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春发:心有不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16:20 《中国企业家》杂志
文/特约记者 金洁 采访时间 2007年3月2日 采访地点 莫斯科东部切尔佐夫斯基市场 采访对象 该市场中国商户 从事产业 贸易 进入国家 俄罗斯 报道原因 2006年11月俄罗斯出台系列法规,限制外国人从事露天市场商品零售,预计约10万在俄华商或将因此被迫返乡 “政策有没有变?我们还能在这里干吗?4月份到了是不是真的就让我们走人啊?”一见面,这位北方汉子一股脑地抛出了一大堆问题。2007年3月2日,在莫斯科东部的切尔佐夫斯基市场,也就是当地中国人俗称的“大市场”,昔日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街道已经门可罗雀,好多商铺“铁将军把门”。就在中国人比较集中的货区,记者邂逅了“老五”。 “老五”本名赵春发,四十开外的年纪,老家在吉林省通榆县农村,家里兄弟姐妹五人,因为他排行老末,认识的人都叫他“老五”。 老五夫妻俩来莫斯科已有2年,一直在“大市场”做生意。他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然后坐地铁赶到大市场,6点钟准时开门迎客,下午4、5点打烊。平常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现在市场生意清淡,他就和旁边的同行们侃大山,或者打打扑克解闷。 老五说,刚开始因为自己带的资金不多,他就帮别人卖货,“赚个辛苦钱。”但他是个有心人,凭着自己能吃苦,脑子又好使,平时又很留意市场行情和运作,去年夏天,他狠狠心和别人一起高价租了个货柜“拼箱”卖货,夫妻俩在陌生国度渐渐站稳了脚跟。 但是2006年11月俄罗斯政府突然出台的“零售贸易经营主体外籍雇工许可比例规定”的系列法规,使老五几年的拼搏大受打击。2006年底,夫妻俩本来准备“大干快上”,但现在政策突变,老五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切尔佐夫斯基市场的中国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语言也不通,了解外界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而管理市场的公司为了继续出租集装箱,不允许当地的几份华文报纸刊登零售政策变化的消息。由于得不到比较确切的版本,市场上每天都流传着各种不同说法,商户们人心惶惶,进退两难。 俄罗斯驱赶外国人的消息传出后,老五已经停止从国内进货了,“但现在的问题是存货要能卖掉就要烧高香了”。现在老五赚回来的钱交完货柜租金10万美元,再加上每个月给管理公司1000美元的“好处费”,不仅所剩无几,还赔了钱。 “现在我每天必须卖出去至少5000卢布(约合190美元)的货,才能把租金和吃喝拉撒睡所有的花销抹平。”老五有些无奈,“每天只出不进,再这样下去,非得把老本搭进去不可。”而就在和记者聊天的一个小时里,只有一个顾客到老五的摊位前问了问价格。 谈起莫斯科的警察和“小混混”,老五就是一肚子气。上个月,三名警察突然到他们租住的民房查验证件,以不符合规定为由,让他们掏1000卢布,否则就到警察局“说清楚”。由于语言不通,他们也无法确切知道自己哪里“不合规矩”,只能看懂警察让“交钱”的手势。 到莫斯科两年了,老五只去过一次“红场”,在那里他参观了久违的列宁墓,其它地方老五还没有去过。“一是平时根本没有时间,一是出门太不安全了。”莫斯科的遭遇让他心有余悸,他习惯节假日猫在房间里睡大觉。 看到生意越来越不好做,老五本打算年底打道回府,但想想又觉得心有不甘,“回国后能不能再拿到俄罗斯的打工签证就很难说了。”无奈之下,过年回家的想法只好放弃。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