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张梓 晋商圈里的名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 07:00 《中国商人》杂志

  文/本刊记者 段颖峰

  汽车飞驰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宽敞马路上,伴着两旁一闪而过的街景,背景音乐轻轻流淌。坐在驾驶位的男人神采飞扬:“说到他呀,圈内没有人不竖大拇指,那叫德高望重啊。”男人满是赞赏,“他喜欢与厚道的人做生意交朋友。之前有人和他谈生意时耍小聪明,被他知道,他并没有过多计较,吃饭聊天还是经常的事,只是不再有生意往来。”

  谈及此,男人便认真起来,油然而生一股敬意。我仔细聆听,看他的手舞足蹈,听他的口若悬河……

  关注家乡的发展

  驾驶座上的男人叫孔令忠,天津山西商会会员,他口中说起的就是山西省介休市工业供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梓,也是天津山西商会的会员。孔令忠与张梓因商会相识相知。

  汽车在一栋商住两用楼前戛然而止,下车抬起头,逆着明媚的阳光望去,窗影和阳光纠缠,在我们眼前晃动了起来,打开门,张梓的出现平息了我们眩晕的视线。和蔼的张梓上前轻轻拍了拍孔令忠的肩膀,没有太多虚假的客套没有太多热情的言语,不过,从他们交换的眼神中,我们看出了深藏的亲昵。

  在张梓的书房,我们开始了面对面的聊天。

  “我是山西介休人,”张梓开门见山:“所以我加入天津山西商会,是一种必然。”张梓思维敏捷,不等旁人有半秒的停顿。张梓很快洞悉到我们想要的答案,他侃侃而谈:“我们商会的会刊上有篇文章,是关于商会与介休市联手发展的报道,这次活动就是由我出资承担的。”

  说到家乡,张梓神采奕奕:“嗯,在外面这么多年,我一直关注家乡的发展,一直想为家乡作点贡献。而介休呢,是山西重要的煤焦生产基地,天津的焦炭出口约三分之一是来自介休,所以我们介休与天津之间的经济交流十分密切。”经过张梓引荐,2006年9月26日,山西省介休市秦太明市长等一行来津,在天津滨海新区与天津山西商会举行介休经济发展座谈会。

  “我们天津山西商会张会长认为,介休有优良的投资环境,表示今年一定组成赴山西投资考察团,与介休政府共谋发展。”对于能为家乡尽点心力,张梓感到很满足。

  张梓还有个愿望,就是重建山西会馆。

  张梓拿起放在手边的山西会刊,朗声读道:在商铺林立的估衣街上,我找到了这家山西会馆。位置并不偏僻,就在著名的谦详益东侧,这个昔日晋商运筹帷幄的处所,如今已变成了一家

婚纱旗袍店,门客寥寥,古意荡然无存。我不由得感慨万分,回想当年,这里该是何等的盛况……“山西会刊上的这段文字,更加坚定了我们山西商会的会员一起重建山西会馆的决心。”张梓望向远处,目光炯炯。

  这就是人之常情

  商人这个词语就像杂草般在每个人心中疯长,商人经常与奸诈,阴险,市侩这些词划上等号,面对满脸憔悴,满身疲惫的张梓,突然觉得商人这个词不适合他。

  张梓的事迹多半是从孔令忠的只言片语那得知的,隐约听得出孔令忠对他的赞赏:“我一直想要系统地了解张总的为人,想要寻找到他在圈内受人尊重的原因。”面对朋友的赞许,张梓淡然:“都是朋友的抬爱,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张总人缘极佳,这是圈里人公认的。一般与他合作生意的人,都可以先拿货,后付钱。”孔令忠补充到。

  当记者提出疑问:“您就不怕有人拿了货后不给你钱吗?”张梓马上摆手不赞同,“不会不会,他们不敢这么做,他们还要混下去啊。”张梓略带诙谐的语气引得我们大笑,屋内立刻亮堂起来。

  去年天津山西商会在滨海开了一场大型联欢会,张梓把圈内的朋友都叫过去了,“朋友都来了,不少人哦。”张梓得意地说,“天津山西商会的张世伦会长,也一并过来参加了。”

  平时大家因为忙于工作,疏于见面。商会提供一个了平台,给大家见见面,谈谈近况,聊聊商机的机会。“流动为风,聚者为水。风驱动着东南西北,南船北马人来人往。水聚了财富,有水就有财。”对于天津,对于商会,对于经济,张梓给了这个理由。

  “听说您有个助手得了心脏病,费用全部由您来承担?”抛出话题后的我们期待好听的故事。“没什么,这就是人之常情。”简单的话语,淡定的表情,没有了下文。“您对朋友都这样吗?”我们并不想结束这个话题,继续刨根问底。

  “商会经常给我们说,做人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朋友有难,就该帮忙。别说朋友,就是陌生人我也会这么做的,”张梓打开了话匣子:“有一次,一个神经上有障碍的人被我遇到,我把他送去

医院治,为了报答我,他留在我身边工作了一段时间。可是后来病情复发,我再次给他支付医药费,病好后我让他回家休息,怕他因为身体过于劳累影响身体健康。”张梓还是说得轻描淡写,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山西商会的会员多,在天津扎根多年的老乡,重乡情,在商会精神的带领下经常互相帮助,这里面张梓就没少帮助过他人:“山西老乡到了天津有难处,只要说话,我们就帮忙。”

  我们发现,他讲述故事的声音里透露出浓重的鼻音,原来,他感冒很久了没好,而且采访一完,他就要赶往医院打点滴,对于一位需要休息的尊者,我们有些于心不忍。看得出,张梓也在极力掩饰自己的疲惫。

  作为商人,张梓的品德令人敬重称赞;作为父亲,张梓的儿女让他骄傲自豪:“我儿子和女儿都在外面,都非常努力,在英国攻读研究生。”儿女们如此争气,做父亲的有许多疼爱,“不想他们是假的,但儿女长大了,应该让他们去更广阔的天空自由飞翔。”父爱如山,深沉厚重。

  张梓平时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和朋友聚餐,“这次从山西回到天津一个星期,我一直在外边吃饭,没在家吃上第一顿。”张梓好交朋友,朋友遍天下,喝酒成了餐桌上不能缺的内容:“酒令是文化,喝酒也要讲点乐趣,所以会喝一些,但一般都有节制,我认为酒是越喝越厚,适量喝点酒容易加深朋友间的感情。”

  说到这里,眼前浮现一个画面:一家酒店,一个包厢,一群人,围坐一桌,推杯换盏之间,灯光扫视之后,定格在了一只酒杯上……

  起先,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之后,他是一个想为建设家乡而努力的商会会员;

  接着,他是一个助人为乐的老者;

  然后,他是一个将想念埋藏心底的慈父;

  最后,朋友的温情在酒的醇香中四溢散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