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少帮主李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 16:48 中国新时代
文/本刊记者 冯嘉雪 提要:在一次表演中,何云伟曾坏笑说,前两个为自己捧哏的老先生都因为身体原因,或去世、或病倒,所以他特意央求师父郭德纲给自己找个“身体好的”——经过几番搭档的轮换,最终,李菁成了何云伟的捧哏 “人微言轻”这句词儿用在李菁身上就要倒过来了——尽管“言轻”,但人不微。 台下的李菁,与台上一样,说话总是轻声细语、慢条斯理的。但实际上,刚刚28岁的他已经是德云社“元老级”的演员了。 大大的眼睛,透出一股孩童般的稚气和灵气,但在待人接物方面,李菁的举手投足间,都显得极为老练和沉稳。因此,李菁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成熟很多。 1996年,在郭德纲正式闯荡京城的第二年,李菁就开始加入其中,在京味茶馆等地与郭德纲、张文顺一起说相声,排资论辈,李菁与郭德纲、于谦同辈。 在郭德纲眼中,“李菁是德云社的中流砥柱”。目前,他为郭德纲的徒弟何云伟捧哏,二人在德云社每次演出中的位置是“倒二”——仅次于郭德纲、于谦。这是相声圈内的行话,就是在大腕出场之前垫场,有时如果主角来晚了或是没有准备好,那“倒二”就要充当救场的角色,一直表演下去。 此外,李菁的绝活是快板,因此他也被郭德纲戏称为“北京丐帮的少帮主”,时间一长,大家索性将前面几个字省去,直称其为“少帮主”。 实际上,李菁还真的是德云社的“少帮主”,目前,德云社日常的节目编排以及德云社学员的培训等事由,都由他来统一协调管理。 后勤管理+流程总管 李菁的“少帮主”之位得来不易。 自幼就热爱传统艺术的李菁,在上高中之前就自学了相声、快板和评书,并有幸拜快板名家梁厚民先生为师,多年不断地勤学苦练,练就了精湛的快板技艺。 而与一般“相声演员文化素养低”的老观念不同,李菁在高中时读的是北京市的重点中学。高考时,他以两分之差与理想中的北京大学法律系失之交臂,后进入北京工业大学学习工商管理专业。 上大学期间,李菁就开始与郭德纲等德云社的元老转战于京城各个茶楼。从京味书馆、中和、广德楼、华生天桥,到现在的天桥乐,从最初默默无闻的“北京相声大会”,到后来名噪京城的“德云社”,其间的酸甜苦辣,李菁与郭德纲一同经历走来。 如今的德云社人丁兴旺,除郭德纲、张文顺、徐德亮等一批元老,在2002年又将何云伟、曹云金等“云”字辈新人吸收入社之后,2006年,德云社开始自己招收学员。 “我们的学员从全国各地招收,既有北京的孩子,也有外地的。他们都是经过两轮考试才选出来的。”李菁对《中国新时代》说。 德云社按“云鹤九霄”设立了四科的学员班,每两年为一科。目前“云”字科的学员已经招满。“我们现在招的都是‘鹤’字科的。”李菁说,现在德云社的剧场数量增加了,所以他们需要不断补充些“新鲜血液”以应付繁忙的演出。 到目前为止,德云社在北京南城的相声大本营共有四个:位于天桥的天桥乐、位于前门大栅栏的广德楼、位于大观园北门的云龙茶楼以及今年年初新签下的天桥茶馆。 现在,德云社每周的演出量是13场。小剧场一直被德云社当作是“练兵”以及“看家”的场所,因此无论是老演员还是新演员,都十分重视在小剧场的演出。 随着德云社演出的增多,“鹤”字科学员也开始有机会在小剧场登台亮相,郭鹤明、曹鹤阳、马鹤琪、李鹤林等人都是新一批的后起之秀。 李菁自己也在带徒弟。但他不能只对自己的徒弟上心,还要负责所有学员的管理工作。“我们的规矩很多:首先学员都得对老师们有礼貌,其次我们要求他们平时必须准时到位。”李菁说,“我们不像公司,会列出什么十准、十不准之类的,我们没有,都是些口头的不成文的规矩。”口传心授,既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传承方式,也是民间艺人教人育人的主要途径。 尽管看似一个传统的“老班子”,但实际上德云社对于学员的培训是十分系统的。学员除了每周要上一次大课外,每个人都有一位专门的负责老师。大课的内容以专题和“业务会审”为主。专题包括快板基础、太平歌词、发四喜、相声理论、形体等。而“业务会审”则是由学员现场表演,老师当场指出问题。而后者这种“一对一”的辅导方式,可以使学员的单段表演迅速达到上台的水准。 李菁说,学生多了,尤其又都是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产生点小小的“摩擦”,也就在所难免。 “演员包括学员之间发生的矛盾一般都是有人在台上多演了一会儿,有的人迟到了,都是些小事情,只要老师开导开导就没事儿了。”李菁说,一般情况下,学员会和相关管事的人反映问题,“但是不会打起来,那是不可能的。” 除了学员的组织管理工作,在每场演出之前,李菁还要负责节目安排的审核。 “我们这里专门有人排节目。他把节目表排好后,我要再看一下,哪个需要修改,哪个需要临时调换。”如果有人请假或者有人迟到,李菁就要负责调整节目单。 此外,每个节目的时间长短,李菁也要心里有数。有时遇到个别的节目太长或者太短了,就需要把它压缩或者抻长。 “倒二”搭档:主力梯队 2002年,“小花匠”何伟加入到德云社中,拜郭德纲为师,因属“云”字辈,因此艺名就叫何云伟。 个头不高的何云伟毕业于一所职业高中的花卉专业。与李菁一样,他从小就酷爱传统艺术,平日里更是京剧、小曲不离口。因此,长得“像个金丝猴”的何云伟一加入德云社,就十分被郭德纲看好,经过几番搭档的轮换,最终,由李菁为何云伟捧哏。 在一次表演中,何云伟曾坏笑地说,前两个为自己捧哏的老先生都因为身体的原因,或是去世了,或是病倒了,所以他特意央求师父郭德纲给自己找个“身体好的”。 2005年,李菁与何云伟二人搭档的相声作品《我要幸福》,获得了“2005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专业组一等奖。两人的名气也随之大增。 每次上场前,他们总要先对一下词。谁有什么新想法,就互相通个气,“我今儿打算加点什么……”在演出过程中,说到兴头上来点即兴发挥,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接的人就要十分机灵,能马上领悟,并顺势说下去。 当然,偶尔也有出“岔子”的时候,李菁说,忘词儿就是最容易出现的状况之一。 “现在演出非常频繁,而且观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可能每天都演一样的内容,经常是每到一个地方就要换个新段子。有时候脑子稍微一溜号儿,就可能忘词。”李菁说,但是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搭档都会凭经验给弥补过来。因此,绝大多数观众是听不出来的,只有极个别的时候,观众才能感觉到。 在相声演出中,最后上台表演的“底”被称为“大轴”,而在“大轴”之前上台的“倒二”。“‘倒二’是最不好干的,有时候后面的角儿很长时间都不来,你就得在那儿耗着,观众又不知情,一旦你讲得不好,观众可就不干了。”对于这其中的苦,何云伟体会颇深,“你要知道在台上多耗5分钟,那可太难了,那不是咱们随便讲话。如果你讲的不好,观众不乐,你也得在台上撑着。这个时候你要是还得(被迫)返场,观众就更不乐意了。” 因此能坐上“倒二”的位置,也是对演员实力的一种肯定。李菁说,这与有的企业看中员工的头衔、文凭、资历不一样,相声圈内都是靠实力说话,谁掌握的段子多,表演得精彩,谁就能挑大梁。 现在何、李的相声段子,还是以传统相声居多,二人已经能说的对口相声已经达到了100多段,他们觉得现在这个年龄还是以继承为主,“自己写也行,但是写不好。”何云伟说。 “我们两个人现在都还不到30岁,要想创新,还是得过了30岁。”李菁以一贯的语速慢悠悠地说。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