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核总经理康日新:感谢竞争 把我们捅醒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1日 02:11 第一财经日报

  张馨月 卢瑶

  “作为一个企业,要做到责权利的统一,要把经济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应该到国际上去竞争。”康日新深知脱胎于行政体制的中核存在的最迫切问题

  “现在必须国际化,决策上、改革创新上的国际化。”

  北京月坛南街,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都坐落在这里。拐进一条狭长的胡同,有一座静谧的院落,在古香古色的大门前,站着戒备森严的武警……这个至今依然有些神秘色彩的地方,就是曾经的核工业部,如今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核”)。

  据说,中核总经理康日新有一个“梦想”——“如果有机会,一定给总部每位职工发些钱,专门用来‘打的’,就不信

出租车司机只知道国家发改委的门朝哪开,而不知道到中核的路怎么走。”

  实现这个梦想或许并不难。对于康日新来说,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把一个政府机关转型而来的肩负特殊使命的老国企,改造成一个有盈亏观念、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企业,真正从封闭和神秘中走出来。

  “要感谢竞争的环境,把我们捅醒了。”康日新说。

  三大步

  核电发展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

  日前,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表示,要不断提高我国核电自主化能力。

  核电是一种安全、清洁的

能源。发展核电有望缓解我国的电力紧张局面,减轻由环境污染排放和交通运输造成的压力。

  截至2006年底,我国核电站已累计运行67个堆年,共发电约3460亿千瓦时,相当于少燃烧1.05亿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75亿吨,二氧化硫89万吨。

  在康日新看来,我国核工业已经进入到第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两弹一艇”为国防建设服务阶段;第二,军转民,结构调整阶段;第三,面向社会为国民经济服务,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没有过去的精神,没有军转民,没有减轻企业负担轻装上阵,就不可能有现在的快速发展。”

  中国“民族核电”正是在中核起步。

  中国核电零的突破,国产化的重大跨越,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中核在核电发展中跨出了三大步。

  1991年,中国自主设计建造了首座核电站——秦山一期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实现了中国核电零的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主设计建造首座核电站的国家。

  “建设秦山核电站,确实像外国人说的那样,是一项困难的挑战。”康日新表示,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以后的大修中成功地实施了上千项的技术改造,解决了很多外国人都望而却步的困难和问题,连续三个燃料循环创造了当时国内核电站运行的最好纪录。在最近完成的第九次换料大修,仅用了28天,又创造了一项国内核电站换料大修的新纪录。”

  秦山二期是核电国产化的重大跨越。

  “这种跨越,不仅是30万到60万千瓦的跨越,也不仅是原型堆到商用堆的跨越,更主要的是中国人掌握核心技术的跨越,是中国人自主创新的跨越。”康日新说。

  1986年国家决定建设秦山二期工程,2004年5月两台机组全面建成。通过自主设计,掌握了标准环路的设计技术;通过自主建造,55项重点设备有47项实现了国产化,上百个国内制造厂具备了制造核电设备的能力。

  “秦山二期比引进的核电项目付出了更多的艰辛,经历了更多的挫折,比引进的核电站少用了几十个亿。” 康日新说。

  2003年3月,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的18位专家悄然来到秦山二期进行评估。此时,1号机组运行还不满一年。通常,一个核电厂在2~3个运行周期后才会邀请WANO组织的专家进行评估。

  秦山三期则走过了一条中加合作的道路。整个工程比计划提前112天投入商业运行,为此增加效益15亿元,工程造价比概算节省了25亿元。

  2007年4月22日,秦山三期又创造了新的成绩。1号机组在第三个循环周期中,创造了连续安全稳定运行463天的纪录。

  “宁可不要经济利益,也要把核安全放在第一位。”康日新始终强调中核的责任,因核安全是“全国人民最高利益之所在”。

  据统计,我国核电站已安全运行67个堆年,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核级事故。

  WANO统计数字显示,在全世界443座运行的核电站中,秦山一期排在第13位,秦山三期排在22位,秦山二期2号机组排在第57位。

  “三条腿走路”

  目前的中国核电之路,是“三条腿走路”:技术引进,“翻版加改进”,自主设计二代改进型。

  此前,核电技术引进均以发电企业为主体。当下,中国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的谈判已近尾声,初步具备正式签署协议的条件。

  “在引进的过程当中,我们并没有放弃自主创新。”在康日新看来,如果没有此前几十年的努力打下的基础,没有核电的自主化,就不会有今天的引进招标。

  他打了一个比方,如果说我们现在是本科生,引进的技术是博士生,“如果我们没有走自己的道路,现在根本就看不懂他们的技术。”

  “这是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继续和国际合作,最终实现核电国产化。”康日新很自信。

  这种自信或许正来源于中核人的不断突破。

  在国外厂商赔付2400万美元,不得不放弃最终努力之后,秦山三期对2号机组实施了“汽轮机提升功率专项”,经过自主科技攻关,硬是在外国人认为没有指望的情况下,提升功率8兆瓦,仅此每年就多创造效益2700多万元。按设计寿期40年计算,一台机组将多发电24亿千瓦时。

  核燃料是核电站的“粮食”。目前,世界上只有美、俄、英、法和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完整的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

  作为中国核燃料唯一的供应商,中核被寄予厚望。

  “可以跟大家讲,中国核电的发展不会因为核燃料受到影响,天然铀可以保证供应。”康日新表示,目前中核已经加大了国内天然铀的勘查力度,每年的使用量只是发现量的几分之一,而且正在进行国际采购,和国际上拥有铀矿资源的国家也正在合作,共同开采。

  国际化挑战

  “作为一个企业,要做到责权利的统一,要把经济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应该到国际上去竞争。”康日新深知脱胎于行政体制的中核存在的最迫切问题。

  几年的市场化转型,中核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2003年,首次实现补后盈利1.45亿元。

  2004年,结束连续13年的行业性亏损,首次实现补前盈利,合并利润总额8亿元。

  2005年,实现利润总额11亿元。

  2006实现利润总额达14亿元。

  “我很惭愧地说,我们自己和自己比是翻番了,但是和社会上比,我们还不够快。”康日新说。

  与此同时,核电产业,一场群雄逐鹿的大戏正在上演。

  目前我国核电装机容量约900万千瓦,仅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6%,发电量的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6%。

  按照《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将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4%,达到4000万千瓦,同时在建1800万千瓦。这意味着还需要新开工建设30台左右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面对这样的市场,国企巨头纷纷涉足,民企跃跃欲试,外资虎视眈眈。中核面临着国内外的严峻挑战。

  “我们面临的挑战首先是理念上的挑战,因为原来都是在计划经济下,现在市场经济了,理念跟不上不行。”康日新坦言。

  另外就是自主发展上的挑战。“以前我们可以说,给我钱,我干事,但是现在要靠自己来发展自己”。

  再次是国际化,“现在必须国际化,决策上、改革创新上的国际化。国际化首先是引进技术,然后是吸收。当然不仅要吸收,还要再创新。”康日新说。

  中核还承担着核工业基础研究的重任。

  “这些方面最大的挑战应该是经济上的挑战。面对经济上的挑战,我们决定不依靠国家,自己解决经济上的问题。”康日新自信地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