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邓涛:让员工认同度达到80%的亚洲区副总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 18:05 《全球商业经典》

  The Elder Wisdom:“关键是你要去了解洋老板的习惯,也让洋老板知道你的习惯。别人看你怎么做事就会知道他应该怎么和你打交道。”

  邓涛或许是中国最早的几个本土职业经理人之一。1984年,他成为中国第一家中美合资公司惠普的第一批员工,至今已经在跨国公司中工作了23年。不过邓涛更在意自己创造的另外一个记录:“我可能是本土经理人中跑得最远的。”已经51岁的邓涛每天早晨跑步5公里,已经持续了30多年。

  邓涛现在的职位是惠而浦亚洲区副总裁,主管人力资源。在邓涛经手招聘过的人至少数以万计,但是他去惠普公司应聘的时侯却犯了面试大忌:他甚至不知道惠普是一家什么公司。邓涛从小喜欢无线电,平时节省下几个月的零用钱就为了攒出一个收音机。当时只知道惠普似乎与“电子”有些关系,邓涛看到了招聘广告就冒失的去应聘了。

  邓涛没有上过大学。1966年他11岁,1976年他21岁,文化大革命几乎充斥了他整个青少年时代。14岁那年,邓涛随父母离开北京东北五七干校,在这期间,他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学以及父母同事的帮助,让他成为那个年代少有的英语流利的年轻人。在随后五年军旅生涯中,整个军营里也没有人与他用英语对话,但是他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却丝毫不减。

  惠普决定录用邓涛做人力资源,最主要的也是看重他的外语能力.邓涛第一次独立承担的任务,是去机场接回总部派来的中国惠普第一任人力资源经理。即将面临这个未来的顶头上司,邓涛却犯了难:该怎么称呼他呢?新任经理见面就给他上了惠普人力资源的第一堂课:惠普所有员工都是平等的,所以每个人都相互称呼名字。

  主动争取参与洋总部决策

  懂得善用自我性格和专业优势

  “文革”、“军人”、“没读过大学”,这些看起来都会让邓涛更难融入惠普的企业文化,不过他却适应的很轻松。“本身惠普的文化就是以人为导向,很快我就融入了这个系统。”邓涛说,现在他所运用的很多东西还是来自惠普,“已经变成我身体的一部分了”。

  惠普之道的最基本原理是说,人都是想把事情做好的,只要你给他提供很好的环境和机会,每个人都会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这是多么好的理念啊,你说接受这样的理念会有障碍吗?”进入惠普第三年,邓涛已经被提升为人事经理。

  1995年,40岁的邓涛开始考虑接受一个新的挑战。“马士基通过猎头公司找到我,希望我担任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马士基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航运巨头,当时在中国的人力资源几乎是一片空白。“除了我和一个香港人,剩下的就全是丹麦人。”邓涛开始了从无到有地建立起马士基的中国人力资源体系。

  丹麦老板最初只是期待邓涛可以为马士基招聘一批新员工,但是邓涛却找到老板希望参与公司的决策:“人力资源总监必须成为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因为人力资源本身就应该是商业活动的一部分,更应该是公司战略核心的一部分。”

  即使在跨国公司中,很多老板也认为人力资源就是“后勤部门”,只是做好执行就好。”邓涛却打破了这个惯例,“老板对我说,很高兴你这样积极地参与公司决策的。”

  邓涛服务的第三家跨国企业是美国联信(现为霍尼伟尔)。堪称“经理人之神”的杰克·韦尔奇对邓涛影响也很大,恰好美国联信的CEO与韦尔奇共事多年,管理风格也与通用电气很相似,所以他决定尝试一下通用电气的文化。

  邓涛很快感受到:“联信的老板和惠普的老板完全是两种风格。联信的老板管理公司更动态一些,变化很快,每个部门都必须跟住他的步伐,甚至要提前预料他的变化,否则你马上就被淘汰了。”相比之下,惠普则更庞大、更臃肿、更官僚。“比如在联信,个人业绩不好马上就走人,公司业绩不好马上就裁员,很干脆,老板不会不留一点情面。但是惠普的管理要温和得多,几乎不大会作出裁员这样的决策。”

  联信的老板很欣赏邓涛果断的性格,认为他是典型的结果导向型领导,更适合做总揽全局的总经理。但是邓涛这次却没有接受老板的好意。“带领企业发展不仅仅需要管理能力,也得了解行业背景,甚至专业技术,但是我最擅长是人力资源。”邓涛是一个喜欢接受挑战的人,但是他说自己只接受脚踏实地的挑战。

  1999年到2005年,邓涛在阿斯利康制药做了6年的人力资源副总裁。那时利康(AstraZeneca)刚刚由Astra和Zeneca两家公司合并成立,邓涛也很快从完成了公司人力资源整合的挑战。

  2005年4月,邓涛加入美国惠而浦公司,担任亚洲区人力资源副总裁。惠而浦是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指

冰箱、洗衣机等)制造商,在这里邓涛要管辖中国、印度、澳大利亚、东南亚等整个亚洲区的人力资源。

  懂得发问自己不理解的任何问题

  没有不能接近的老板

  邓涛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中国人也可以管理好国际市场。“美国人就是美国人,印度人就是印度人,中国人就是中国人,这都不重要,在不同文化里找出相同的文化才是重要的。”邓涛的办法是,找到人类的共通元素,“比如人都是需要被尊重、被认可,这是所有人都最在乎的,可能每个地区的表达方式有些不同,但是只要你找到这些元素就可以带动他们。”邓涛上任之后,惠而浦亚太区的人力资源工作已经大有改善。在2005年惠而浦全球“员工认同度”调查中,印度和香港公司的员工认同度达到80%以上,是惠而浦全球最好的地区。

  对经理人来说,在让员工的满意的同时,让老板满意也很重要。在邓涛经历的五家跨国公司中,有三家美国公司、一家丹麦公司、一家英国公司,每一家公司的老板风格也都有不同。作为没有海外

留学、工作,甚至没受过大学教育的经理人,邓涛是如何让每一个老板都欣赏他的?

  邓涛总结出一个与洋老板打交道最基本的原则:“关键是你要去了解别人的习惯,也让别人知道你的习惯。别说外国人了,比如上学住宿舍的时候,为什么别人敢随便那你的东西,不敢随便那我的,别人为什么这么对待你,是因为你,而不是因为别人。别人看你怎么做事就会知道他应该怎么和你打交道。”邓涛说,“什么事情是你接受的,什么样的事情是我不可以接受的,你一定要表示出来,否则别人怎样做你都容忍,那别人肯定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邓涛的几任老板,也基本上都是对中国文化并不了解,但是他认为,只要跟他积极沟通就不会产生问题。邓涛的一个美国老板刚到中国的时候,去一个中国朋友家做客,带了精心准备的礼物。但是中国朋友很客气,一只说:“这么贵重的礼物怎么能收啊,不要能啊不要要啊。”结果这个老板离开的时候真的把礼物拿走了。“如果你不跟他解释,他永远不知道这些客套对中国人意味什么,但是你跟他解释之后还会不理解吗?”

  “在跨国公司中,肯定都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这时候沟通就很重要。”在邓涛看来,沟通很简单,“鼻子底下一张嘴啊,你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你就直接去问好了。直接问老板本人、问老板的秘书、问老板相同地区的人,这就是学习啊。只要你有一些敏感度、洞察度,然后去问、去学习,没有不能接近的老板。”

  邓涛还有一点让所有他的老板都很赏识:他每次跳槽都只是一个人走,不会带走团队任何一个人。“我是要做我自己的品牌啊,哪个老板喜欢你在的时候天下太平,你一走天下大乱?”邓涛不会让手下的人跟他一起跳槽,以后也不会从原来的公司中挖走一个人。尽管很多跨国公司高级主管跳槽的时候,都把自己的团队当作与新公司的谈判筹码,但是邓涛说他决不会这样做。

  喜欢运动的邓涛让自己的体态、心情都显得很年轻,记者开玩笑说:“会不会怕自己越来越老,跟手底下的年轻人有代沟啊?”邓涛哈哈一笑:“你要问我老不老,你可以去问问我下属的年轻人就知道,出去K歌,他们都会说,一些新歌他们都不会唱我会唱,因为你经常跟年轻人在一起,很容易就学会了。”邓涛也是

超级女生张靓颖的“粉丝”:“歌唱得真的好,李宇春没有什么嗓子,我就不喜欢”。

  从1997年开始,邓涛的主要办公地点就在上海,但是家一直在北京,平均只能每两个周末回一次家。邓涛说已经习惯了,也不觉得辛苦,只是对家人有些歉意。邓涛的儿子在加拿大读书,22岁了,朋友都说简直就是“小邓涛”,这让邓涛少有的露出得意之色。  文:暴剑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