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许文盛:农村金融探路先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1日 16:45 第一财经日报
冉学东 2006年11月中旬的一天,河南濮阳农民陈广恩刚刚把女儿的一门亲事退了,但他却陷入深深的忧愁中,男方家要求尽快退还几千元的彩礼。陈广恩刚刚盖了一间大瓦房,彩礼钱正好用来买材料了,要他很快拿出这笔钱实在很困难。 就在一筹莫展之时,他突然想到自己是河南省濮阳市贷款互助合作社的社员,还交了会费,能够贷款还钱,但他还是拿不定合作社会不会同意他这种“奇异”的贷款用途,他去问了濮阳市贷款互助合作社社长许文盛,得到的回答是,合作社可以给他贷款,但前提是要经过严格的审贷程序。陈广恩最终得到了这笔贷款,一场乡间的纠纷,最后就这样解决了。 许文盛向《第一财经日报》介绍,他的合作社自2006年7月成立以来,解决农民生活困难的贷款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包括生病住院、孩子上学、婚丧嫁娶、过节修屋等不一而足。 “我过得很充实。”许文盛在电话中对记者说,因为很忙,一切都刚刚开始。从2006年7月成立以来,河南省濮阳市贷款互助合作社已经建了21个村级互助中心,贷款余额共计17万元,贷款全部是1年期以内的。合作社自有资金目前是60万元,还有农民交的会费大约有5万元,其中自有资金是有志于农村小额信贷的朋友集资的。 合作社采取“总社+分社+互助中心”的组织架构,2006年11月19日以前,该社已经在许屯、高庄、顾头、曹楼、龙常治5个中心开始了小额贷款业务,累放贷款110500元。他对记者说:“村级互助中心组织社员进行种子、化肥等的团购,搭建了大型经销商向农民直销的平台,压缩了中间销售环节,为社员省了不少钱。” 一年前当记者第一次和许文盛取得联系时,那时候他还正在为合作社的注册犯难,与所有新生事物一样,要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中原农村成立一个这样的金融组织,其遇到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许文盛的合作社几度面临难产的境地,但最终他坚持了下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濮阳地区的一个试验点,以非营利社团法人的形式注册成功。 许文盛曾经在濮阳市农行做过多年的信贷工作,对农村金融有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积累。1995至1998年,许文盛主持当地农行营业所改革,推行岗位风险责任制,探索出了“流动银行”的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下乡把贷款直接给农民,营销、管理和回收贷款全程跟踪。 他得到的经验是:“只要形成真正服务型的银行和农户的关系,农业贷款的风险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他说他的“流动银行”的贷款回收率达到95%以上。 此后,他系统学习了风靡全世界的孟加拉小额信贷模式,也借鉴了已经在全国一些地区实践的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的经验和教训,这样在他的脑子中就有了目前合作社的模式。他对这个模式具有极其坚定的信念。 他向记者介绍,合作社在贷款的风险控制上,主要是在审贷环节上有一套比较好的制度安排:一是要对“人品”进行考察。“不怕穷,就怕不说事。”许文盛说。互助中心首先对贷款人进行群众评议,然后,互助中心对贷款项目进行评价,落实三户担保小组;二是由流动银行(互助社的客户经理称“流动银行”)进行调查,认可贷款项目后,流动银行代表合作社与互助中心和贷款人签订多方贷款协议,其中,三户小组彼此成为担保人,互助中心社长承担联保责任。 农村金融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中之重,许文盛的互助合作社也正在这个改革的大潮中起伏,比如银监会即将试点的“村镇银行”模式,就给他的合作社带来很大挑战和机遇,因为这些“村镇银行”不但可以放贷,还可以吸储,他也正在充分利用金融政策的进一步开放来扩大自己的事业。“坚持为农民提供服务,这是我的老根本。”许文盛最后对记者说。 ●留声机…… “坚持为农民提供服务,这是我的老根本。”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