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宝钢建设23年的回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4日 15:17 《国企》杂志

  宝钢建设23年的回顾

  宝钢的建设,使中国大型钢铁企业从靠近矿山转向靠近市场,并从水路取得国内外矿石、煤炭两个资源。而过去的观念是“开发矿业,不搞无米之炊”

  -黎 明

  在宝钢开工建设23年周年之际,宝钢三期工程全部建成投产,从而使宝钢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当代水平的千万吨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其实原来规模的宝钢早在1991年即已建成投产,也就是停建和复建后的所谓一、二期工程,总投资号称300亿元,形成固定资产205亿元。三期工程的525亿投资是由宝钢一、二期工程折旧、利润以及三期进口设备的关税投入形成的。

  建成宝钢是中央正确决策的结果。宝钢的高档次产品适应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家电工业、造船工业以及建筑工业等新兴工业的需要,建成宝钢也使我国的钢铁工业有了具有当代水平的产品。

  回顾从1978年12月23日在宝钢工地打下第一根钢桩开始的23年建设中,宝钢职工和参加宝钢建设的科研、设计、设备制造、施工等企业的职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鼓舞下,以光荣感、责任感、紧迫感的“三感精神”,在18.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努力奋斗,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工期,节约建设投资(一、二、三期共节约 39 亿元,约占总投资的4.7%)。按期投产,按期达产,为我国冶金建设史写下了新的一页。

  回顾23年的建设和生产16年的历史,为了答谢各界对宝钢的关心,我想从以下十个问题来谈谈看法:

  一、 依据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确定产品大纲。依据产品要求选定具有当代水平的装备。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我们需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赶上发达国家的钢铁工业水平,必须引进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先进装备。宝钢排除了购买国外淘汰的装备或二手设备,也没有把完整的工艺流程切割取舍,以致不配套,造成投产后产量、质量问题,长期不能达产。这是宝钢建成后即能生产高档次产品,并在最短的试生产后,达到并超过设计水平的保证。这种几代建设者坚定不移的建设思路,从宝钢投产后的业绩得到了充分证明。

  二、宝钢在建设中根据当时“市场经济”很不发达的具体情况,以指挥部的形式统一安排设计、施工、生产,以及通过机械行业安排二、三期的设备合作制造。协调各方力量,统一调度,统一安排施工条件,保证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并采用概算包干、节约分成的办法,控制并节约资金。吸取国内冶金建设的经验教训,在施工后期组织设计、设备制造、施工,生产四结合的验收小组,以保证迅速交接、尽快收尾,通过设备功能考核,保证顺利投产,提前达产。

  三、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工业城市,宝钢在开始建设时即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在引进设备的同时,也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设施,如干熄焦,转炉干式除尘,工业废水处理,水的循环利用率达 96.7 %。宝钢在建设中强调绿化与工程同时交付生产,并由施工单位养护半年,也就是在投产半年后按成活数计算交工,种而未活的由施工单位补种。同时教育并督查厂内工作人员爱护绿化,制止任何毁坏绿化行为,即使施工必需也要经过批准,以形成习惯。同时严格规定厂区除设计规定的设施外,严禁搭建任何建筑,包括临时建筑;对现有建筑必须保持完好,并由开发总公司的建筑维修公司强制执行。现在年产1200万吨的钢厂内,绿化覆盖率已达三分之一,厂容整洁,空气清新,给员工一个优美的工作环境,给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一个转换的条件,使“漏网”的飘尘固定在绿化丛中。

  四、宝钢的建设,使我国大型钢铁企业从靠近矿山转向靠近市场,并从水路取得国内外两个资源(矿石、煤炭)。我国大型钢铁企业都是建在矿山附近,

鞍钢、本钢、包钢、攀钢以至武钢都是如此。过去的观念是“开发矿业”、“不搞无米之炊”。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充分利用国外资源,节约投资,降低成本,加快建设速度,宝钢选在了上海,可使钢铁企业靠近市场,并能充分利用工业城市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改变了把大型钢铁企业放在内地、“山沟”的做法。

  五、把大型钢铁企业建在沿海,特别是以大城市作依托,宝钢同时解决了因此产生的问题,如:

  1.钢铁企业是用水大户,但入海河流受潮汐影响,就近取水,水质不符合钢铁厂的使用要求。通过研究部门为宝钢设计的避咸取淡的取水方案,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为江河入海口的水资源利用开创了条件。

  2.沿海多为冲积平原,地质比较复杂,宝钢建在冲积层上,工程师们对软土地基处理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有关宝钢基础位移等说法是出于揣测,根本不存在。

  六、随着与国外合作设计合作制造工作的开展,随着机械制造工业改造和管理的加强,从宝钢二期工程开始,合作制造的设备中,国内制造部分的设备逐步提高到80%,而且与国外设备相比毫无逊色。现在可以说除三电外,冶金设备只要有设计图纸,国内都可制造。

  其它行业如橡胶、油脂、涂料等,也都为满足宝钢需要,或引进设备技术,或自行研制技术,都使宝钢从引进而逐步国产化。煤炭也从大部满足,小量进口,到立足国内。总之,与宝钢生产相关的企业都在为宝钢建设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竞争能力。

  七、在宝钢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支对外谈判、设计、施工、科研和生产队伍,引进了大量的设计、施工技术、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模式,在引进的同时也有所发展,并创造了一些相应技术,这不仅为宝钢建设生产作出了贡献,也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和改造提供了有用的借鉴。至于有些企业在吸取宝钢的经验后有所发展,这是必然的,是值得祝贺的。

  八、宝钢从建设开始起就确定企业不办社会,并依靠社会协作来实现。虽然几经反复,但最终还是还原了企业的本来面貌。把不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生活系统,建设完成后转交给社会,或自行创造一个“社会”(即宝钢企业开发总公司)来接替这些事务。有关生产协作方面的问题,除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外,在宝钢已经组建的也从宝钢直接管理中分离出去,作为协力单位成为独立经营的宝钢子公司。这样就有条件使宝钢轻装“上阵”,搞好生产和经营,也使宝钢一、二工程从国家规定的四万人减至不足一万人,三期工程预定为5000人,即用15000人生产1200万吨钢,人均年产钢800吨。宝钢在冶金行业率先实行社会协作、主辅分离。宝钢实行岗薪工资,即根据岗位责任大小、技术高低、劳动强度和作业环境好坏确定工资,同工同酬,同时把工龄津贴、购房补贴、医疗补贴、通勤补贴、休假补贴等诸多资金渠道纳入工资,统一发放。宝钢也十分重视在职职工的政治、技术培训,依靠宝钢教委,除培养劳动后备外,对现有职工进行培训,提高素质。在生产管理方面,引进日本的作业长制、点检定修制、标准化作业和自主管理。在经营管理方面,实行多元产业投资,明确产品竞争对手和实行上下游企业长期合作制等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体制,保证了宝钢生产和经营。

  九、宝钢一、二期工程形成的205亿固定资产经营的结果,不但提前八年归还了100亿拨改贷款的本息,并筹集资金建设总投资525亿的三期工程(原为623亿概算,扣除涨价预备金、税改股和项目变更63亿),并从1996年12月陆续投产。由于采取了老厂管新厂等管理措施,投、达产更加顺利,特别是一些国内独家生产的产品,市场需求大,效益也更好。2001年12月9 日马迹山码头建成投产,宝钢三期工程全面结束。回想宝钢建设初期,人们出于对宝钢关心所提的问题,如在中国建设现代化钢铁厂有无必要,能否建设好、管理好现代化装备,投资是不是无底洞。今天可以说在中央正确的决策下,在国务院各部门和上海市的领导下,人们怀疑、关心的问题可以说都已经解决,并且以宝钢自身的积累,投资建成了建国以来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宝钢三期工程。

  十、由于资金“笼子”及资金筹措的限制,宝钢三期工程后还留下一个不小的尾巴,即所谓三期后工程。包括两套板坯连铸,一套大方坯连铸,一套宽厚板,一套大型钢管和2500立方米高炉。三期后建成,宝钢的产品,包括钢管系列和钢板系列才趋完整。由于转炉新技术的采用和高炉喷煤粉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以及其它设备的挖潜,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因而,实际上三期后工程是投资最少,效益最好的项目。

  宝钢工程经过23个寒暑,完成了建国以来投资最大、国内外瞩目的项目。但是由于建厂初期的风风雨雨,我们从未大力宣传这一为冶金建设争光的项目,以致有些企业及院校长期把宝钢建设作为错误决策来传播。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特别在中国入世前后,国内外的一些大型钢铁企业提出与宝钢合作,包括互相持股,互通情报,以及价格协商等稳定市场的意向,也说明宝钢在亚洲市场具有一定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国民经济继续发展,国内的钢铁企业改造和新建仍有较大空间,新陈代谢、各领风骚,宝钢发展不可限量。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