等了好久,村边的竹子绿了季节,又黄了季节,把手伸出去,把手取回来,雪光射不垮那堵墙,反被墙射垮。 王金山小时侯曾自己动手发明过沼气灯,从那时起,他就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迷失方向的时候,这个蛰伏在心底的梦想又进入他的脑海,他要实现自己的科研梦。 王金山语调亢奋,激动地说:“每当我写了一首好诗,或者是读了一首好诗时,比我挣了几百万或者上千万都开心。我觉得这种感受是常人不可体会和想像的,其实做科研也是这样,一旦你有了一个新的发现,而且一步一步地解决了,最后获得的就是满心的愉悦。” 王金山终于摆脱了迷茫,找到了自己新的方向。1998年,他组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司——重庆金山科技集团。 鼓足干劲和外国人竞争到底 成立科技公司之后,王金山开始寻找他心目中充满浪漫色彩的科研项目。 王金山心中早已设计好了蓝图:“我们要选的是一种观念很新,难度很大的东西,因为竞争很小,而且也容易把它做成一个成功的典范,所以一直都在选项目。”没想到这一找竟然找了两年。 2000年6月的一天,王金山正在上网,突然一个英文叫momens的科研项目进入了他的视野,王金山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据说这个东西将来可以用到军事领域,航天、航海、民用等,而且是现有技术的完全改变,它号称是21世纪技术的革命。”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王金山精神为之一振:“终于找着了我要的灵感,就像写诗一样,灵感一来,诗意就出来了,人的心理状态也就变得非常舒服和愉悦。”王金山继续读着网页,他发现美国、日本等多家公司都在投资研发类似的产品,但都处于起步阶段,这更坚定了他做这个项目的决心。 王金山豪情满怀地说:“我们中国人其实也不差,也有很多的想像力,既然大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事情就好办了。我一定要鼓足干劲和外国人竞争到底。” 如获至宝的王金山加紧追踪这个项目,一追就是半年。在2001年春节后的一天,他向公司的股东们提出了这个项目,在遭到股东反对之后,他决定自己先掏出600万进行项目研发。妻子听到这个消息,虽然内心反对,但是丈夫执拗去做,也只好默许;股东们听到王金山这么做,心想,反正也不掏我自己的钱,任由他去吧。 重庆金山科技有限公司股东之一王四清直言不讳:“前期都是他自己投钱,我们不掏钱也就不会亏损,所以压力没那么大,算是一块石头落地了。” 王金山对智能胶囊内镜算是情有独钟了,大家都不愿意掏钱他就自己掏,赔了算自己的,赚了就是大家的。 花了600万元换回一堆资料 可是一年之后,王金山把600万全花光了,股东们连胶囊内镜的影子都没有看到,换回来的只是堆积如山的文字资料。 股东们看到这些,倒吸了一口凉气,王四清那时觉得很庆幸:“看来没投钱进去是正确的,心里面找到了一点安慰。” 看到这个结果,王金山的妻子有点不能接受:“我说600万都花完了,怎么什么东西也没看到呀?至少让我看到产品,模拟的也可以,再不济计算机里面的模拟也可以呀。他摇摇头说什么都没有,当时我觉得非常惊讶。” 妻子震惊之余,对丈夫发起了牢骚;股东们庆幸之余,对王金山也感到非常失望。但是,王金山接下来做出的举动,让妻子和股东们都惊呆了。 王金山永远不按常理出牌:“我召集股东们说,现在的研究方向已经非常明确了,该怎么做我很清楚,下一步我们如果要继续做的话,还要投入两千万。” 王四清以为自己耳朵出了毛病:“你自己投了六百万进去,一点成果都没有,现在再投两千万,这不是把我们往火坑里面推嘛。” 王金山的妻子更是觉得不可思议:“我说投了600万都没有出成果,为什么还要投两千万?你是什么想法,当时我就非常不理解,而这个时候就非常反对了。” 尽管妻子和股东们坚决反对,但是,王金山对这个项目的信心丝毫没有减退。 王金山决定的事情,谁也没法改变:“尽管六百万花完了,还没很大成果,但我心里非常有数了,因为我对全国的情况了解了,对全球的情况了解了,尽管是很难的事情,但是我觉得我已经找到了方向。” 看到股东反对,王金山把心一横,下了一个非常武断的决定。 王金山试图说服股东们:“我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再投两千万,两年以后的结果也和前面的六百万一样只是一堆废纸,对公司有没有影响?两千万还不足以让公司垮掉,股东们摇了摇头。” 王金山继续鼓动:“如果两千万到最后一分钱不剩,那对你们的生存有没有影响?大家说还不至于。我说既然是这样,我们就投下去吧,当时我感觉自己非常武断。” 听到王金山这么说,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股东们马上就蔫儿了。 王四清开始对这个项目变得有些期待:“我当时想如果董事都同意的话,我也没有什么意见,因为再投进去如果成功了,那么可能一年就等于我们以前十年八年的积累,如果失败了的话,就从头再来,还是做我们的老本行,只是多费一点周折而已。” 第一颗胶囊被猪咬碎 为了心中浪漫的理想能够实现,王金山执着地坚持着。妻子这回也没辙了,谁让丈夫这么喜欢浪漫呢?股东们在王金山的鼓动下,终于也跟着他赌了一把,投了两千万研制智能胶囊内镜。 2000万投入进来后,王金山迅速召集一批尖端的科研人员,马上投入实质性的研发。2003年底,在大家一年多的努力之下,样品终于制造出来。由于人体服用可能存在风险,王金山决定先在猪身上做实验。可是,意外发生了。 科研人员看到了当时存在的困难:“猪不像人听话,不配合,也是一件挺麻烦的事情。” 说到实验结果,王金山还有点心疼:“最后那只猪把我们的胶囊咬碎了,所有的心血就被它一口咬碎了,实验宣布失败。” 看着花费一年心血研制出来的胶囊被咬碎,王金山的心隐隐作痛,这时候,王金山想到了一个办法:“我说干脆就用真人来做实验,大家都说好。” 科研人员描述看到的场景:“第一次看到有一个很清楚的胃的图片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激动,有的人跳起来,有的人照相,都非常兴奋。” 另一个科研人员也发表感言:“以前没有人看到肠子到底是什么东西,现在人体最隐蔽和最隐私的地方我们都能看到了,大家心里面那叫一个高兴啊。” “终于把它攻克下来,解决了,内心的喜悦无法言表。”说这话的王金山,神情依然激动。 胶囊内镜终于研发成功了,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和以色列拥有这项技术,以前国内的医院都要用高价外汇购买以色列的智能胶囊内镜,如今王金山的这项技术要比以色列的胶囊拍摄图象的连续性强很多,而且胶囊的价格只相当于以色列的一半,王金山的胶囊内镜迅速应用到医学领域,将国外产品赶出了中国市场。 实现了消化医生的梦想 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韩英评价说:“以色列的智能胶囊内镜价值昂贵,而且性能不如我们国产的好,所以我觉得我们国产的胶囊内镜非常有前途,是非常实用的一个检查项目。”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内镜中心主任教授孙思予剖析道:“胶囊内镜克服了传统肠胃检查的盲区,病人服用后,没有丝毫的不适,它解决了以前肠胃病人作胃镜时所产生的巨大痛苦,非常的人性化,基本上在不感到什么痛苦的情况下,就做了全消化道的观察。” “实现了我们消化医生了解洞察小肠疾病的梦想,这曾经是我们多少代人的追求与梦想。”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黄晓俊给出了高度的赞扬。 目前,中国有八千万的肠胃病患者,全世界的肠胃病患者更是不计其数,王金山的智能胶囊内镜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一个胶囊价值几千元,一套智能胶囊内镜的设备价值几十万元。据权威部门估算,胶囊内镜目前有150亿的市场需求。 看到自己花费心血研制出的浪漫项目获得成功,王金山又写了一首诗——《雨后》:风停了,雨住了,鸟从地上划过,落下几句什么,山脊,断口,一注夜色跑来,撞响一双红唇,风停了,雨住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