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董明珠博弈中找寻快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07:36 京华时报
本报记者 高昂 从36岁南下打工加入格力至今,董明珠由最底层业务员一直做到格力电器总经理。她的奋斗历程,似乎是一部中国家电业的斗争史:与经销商斗,与家电连锁斗……3月15日,在北京参加两会的董明珠接受本报专访时,对自己的经历概括为:没有较量的生活没有意义,我是在博弈中找寻快乐! 讨债开局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决定,足以改变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命运。17年前董明珠一个决定,改变了她自己和格力。 1990年,时年36岁的董明珠辞掉在家乡南京的工作,只身南下广东闯荡。她原本在深圳一家化工厂做管理,后被珠海的宁静所吸引,决定应聘进了格力电器前身、海利空调器厂做营销。中国家电业的一朵铿锵玫瑰,自此开始绽放。 当时的海利是一家刚投产不久的国有小厂,空调年产量2万台,销售收入2000万元,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货款收不回来。董明珠回忆:“当时做营销有三大特点,一个就是喝酒吃饭,要不就是吹牛,还有一个就是利用性别特点。这些对我来说都不合适。我想,做营销就该脚踏实地,让别人产生一种信任感。” 以前从不知营销为何物的董明珠,很快被派到安徽开拓市场。她到安徽后,发现公司有一笔42万元的货款“烂”在外面。虽然这笔账与董明珠无关,但她想,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能就这样算了,于是自告奋勇包揽下讨债的活,不想一讨就是40天。 欠款公司经理姓牛,多年练就“刀枪不入”之功,任凭董明珠多次上门,自己却安然看报品茶,连水也不给她倒一杯。不仅用尽推托之词,之后干脆避而不见。这激起了董明珠的犟脾气,天天去“堵”,终于有一天把他堵在办公室大叫:“你要么还钱,要么退货。否则从现在开始,你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 40天的围堵终于让牛经理招架不住,答应退货。当公司的空调被一件件装上卡车时,坐在驾驶室的董明珠禁不住委屈地哭了。这件事令当时的格力电器总经理朱江洪对这个女人刮目相看。 靠着勤奋和真诚,当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就达到1600万元,一举打开了安徽的销售局面。也从此时起,“先款后货、决不赊账”成为董明珠营销的原则,后来成为格力在空调业界独树一帜的规矩。 再战称王 有准备的人,总会在时代激变中脱颖而出。格力在1996年全国空调价格战中巍然不动,成就了董明珠的崛起。 1996年,国内空调市场走到了一个拐点:全国空调产能接近2000万台,但市场容量不到600万台;这年夏季我国南方又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洪水肆虐让空调积压如山。 一场血战迅速在雨水中展开:科龙率先降价,一款空调从6400元几轮跳水猛降到4280元,春兰、华宝等也随即跟进。一时间,要求格力降价的经销商电话也纷纷打到董明珠处。 那时董明珠正累病卧床,但她仍每天保持跟各级经销商的密切联络,关注市场销售。当得知科龙大跳水后,销售额却未见好转,董明珠想,消费者首先是要好产品,也希望有好价格,如果格力质量能支撑价格,消费者应该不会为贵几百元放弃格力。 格力电器最终支持了董明珠的意见,致电各地经销商:格力空调一分钱也不许降价!为渡过难关,格力电器干脆放弃跌价最厉害的1匹分体机,把生产和营销重心向技术含量高,利润也高的柜机转移。 1996年空调大战的结果,华宝被科龙收购,杭州东宝也陷入亏损,最终被伊莱克斯收购。坚持不降价的格力销量反而增长17%,以97万台销量超越春兰,首次登上空调“老大”宝座。在国家统计局一项调查中,格力当年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评价”和“售后服务评价”上均位居第一。 年终结算时,格力电器拿出1亿元,奖励同舟共济的大小经销商。 模式之固 没有规则,游戏难以持久;没有战略战术,竞争将导致混乱。董明珠当上格力总经理后随即未雨绸缪,思索格力的模式之变。 1997年格力在湖北的几家经销商的内耗,给了董明珠启发:当时格力在武汉有4家经销商,本来做格力都赚钱,但1997年他们竞相向湖北及周边市场低价倾销,一场火拼下来两家奄奄一息,另外两家也元气大伤。 4家经销商的“叛乱”反而使董明珠灵机一动:格力电器和他们4家联合组建一家销售公司,大家整合资源站在相同利益上,岂非一下避免了内战。董明珠的想法得到4家经销商全力支持。1997年11月,格力电器新模式下的第一家销售公司湖北公司成立。次年,湖北格力销售额超过5亿元,几家参股经销商均获得丰厚的分红。 这种由格力电器与当地经销商捆绑、成立区域性空调销售公司的模式,迅速被董明珠推向全国,先后在重庆、安徽、湖南、河北等全国32个省市成立区域性销售公司。在这些地区,格力不仅稳定了产品价格,维护了品牌形象,还提高了市场份额。 之后10年,无论国内空调市场风云如何变幻,董明珠始终咬定格力模式不离不弃。直到2006年,当激烈的空调大战使其他空调巨头走投无路时,部分一、二线空调品牌还在效仿格力模式。 国美恩仇 上周,一条来自广州的消息引起家电业高度关注:广州国美2007“空调革命”活动现场,广州格力总经理王韦权现身捧场,国美也投桃报李一举采购2亿元格力空调,这是双方高层3年来首次聚首,格力与国美尽释前嫌? 双方的恩怨还要闪回到2004年3月,其时成都国美因发动价格战,单方大幅降低格力空调价格。正准备去北京参加两会的董明珠闻此极为震惊,为维护格力全国体系价格稳定,她下令停止向成都国美供货。 国美不甘示弱,3月9日国美总部向全国各分公司发布“把格力清场、清库存”的决定。该决定导致双方矛盾急剧恶化。由此,格力退出国美全国门店,转而致力在全国自建门店、渠道。两巨头对峙一晃3年,董明珠成为中国家电制造业不畏强权的样板。 对于广州新变化,董明珠解释,那只是地方经销商动作,并不意味着格力已与国美复合。但相比于之前3年间无数次强硬言辞,董明珠的话语如今不难寻觅到一丝松动:“只要是诚信、能达成共识的企业,就可以是格力的合作伙伴。” 在董明珠看来,格力自建专卖店,并不是回避和渠道商合作。比如在北京,格力和大中就合作得很愉快。董明珠表示,“我从来没有说开始跟国美斗,或者结束斗争合作。双方要是达成共识、目标一致讲诚信,没有什么不能做的。作为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哪家店没有格力空调卖,都不叫卖空调,都是损失。” 工业精神 格力与国美交恶,江湖更多看的是热闹。但董明珠思索得更深,她看到的是商业精神与工业精神的冲突。 她看到,中国大部分企业长期用“商业精神”指导企业和市场发展,什么赚钱做什么,完全用利润标尺衡量企业发展。但这把“利润尺子”把企业推向追逐利润的沼泽,价格战、同质化、产能过剩等,都是“商业精神”带给中国制造企业无法逃避的后遗症。 相对于商业精神,董明珠认为真正支撑企业的,实际是一种“工业精神”: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全心全意关注消费者需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用企业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这是一种短期会吃亏的精神,但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这种精神。 “我一直把工业精神作为格力发展信条,我不知道还要放弃多少短期利益、付出多少才能完成梦想。为了‘好空调格力造’这个目标,格力多年来只做空调不给自己留一点后路;为了这个目标,格力已拥有900项专利。我们相信,坚持工业精神勇敢走下去,我们一定会到达彼岸。”董明珠始终保持着淡定与从容。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