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财智人物》:单田芳:人生又一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0日 16:44 《财智人物》

  采访人物:单田芳

  编 导:毕 铭

  7月31日20:56 Btv_5 财智人物 尽请关注

  单田芳:人生又一章

  字幕:2007年7月12日

  字幕:北京 某摄影棚

  字幕:单田芳正在拍摄自己的宣传片

  字幕:这一次他对自己的形象有了新的突破

  字幕:拍摄正式开始……

  一天的紧张拍摄,让这位已经七十四岁的老人,明显感到了疲惫,但是,从现场的拍摄气氛来看,他还是非常快乐的,对于这种前卫的表演形式,单田芳今天的表现相当的出色。

  单田芳:有时候我也做比对,电视我经常看,我就看人家影视明星,那人家是金字塔的尖,最尖的,是最受欢迎的。我们也是搞文艺的,相比较而言,我们跟人家没法相比,又费劲,又费力不讨好,就是我发展的像我个人今天谈何容易五十来年,一步一步往前爬往前蠕动,才干到了今天。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和我的父辈都是听着单田芳的评书长大的,从《三侠五义》到《薛家将》,从《白眉大侠》到《平原枪声》,我对历史的了解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他的评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评书表演者都是那种正襟危坐,娓娓道来的表演方式,而当我们突然面对单田芳的这种另类表演的时候,还真有点难以理解,难道单田芳准备要重新转型?还是评书艺术已经走向了另一种境地?这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吧!

  单田芳:这是我的屋,这是书房,每天在这看看稿子,在这个书房,工作的空间,但是也不固定,哪一类的电视剧你愿意看,现在你象跟我比较有直接联系的,象汉武大地,康熙王朝,清宫秘史,类似这个比较重点的,还有些外国片,大片,轻喜剧我不太喜欢,你个室内剧,一个闹剧。

  单田芳:韩剧一开始不爱看,我就认为韩剧默默叨叨的,没完没了,就那么几句话来回老那么多,特烦人,进展非常慢,但是后来慢慢的看进去了,像电视剧人鱼小姐

  七十多岁的人看韩剧,还真有点意思,但人家看的可不是热闹。

  单田芳:我看节目主要是学习,学习人家的手法,写剧本的结构,演员的表演功力,然后借鉴到我身上来,不是为故事而故事,其实那故事我们本身就说故事的。都是人编的,那不都是人编的,想让他怎么就怎么的。故事未必能吸引我,但是演员的功力了,有一些技巧了,我们还是可以借鉴的,我是带着这个眼光来看的。

  单田芳不段的学习和摸索,为的就是让评书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他不想让这门传统艺术失去它原有的光芒。

  单田芳:你光说那些传统书也不行,这就开垦处女地,没干过也得干,走走这路子试试,通过我录过几次发展史,我觉得还可以,不是不可以。说评书未必就是非得走老路,你像《评书说奥运》,《评书三国》,这都是新的。

  单田芳:现在就是经济社会,上至国家下至各行各业,谁也离不开经济这俩字。哪个能离得开,我们要想保证我们这个事业往前发展,没有经济做依托,一事无成,能干得了吗?你画动漫不给人家钱行吗?你需要那个设备,你没钱能买得来吗?你都达不到目的,所以这是个社会很自然的一种结果。我觉得这事不奇怪,都得走这条路。

  为评书找条新路子,这句话单田芳每次说起来都非常沉重,在从艺的五十多年里,他一共录制了上百套评书,如果把他讲过的评书连续不断地播出,一共可以播满三十年,这是一个巨大的艺术成果。这些作品,曾经为单田芳赢得了荣誉,但也给他带来了压力,那就是,谁来延续、尊重和继承这些成果呢?

  字幕:又一位

相声界的艺术家离去了//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中国曲艺界相继有十几位大师级人物辞世// 人们对曲艺艺术的传承开始担心// 单田芳也不例外// 每一次对过去曲艺辉煌时代的追忆// 都会让他的心里,丝丝泛酸、、、、、、//

  单田芳:我经常形容我说这个评书在百花园中是一朵小花,靠边上那朵小花,人本来就不多,现在经常上电视的,广播的为数不多,不超过十个人。而且呢,我算计一下,过六十的占大部分,过了六十了,这个生老病死的事很难说,你很难说谁活多久,这是相声界还没问题,虽然侯耀文先生逝世了,但是还有这个,还有那个,后继有人,还有郭德钢等人,是不是?但我们评书一旦出现这个现象就很可悲,很可悲,不知道后面还有几位能够继承的下来,谁能擎得起这一竿大旗,很难说。

  单田芳的老家在辽宁省的鞍山市,文化大革命平反后,他继续留在鞍山曲艺团工作,他那副云遮月般的特色嗓音,通过电波传遍了大江南北,家喻户晓,就在这个时候,这位年近七十岁的老艺术家却选择了另一条路,去北京,做北漂一族。

  单田芳:我已经退了休了,无官一身清,什么事没有,主要的任务就是录书。录书不一定就限制在鞍山,也可能山东,也可能是北京,正好北京电视台接我来录书,上北京电视台来录评书。我们,就把我安排到广院,住的是广播学院。

  这六七十岁的人放着舒适的生活不过,非要做北漂一族,而且借住现在的传媒大学,让人不太理解,但是这样时间长了也不是办法啊,就在这个时候,单田芳遇到了一个人,也是这个人让他与商业结缘,从此告别北漂生活,落住北京。

  单田芳:他们提议的,咱们成立个公司得了。我说公司咱经营什么呢?什么公司啊?咱从来没经过商,他们就说你现在比较有名气,干脆就成立一个单田芳文化传播公司。就你的录像和录音往市场外推销,咱就可以,公司就能运作,

  肖:单老师他也有一种紧迫的感觉,因为自己在家录,这个不太现实,他们就想,也有这种愿望。

  单田芳:我是怎么考虑的呢。一个北京是个向往的地方,谁都想上北京来发展。所以我们就一拍即合,我就同意了,我说好吧。

  两个人交换了双方的想法之后,单田芳就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一家公司。

  单田芳:我们有明确分工,我们是合作者,合作者,没有雇佣关系,就是合作者。我专门负责生产东西,他们负责搞宣传,负责搞营销这些。做具体工作的就是老肖他们这儿负责。

  解说5:公司在北京三环边上的一个公寓楼里成立了。单田芳也总算如了心愿,终于能够在北京发展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但事情并没有当初设计的那样顺利,对与单田芳来说,作公司要比说评书难上很多倍。

  单田芳:归根结底说一句话,我们都不是商人都没有从商的经验,也不懂得分析市场。就觉着广大听众非常喜欢我的评书,肯定录完了就有人要,想得过于单纯,不是那么回事。

  单田芳:收入不进来钱,你公司没法运转了,我们暂停了,暂停了呢,肖总去拍电视剧去了,他去拍电视剧,我还支撑着这个公司,希望起死能回生,

  公司暂停了,负责经营的肖总也去拍电视剧了,剩下单田芳一个人,这公司难做啊,虽然说名人下海,多少会有一定的优势,但你可别忘了这可是十二年前啊,大家也许不知道那时后拉广告能有多难,许多的企业都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防鼠、防盗、防广告”,说的就是当时广告界的生存状态非常不好,要想在这种形势下,为评书找到广告,恐怕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与单田芳就是更难了,我看还是放弃吧。

  单田芳:我还经营着单田芳艺术公司,还经营着,阴死阳活的,就那么往前推着,后来能有一年多吧,电视剧也不好,也不景气。那时候在红庙,我跟老肖见着了。老肖说,看来咱们还得重新合作,还得另起炉灶。

  老肖提出的二次合作,让单田芳没有拒绝,因为他心里清楚,要想真正的把评书艺术传承下去,就必须走商业运做这条路,但是,在这条路上他不是高手,他需要有人与他共同作战。

  肖:我们之间也有时候有争执,说没有广告就干脆卖节目吧,也有能卖得动的。但是讨论来讨论去,我们还是说坚持,就是说没广告宁可我们宣传自己的品牌,我们也不卖。

  单田芳:任何事情就得开拓进取,说墨守成规,这走不通了,咱换一条路再走,他的终究目的就是发扬传统的文化艺术,光靠咱们一段一段去录评书很难。太窄了这条路,得全方位的,多多开拓路子。

  单田芳终于让公司在广播评书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十年来,他每年都要录制四五百回评书,并且要在全国500多家电台和800多个频道播出,在公司得到了收益的同时也为评书艺术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

  单田芳:这是卧室。

  记者:您每天几点起床?

  单田芳:三点多钟,四点来钟。

  记者:那么早啊?

  单田芳:天天如此。 一包香烟,一杯茶水8点半就开始工作,就开始录书了,

  单田芳:你看看,我们这是很简单的小的录音间。

  记者:每天都要录吗?

  单田芳:现在没有,没有时间,没有录。要一录上,就是集中一个阶段吧,最近什么都不干,就专门录评书,每一天上午录三集到四集。

  记者:大概要录多长时间呢?

  单田芳:一上午。

  记者:一上午?

  单田芳:三个小时左右吧,录完之后,下午的时间就备课,你得备课你不备课不行。

  单田芳:我们这个行当就决定了我们得单枪匹马一个人去干,从表演形式,从一切都是一个人,所以很单,他不像人家

京剧我是一个班子,生旦净末丑都有。大伙去演一台戏,电视剧也是大伙去演一台戏,而我们一个人就可以完成。

  七十四岁的单田芳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接受这门艺术,他开始接触网络,开辟自己的博客,并尝试将评书改编成动漫,甚至他还亲自做起主持人,用评书的形式,解读新闻,这一切他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不要让评书没落于其它曲艺艺术。

  单田芳:人要付出,只有付出才有回报。他们老讲说舍得舍得,你舍出去才能得,你不舍你怎么得,这话一点不假。你说现在小有名气,所谓的成功了点,某些地方吧,那也是自己付出得到的回报。就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没有,我跟我的学生们我也在讲,我说你们光看说有名了,他挣钱了,你想过没想过你自己,你有多少个晚上没睡着觉,你冒过多少次汗,你碰过多少次壁,你有没有?你撞过多少次南墙,你痛苦得晚上睡不着觉,你恨你自己有没有?这些人都是从这里头爬起来的,你不经过这痛苦的磨炼很难成名。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单田芳没有走任何捷径,就是用这个普通的道理,坚持走过了五十年的艺术道路。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单田芳今天在评书业的成功,在五十年前却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1935年,单田芳出生于一个评书世家,最初他没有对这门技艺有多大的兴趣,甚至他还认为,说书唱曲并不会有太大的出息,水平再高也不过是舞台上的玩物,跑江湖卖嘴皮子,因此,从小他就立志改变家风。

  单田芳:人这一生不是以你的主观愿望实现的,往往有些客观情况决定你的前途,我的书里面也有,因为我当时念书,在偶然的机会,就是考大学时候,医大和东工都报了名,都考上了。在这时候我住院动手术,痔疮。动了三次手术,这不是老天决定的嘛,反反复复,反反复复,我就耽误了半年多。那会我们是五年制,头一年的专修课是俄语,必须得学俄语,因为跟苏联老大哥是好朋友,偏偏我的外语是最次的,都不及格,一学外语我就睡觉,一学外语我脑袋都疼,我外语本来就不好,这一耽误完了。没个跟,苦恼万分,所以家里人就劝我嘛,那你既然学习有压力,你就干咱自己这行当得了呗,这不轻而易举的事嘛,家里人都会这个。你何必舍近求远去呢,我是在那么一种情况下,迫不得已干了这个行。我总的干点事吧。

  家里人说的干点事,其实就是想让他把父辈的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单田芳显然走进了一个偏门。

  单田芳:我的拜师比较简单,一个呢,我刚才跟你说了,我没有这个心,就是拜师也就走走形式,我心里头根本就不想干,老师很喜欢我,简单的请了几个朋友,大家吃顿饭,他是我徒弟了,我给他起个名叫单田芳,仅此而已,什么仪式也没有,什么也没有,我一想正好,我还不希望折腾得挺大,早晚我不干了,算怎么回事。还留着那么一手,所以都很简单。

  让单田芳没有想到的是,他为自己留得这一手,这辈子都没有派出用场,相反,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曲艺艺术的锤炼之后,单田芳竟成为了评书界第一大家。

  单田芳:作为一个演员,很多很多听众喜欢你,你这就是成功,咱也别说他大师,著名不著名,这就是成功。如果一个演员没有观众,没有听众,那有多可悲,太可悲了。至于够哪级的演员,那观众去评价,我们个人怎么说,我说我是大师,我是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这没法说,观众是真正的英雄,让大家去评价。

  其实,单田芳之所以能够数十年一直活跃在中国的曲艺舞台上,就是因为他一直有着这样的操守,但是他不甘心,因为在这位艺术家的心里,还有一个最大的心愿没有完成。

  单田芳:人家有德云社,有相声俱乐部,人家有中国京剧演出场所。唯独我们没有,我们也得有个平台,也得有块基地啊,

  肖:我们一直想搞一个文化园区,文化园区就是以单田芳文化村的这种方式来命名,搞土地搞建设非常非常难,牵扯的部门很多,据说要盖几百个章,

  单田芳:以我们公司带头把这块地我们租下来,960亩,但是这960亩,将近1000亩,那我们能占得了那么大的地方嘛。光租子我们也交不起,我们只能占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有几十亩的地,我们干什么呢,我们就设想建立我们剧场,评书茶社,评书培训班,动漫基地。我们想我们就能培养出一大批接班人来。这个传承问题基本就能解决了。

  单田芳能不能完成他的文化村的项目,我们且不多论,单就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能有这份执著的热情,我们就值得去尊重他,在今天这个泛娱乐化的年代里,谁还会愿意为自己的艺术而去拼命,谁还会来担起我们艺术传承的责任?我们期待着单田芳准备开发项目能够顺利地盖上这最后一章,我们也呼吁社会能有更多的人,能够陪他走完这人生的又一章。

  单田芳:我都七十多了,古稀之年都过了,残灯破庙,夕阳西照。不一定哪天就结束了,你还这么使劲你犯得上吗?心里头又很难过,我老说,我说能够时光倒流,再给我十年时间,我会干出更大一番事业,我会给评书能做更多的贡献。无论如何,把这门古老的文化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这是我的心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