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陈富荣:中国皮具业最缺的是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7日 23:59 中国经济周刊

  文/原蕊 徐旭珊

  “做品牌,赚钱要做,亏本也要做。”美国 妮斯国际有限公司、广州市圣万莉皮具有限公司、金壹佰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富荣描述自己的经商理念。

  被称为“先锋派人物”的陈富荣是广州皮具皮革行业发展的见证者之一。从1983年进入一家外资皮具企业做打工仔,到下海开“档口”,再到成立自己的公司、打造自己的品牌、投资海外……20多年奋斗打拼出一片天下的陈富荣,现在关心的不仅是自己的事业,还有整个中国皮具皮革行业的国际化和未来。

  愿望一:建“环球皮具网”

  1983年,陈富荣进入佛山一个生产皮具的外资企业打工。几个月后,不甘心一辈子做打工仔的他辞掉工作,开始下海做皮具批发零售生意。1992年,他由一个4平方米的档口起家,逐渐做大。

  “广州每开一个皮具城,我就在里边开一个档口。”陈富荣这样总结那段创业历程,他把这种方式称为“围池塘抓鱼”。但对于陈富荣来说,产业简单的数量级增长是次要的,“一直都想创立自己的品牌,一直以来都坚持自己的信念!”他表示。

  终于,陈富荣在1994年成功注册了自己的品牌“ 妮斯”,随后又拥有了“保罗玉兔”、“金壹佰”等品牌。

  当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市场驰骋纵横之时,陈富荣又瞄准了大洋彼岸的市场。2004年,陈富荣随中山大学EMBA组织的经贸团到美国洛杉机考察,被当地的无限商机所吸引。2004年下半年,陈富荣迅速在洛杉机成立分公司。据其介绍,目前海外业务已经占到公司销售量的二成。

  “洛杉机作为美国一个重要的批发市场,不但是美国20多个洲的重要批发集散地,更与加拿大以及

墨西哥等南美国家相临,皮具皮革销售量相当大。”陈富荣表示,他对海外市场相当看好。在花了1年多的时间适应美国本土文化之后,目前“ 妮斯”已经在美国市场拥有了一定的名气,并实现了赢利目的。

  近来,陈富荣又有了新想法—投资网络。

  “我准备打造‘环球皮具网’。”陈富荣介绍说,他正在打造的这个网站,面对梓元岗17个皮具城、花都狮岭国际皮革城等皮具皮革集散地,主要打造采购指南,希望成为外国客商进入中国皮具的平台。

  与其他已存在的皮具皮革网不同的是,陈富荣的“环球皮具网”将免费带会员参观皮具城,为他们顺利完成交易提供服务。“我们研究过中国各大皮具网,都没有这种功能。我们将会打造出一个‘网上皮具城’。”陈富荣如是说。

  愿望二:建“广州皮具商会大厦”

  “广东商人有时候脑袋不开窍。”尽管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陈富荣却“痛批”广东皮具企业“不如温州人灵活”。

  他举例说,比如一个品牌代理需要100万,温州人就会几个人合股承包代理,但是广东人却只习惯独自经营。“广州是传统的商贸中心,自古以来世界闻名,同时,广州又有毗邻港澳的优势,广东商人应该思想更开放。”

  在陈富荣看来,广州皮具行业有许多方面亟待完善。“世界皮具看中国,中国皮具看广州,广州的价格就是市场的价格。但是由于缺少政府的规划指导,目前广州皮具市场不但无法形成品牌

竞争力,还普遍存在恶性竞争现象。”他表示。

  为了实现品牌的聚集效应,陈富荣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他表示,自己已经向广州皮具商会提议建设“广州皮具商会大厦”,并安排国内皮具皮革品牌进入,而其他无牌、代理品牌则不能进入,以一定程度上达到加强国内皮具品牌竞争力的目的。

  最大困扰:

  人才匮乏导致皮具企业“短命”

  虽然陈富荣对皮具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但他也并非没有困扰:“人才,现在皮具皮革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人才问题。”

  据了解,目前广州皮具皮革行业已经出现巨大的人才缺口,今年人才缺乏更高达60%,包括生产人才与管理人才。据悉,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几乎无人胜任、中层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也少的可怜。随着浙江、上海等皮具皮革产业的发展,加剧了广州皮具皮革行业人才的流失。

  “中国没有一家正规的皮具皮革培养机构,造成了人才严重短缺。企业自己培养一个专业人员需要5年的时间,但不少企业等不到5年就已经死掉了。”在陈富荣眼里,未来皮具皮革企业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

  欢迎订阅《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国外订阅代号:W5372,订阅电话010-65363436,更多订阅信息请登陆:www.ceweekly.cn。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