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闲人于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 16:52 中国新时代

  文/本刊记者 陈益锋

  提要:“德云社大部分演员都是德纲的徒弟,只有我们几个人不是,所以他所有的徒弟都叫我干爹。真正成为一家人,所有的问题都好说,哪怕打起架来,关上门都好商量,毕竟是一家人。”于谦认为这也是提高团队凝聚力的一种朴实的好手段

  拜师仪式开始了,大弟子何云伟抱着于谦之子于云霆,与曹云金、栾云平、孔云龙5位师兄弟一字排开站好。按照行规,先是拜见他们的引师李菁、保师刘际和代师于谦,随后才是他们的师傅郭德纲以及师娘王慧。

  鞠躬替代了跪拜,但是礼物是不能少的。徒弟们用一枚金戒指表明自己的孝心,而他们也得到了师傅的礼物——一把扇子、一块醒木以及两块手绢等传统

相声中的重要道具。因为于云霆太小拿不了礼物,于是当爹的于谦代领,引起现场一片笑声。

  在一场异常热闹的拜师仪式上,郭德纲正式收下了于谦半岁儿子做徒弟,显然,郭德纲与自己的捧哏搭档于谦的关系因此变得更为亲密。

  应该说,年岁稍长的于谦已经被看作是这个相声企业团队中一名不可或缺的“副舵手”,但在德云社内部,于谦的职位以及身份,仍是颇为特殊。

  除了给郭德纲做搭档,于谦在德云社中并没有担任具体的管理职务,得闲时,于谦还会抽空忙于自己的影视事业。

  于谦说,“我的角色应该算是一个先进工作者吧,因为我喜爱、专心投入相声,服从领导安排。”但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于谦对《中国新时代》坦言,“要说自己是技术骨干吧,我也带动不了谁,只能是管好自己。”

  尽管没有明确的职责,但何云伟、曹云金等人对于谦却非常尊重,每次见面都直呼“干爹”。于谦说:“德云社大部分演员都是德纲的徒弟,只有我们几个人不是,所以他所有的徒弟都叫我干爹。”其中,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真正成为一家人,所有的问题都好说,哪怕打起架来,关上门都好商量,毕竟是一家人。”从管理学上看,于谦认为这也不失为是提高团队凝聚力的一种朴实的好手段。

  在郭德纲的广为流传的段子里,有这么一句话,“不认识于谦的人,那肯定都没有吃过猪肉。”其实,于谦在2003年才认识郭德纲,并在之后不久开始与他合作,直到2005年1月,张文顺先生因为健康原因不能继续在北京相声大会的常规演出,于谦才开始成为郭德纲的固定搭档。

  在此之前,从十二岁时就考入北京市曲艺团“团带班”学相声的于谦,1985年毕业后虽然一直在北京曲艺团工作,但他却有十几年不登台表演相声,一直忙于电视剧、小品的表演,甚至还到北京电影学院读了几年书。

  尽管于谦并没有赶上郭德纲“三进”北京时候的艰苦奋斗阶段,但他对郭德纲对德云社一直很感激,因为与郭德纲的合作,才把他的工作重心又拉回到相声圈——“如果不是郭德纲,我也就不干相声了。”

  在于谦看来,郭德纲的相声得益于“他对传统相声的理解要比一些人更深一些,他对相声的追求、努力、付出的辛苦也要比别人更多一些;他的天赋要比别人更多一些。因此他才能底蕴深厚,长使长新。”

  对搭档郭德纲的个人评价,于谦一连用了几个形容词——“很敬业,很执着,很聪明”,于谦说:“郭德纲之所以能找到市场的点,完全出于他的执着,在最不景气的时候能够坚持下来,关键是他酷爱这一行,没人关注没关系,因为搞艺术,要有玩的心态,否则,绝对坚持不了十年。”在对待艺术的心态上,于谦感觉自己与郭德纲“两人差不多”,因此,德云社日常的工作,“每个人分工不同,业务上没有分歧,我们两人对相声的理解基本一致。”

  没有固定的办公室、没有过于明确的职责分工,德云社目前却是经营良好、生意火爆。“德刚虽然没有系统的管理理论,但他能把艺术和市场的结合点拿捏得比较好,这也是德云社火爆的主要原因。”于谦感慨,在艺术圈里,主要是要把握市场,把市场和艺术糅合在一起,这是最难的一个点。

  由于一直受到观众与市场的热捧,德云社的生意愈加繁忙,每天的时间都是由经纪人王海来安排,而对于演员的培训工作则更多的是郭德纲的职责。

  “演员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尤其相声演员,最多两个人,一般没有集体观念,自我意识比较强,个人比较随意,领导也不好管,只有家族式管理,我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出现,你必须听我的,因此这种方式是比较合适的。”于谦表示,“目前在相声行业中,我还没感觉到这种家族式管理方式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因为相声产业毕竟还处于低谷,目前觉得这种方式的效果比较好。”

  除了在相声上与郭德纲志同道合,于谦的业余爱好也和郭德纲相仿,两人都喜欢“养点小动物”。郭德纲在北京郊外租地养狗、养孔雀,于谦

幽默地说,“我养
宠物
的那块地就和德纲的地挨着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