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黄光裕的焦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 13:48 《中国商业评论》杂志

  虽然身价登上了富人排行榜之巅,但这却没有给黄光裕带来更多的喜悦,不仅如此,最近的审查风波又将黄推到众人质疑的风口浪尖。黄究竟有什么烦恼?今后又将何去何从?

  -文/王吉舟

  作者简介:王吉舟,资深港股专家,颐合财经总裁

  2006年,也许在黄光裕的生涯中是最尴尬的一年。首先,是黄光裕又一次荣登“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榜首,《福布斯》上海分社社长“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制榜人范鲁贤表示:“在过去一年中,37岁的黄光裕个人资产几乎翻了一番。”一时间成为舆论的焦点。

  可是几乎就在同时,《财经》爆出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牵涉黄氏家族房地产问题信贷,多位中行北京高管落马。

  也许是树大招风的古训重演,但是,我们想知道,对于黄光裕而言,家族惹上的信贷危机会不会蔓延到黄光裕旗下企业身上,首富能否继续笑傲江湖?

  受辱的焦虑——困扰着黄光裕

  记得身为首富的黄光裕面对媒体的质问曾坦言:我不快乐。

  抛开坐拥财富的数字,仅仅从事业所辐射出的信息而言,近年的黄,确实快乐不起来。

  社科院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对比发现中国著名企业家的犯罪率是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这个潜规律折射出中国企业家的生存环境,的确令所有企业家对出名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焦虑感——成就越显赫,失败就越羞耻。那种等待蒙受耻辱的焦虑感,和为此不断与命运拼搏的挣扎感,使他们的生活内容充实,但却充满了痛苦。

  而对于黄光裕而言,焦虑的根源则另有隐情!

  其家族、事业与房地产行业的牵扯,似乎永远是挥之不去的梦靥。

  2004年,笔者在一篇国美的财务研究文章中抛出一个论断,就是国美通过连锁零售业挤占上游货款,来实现短融长投,在这方面国美玩到了极限。

  观察黄氏家族的地产投资体系,我们不难发现,黄光裕最拿手的把戏其实就是在零售行业和房地产行业之间搭建了一个内部融资的资金平台,通过短融长投来吞食房地产行业的高额利润。

  自然,黄光裕的这一手做得极其隐蔽,换了他哥哥黄俊钦作为幌子,而自己正式在房地产行业登台亮相则是在2005年初,黄光裕带着资本市场上套现的资金,设立了国美置业。

  众所周知,房地产业是通过政府公权力释放得以发育的最明显行业,其中的黑幕重重。私企涉及越深,与政府、国有银行的牵连就越多,这些往事就像一个个定时炸弹,随便哪个爆炸,都会使场面难以收拾。

  但是,房地产行业的利润虽然丰厚,同时对资金的需求也特别巨大。而短融长投的游戏一直让国美的资金链条绷得很紧。无奈之下的黄只有寄希望于资本市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通过高估数倍自己的资产价值实现上市,玩一把高明的财务戏法来解决资金紧张问题,但是,黄却在不经意中收获了一个副产品——首富榜首。

  对此,黄也是有苦难言。

  细想一下,当年胡润为什么把黄排在首富的位置上呢?笔者看来,绝对不是因为黄的财富最大,中国比黄有钱的人有很多。实际的原因是因为只有黄的财富是通过上市而公开披露的。并且2004年胡润的日子远没有今天这般风光,当时正处于企业家与《福布斯》的双重封杀状态中。因此他急需创造发展自己的财富榜品牌。把黄排成首富,虽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应该也包括黄光裕本人),但可以立即收获眼球无数。

  所以黄光裕是一副无辜样儿,也乐得坦诚相待:我的财富都是纸上的,算不得数。

  但是,进了榜之后,连副总理都开始关注国美在中国民族零售企业中的价值,多次拿国美作为榜样,鞭策那些不景气的国有零售企业。说穿了不是国企愚蠢,而是他们办事情必须遵守规矩,玩短融长投,玩挪用资金搞地产,玩挤压供货商,玩拖欠大额贷款不还,他们承受不起。

  这种舆论与政治的双重压力,是黄光裕在谋求上市、注水财富的过程中完全没想到的,一旦抵挡不住这些压力,其他富豪因失败而所蒙受羞辱的前车之鉴就将再现,黄光裕如何能快乐得起来?

  司机困境与美洲杯策略——阻挡黄光裕快乐的高墙

  美国的经济学家曾经提出了一个案例,叫“司机困境”。是讲在一个大型出租车队里,汽车经常是由调度员派给司机的。车队里既有好车,也有年久失修的老爷车,调度员可以利用他的调度权向每个司机收取一点贿赂。谁若是拒绝行贿,就一定会得到一部老爷车。这么一来,调度员是发达了,但司机们作为一个群体,面对的还是他们就算不贿赂调度员也能得到的同样一些汽车。假如司机们联合起来,也许可以结束这种被迫行贿的日子。问题在于怎样才能组织起来采取行动?

  司机困境完全可以解释今天中国家电零售行业的情况。

  国美、苏宁、永乐、大中都发现了可以通过降价促销,拉拢顾客。但是,最终的结果是,顾客是得到实惠了,但企业这个群体却倍感伤害。假如各企业联合起来,也许可以结束这种被迫降价的日子,问题在于怎样才能组织起来采取行动?问题的关键不是顾客能从降价促销活动那里得到多少好处,而是他们怎么严厉惩罚那些搞降价促销的企业,这样同盟才能成立。

  只有摆脱这种困境,家电零售企业才能进一步发展。

  于是,最大的司机——黄光裕开始行动。

  2005年,黄光裕把苏宁、永乐、大中、五星的老总请到一起,他提议组成一个五人俱乐部。甚至建议,这个俱乐部至少每个季度碰一次头,五个人谁也不带助手,就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大家一起商量,避免在旺地重复开店,避免价格战。大家一起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很明显,黄光裕想跳出司机困境。

  但是,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只要大家一分开,只要大家不是一家企业,最终的博弈结果一定是重新回到困境。

  事实也是这样,从第一次会议之后,五人俱乐部就再也没有聚齐过,黄光裕的浪漫主义情结碰了壁,家电零售的博弈各方再次陷入了死拼消耗的困境。

  表1:国美电器的销售利润率与资产收益率都在2004年遇到天花板

国美电器有限公司

(千元人民币)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负债总额

851,189

1,782,542

3,753,537

3,746,720

7,492,006

资产总计

1,089,726

2,127,525

4,702,788

4,170,442

8,521,752

销售收入

3,872,571

6,619,006

9,346,396

12,623,682

17,954,796

销售成本

3,644,424

6,198,203

8,671,727

11,429,798

16,307,478

净利润

25,439

106,446

274,573

719,718

796,024

净资产

238,537

344,983

949,251

423,722

1,029,746

总资产收益率

2.33%

5.00%

5.84%

17.26%

9.34%

净资产收益率

10.66%

30.86%

28.93%

169.86%

77.30%

销售毛利率

5.89%

6.36%

7.22%

9.46%

9.17%

  盟主没有做成,黄光裕想出了新办法,进口高档电器利润率比较高,他干脆把这块业务从头包装成一个鹏润电器。但是,黄光裕的这种行为,本身并不符合经济学的最佳策略。

  西方现代企业中,优势企业继续保持优势的策略是遵从“美洲杯策略”。

  航海界最富挑战的“美洲杯”帆船大奖赛有一个规律,就是处于领先地位的第一艘帆船,它的最佳策略是跟随重复第二艘船的一切操作。这样,它可以一直保持第一的位置。

  为什么呢?因为海流和风向都是随时随地变化的,如果第二艘船的舵角和帆角正好处于最佳状态,那么,第一艘船不跟随它调整,就会被超越;而如果第二艘船并没有处于最佳角度,但是只要第一艘船跟他的角度一致,至少不会被对手超越。因此,只要领先者采取跟随第二名的策略,可能不会取得最好成绩,但是它将永远是第一名。

  企业竞争也是如此。比如在PC领域,IBM的创新热情,远不如其将标准化的技术规模经营那么专注。新概念更多是来自苹果、SUN和其他新公司。冒险性的创新是这些公司脱颖而出夺取市场份额的最佳策略,也是唯一途径。领先者IBM跟在别人后面第二个出手有两种好处,一是如果别人的策略被证明是成功的,你立即模仿,凭借你的庞大规模,很快就能超过创新者,继续维持老大的地位;二是如果这个策略被证明是失败的,你不会蒙受任何损失。

  结果是,市场上的领头羊们,只有当它们对新生企业选择的航向同样充满信心时,才会跟随这些企业的步伐,并通过垄断优势超越这些新手。

  而国美在这个行业作为领头羊,却甘愿跳出来探索新的模式,可以看出黄光裕的焦虑和不自信,更折射了他快乐不起来的理由。

  携手大摩——国美的一线希望

  2005年,后起之秀上海永乐咄咄逼人,规模已经接近国美的1/3。

  而且,永乐得寸进尺,居然跑到国美的大本营北京来,与国美的世仇北京大中签署了合并计划。

  上海的永乐加上北京的大中,就可以立即出现一个堪比国美的竞争对手。已经有一个苏宁在侧的国美,实在无法接受即将出现的三强鼎立的局面。

  表2:中国家电零售额三强近三年竞争形势统计。

 

2005

2004

2003

门店数目(家)

 

 

 

国美系

426

227

>79

苏宁系

363

193

>38

永乐系

199

110

 

销售总额(亿元)

 

 

 

国美系

498

239

 

苏宁系

397

221

94

永乐系

152

108

 

  此时黄面临的局面就像赤壁后的曹操,心情自然不会很好。

  这时候,双方都意想不到的局面出现了。

  作为永乐的战略投资者和最大流通股东的摩根士丹利开始反戈一击,这使得游戏结果超越了各方的预期——本来打算吞并大中的永乐,不但没有吃下大中,反而被国美一口吃掉。

  公开场合下,摩根士丹利是否认其有推手国美、永乐合并案的。

  但是,我们通过策略分析,完全可以看到事实的真相。

  摩根士丹利作为永乐的大股东,在永乐合并大中这个婚姻上,只可能有三种选择:反对、支持、无所谓。

  如果摩根士丹利支持或者无所谓永乐合并大中,其必定不会集中抛售永乐的股票而导致永乐市值大跌。

  换句话说,摩根士丹利抛售永乐,使其市值缩水,无法继续收购大中,就表明摩根士丹利反对这宗合并。

  为什么反对自己投资的企业合并竞争对手?

  只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是永乐的陈晓团队已经与摩根士丹利到达了离心离德的地步,摩根士丹利不愿意继续力挺陈晓做大。

  二是摩根士丹利看到,即使力挺陈晓做大,成功收购大中,也无法改变司机困境,大家还是要继续恶性竞争,直到赔钱关门。因为,谁也无法恶意收购国美,国美的股权结构具有黄光裕独立绝对控制的特点。所以,不如弃永乐,投国美,反过来帮助国美收购永乐和其他企业,帮助国美一统江湖。

  从摩根士丹利大量买入国美股票的迹象看,第二种情形很可能是事实,而第一种情形,从陈晓与摩根士丹利的互不理睬看,可能也同时发生了。

  如果这两个原因同时发生,那么就不难理解为何国美渔翁得利。

  更重要的,摩根士丹利与国美一样,也想促成中国家电零售行业的统一,结束困境,这使得敌意收购苏宁的弹药,也一次性地筹集充足了。苏宁的股权结构,使换股收购,存在很大的可能。

  表3:国美资金积累与成本在同业与上游行业各企业中的优势统计对比。

2005年统计数据(万元)

货币资金余额比较

货币资金合计

资产总计

货币资金比重

国美系

421247.0

936789.4

44.97%

苏宁系

70328.4

432720.8

16.25%

美的系

124361.1

960942.2

12.85%

海尔系

67023.4

677749.7

9.89%

长虹系

124873.8

1582398.9

7.89%

资金成本比较

财务费用

资金成本比率

 

国美系

-7030.5

-0.75%

 

苏宁系

2646.2

0.77%

 

美的系

13158.3

1.28%

 

海尔系

-202.6

-0.03%

 

长虹系

11279.9

0.72%

 

  2006年国美收购永乐的变局,和其后与摩根士丹利的合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黄光裕第一次如此之近的看到了统一中国家电零售行业的希望。

  修缮形象——试图跳下平衡木的尝试

  2006年10月,黄光裕高调出任中国EVD联盟主席。

  这是一件十分特别的事情。

  因为,EVD作为中国家电企业对抗日本HD-DVD的下一代影碟产品,其实与国美没有什么直接关系。首先,这个EVD联盟主要是碟机生产企业的事情,比如TCL、新科、上广电等都有投资EVD。黄光裕的国美没有投资EVD一分钱,他的国美只是这些企业的下游零售商;其次,日本多家HD-DVD企业本身也是黄光裕的重要供应商,手心手背都是肉,无论双方谁赢了,国美都一样赚钱。

  那么,一向为人低调的黄光裕为什么大张旗鼓呢?

  原因其实并不在EVD本身。

  国美这些年,因为挤压上游供应商的货款和利润,已经广泛树敌,可以说,所有的家电供应商都对国美既痛恨又离不开,防范国美的情绪普遍存在。他们一般与苏宁保持良好的企业间关系,而更喜欢与国美硬碰硬,就是牵制国美的一种明显迹象。

  并且,国美电器通过挤压供应商取得的收入,已经对净利润的构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供应商处取得的收入,已经超过净利润的一半。

  表4:近两年国美电器供应商收入与净利润的对比

(万元人民币)

2005

2004

销售收入

1795479.6

1262368.2

净利润

79602.4

71971.8

供应商收入

54103.8

58672.8

其中包括:

 

 

推广费

31651.0

32449.3

管理费

6647.5

8672.0

进场费

6376.8

6970.0

上架费

4595.4

4385.7

空调费

4833.1

6195.8

  而陷入困境的国美也知道,只有与家电生产企业的管理系统进行电脑互联,双方库存、生产与销售实际情况实时互通,才是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力水平的正道。但是,家电生产企业与国美的关系如此之差,要想跟人家联网,难度不言而喻。

  于是,修补与家电生产企业的关系,就是国美的另一个事业突破口。

  幸好,EVD联盟的出现,为黄光裕提供了一个舞台。作为中国EVD最大的投资者,房地产商张宝全对同样深入房地产行业的黄光裕十分熟悉,因此,他力挺黄出任主席,而自己屈居秘书长,就使双方各得其所。黄光裕,成为带领中国家电企业“抗日”的英雄,成了电器生产企业的大哥。张宝全,拉到了家电零售霸主的支持,投资EVD也更加底气十足。

  我们可以预言,如果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行业需要成立联盟一致对外,无论对哪个国家,今天的黄光裕都会十分乐意担任联盟主席。虽然他本人对这些行当并不了解,但这并不影响他与这些企业修补关系的热情。

  通过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到,黄光裕,不但是一个善于在平衡木上舞蹈的企业家,更是一个运气奇好的企业家,每当山穷水尽快要掉下来时,总有意外的机会踏到一根更粗的新木头。

  但是,这种运气到了2006年就有了尴尬的味道,也让这种走钢丝的偶然到了命悬一线的境地。

  当他再次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同时,《财经》杂志的报道却将黄光裕拉入了一个不见底的深渊,黄俊钦的“新恒基系”全部资产被查封,

银监会参与调查“新恒基系”及黄光裕所控“鹏润系”的整体银行贷款和负债,对财富原罪的质疑无疑是对黄光裕又一记沉重的打击。

  同时,围绕着黄光裕的社会舆论中出现了关于“原罪"的探讨也将试图修缮形象的黄光裕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几天时间,黄光裕的账面财富立刻减少了3.7亿元,围绕着黄光裕的话题又再次展开。

  他的好运气,还能持续多久呢?-

  (本文数据均取自企业年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