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专访托马斯·弗里德曼:平坦世界的鸿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 11:34 《商学院》

  ——独家专访托马斯·弗里德曼

  文/汤维维 马飞

  每个人在到达之后都在谈论弗里德曼。然而,只有真正站在他的面前,你才能知道他的丰富性,深切地感受到他思维的灵活性和广度。那双犹太人的眉毛和眼睛似乎无时无刻不在证明他的大脑正在高速旋转之中。

  托马斯·弗里德曼,毕业于牛津大学,现为《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唯一一个曾三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记者。他每周两次为《纽约时报》撰写国际事务专栏文章,经常被全球范围的700多家报纸转载。他也是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与前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等人共同开设一门“全球化”的课程。2002年,他撰写的书籍掀起了第一波“全球化”讨论思潮,他称自己为商业社会的行吟诗人。

  9月10日,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上海外滩举办公开讲演,继续阐述他对于平坦世界经济特性的一些新想法。在此之前,我们来到他那个有着绿色皮沙发的房间,在满地的文件和写出《世界是平的》那本书的笔记本旁,开始了我们的专访。这位《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一边费力地剥着橘子,一边斩钉截铁地告诉你这个世界已经改变。他用夸张的手势和表情来证明他的观点。

  外包结束了

  《商学院》:我很好奇《世界是平的》这本有意思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在你进行采访的时候,比如在IBM,都问了哪些问题?

  弗里德曼: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在学校里,我的数学不太好,我的科学科目也不太好。我永远不能像IBM工程师那样工作,我永远也发明不了任何东西,哪怕是一小点儿。但是我有种与生俱来的天赋,那就是我能将小点都联系起来。我是一个连点的人。在我看来,IBM内部的工作人员做的事情就是一个一个的点,我试图将这些点联系起来。同样,中国是一个点,印度也是一个点,伊拉克是一个点,美国也是一个点,我把他们联系和连接起来,然后看看将会出现什么,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而且天生就喜欢做。

  《商学院》:在书中,你提到了抹平世界的10个动力。请问为什么恰好是10个,而既不是9个也不是11个?

  弗里德曼:实际上,最开始的时候只有3个,后来是5个,再后来又变成了8个,最后在和IBM的讨论中,我最终把它变成了10个。可能还有更多,不过对我来说,也够了,基本能解释很多抹平世界的原因。

  《商学院》:最近有什么新发现吗?

  弗里德曼:每当我有机会和IBM或微软等做技术工作的朋友坐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在观察和询问:边缘在哪里。当我对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了解时,我试图把技术与政治现象和经济现象联系、融合起来。而这种融合是我的价值所在,是我能为之增值的部分。在我看来,技术使越来越多的合作成为可能。合作越多,标准就会越多;而标准越多,合作又变得越多。当标准和合作越来越多,创新就会越来越多,这就像一个球一样滚动,使这个世界变平了。

  在以往,美国一些低收入的工作到了中国和印度就变成了高收入的工作。但在平坦世界里,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员工一样可以给IBM提出建议。在这个时候,中国和印度不再仅仅是外包者,而是共同创造者。外包结束了,外包(Out Sourcing)变为了全包(Around Sourcing), 工作不再是先被分解,然后交给不同的人,而是想法和产品融合在整个流程之中。

  中小公司的时代

  《商学院》:在平坦的世界中,企业的组织形态是否应该更为平面化?

  弗里德曼:如果你到Intel去看一看,他们曾经是美国最大的公司。你不会想到,他们的CEO和其他员工一样,在一个小隔断里工作,没有私人的办公室。这是秘密。哈哈,这就是工作方式水平的经济时代。

  为什么平坦这么重要?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比我们的任何一个人要聪明得多。而平坦的世界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沟通,我们可以促成出色的合作。如果我想设计什么东西,我可以创立一个品牌,然后在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加拿大找到一些人,让他们一起合作来做成这个品牌。平坦的公司就是做这样的事情。它们让人们在一起工作,充分利用每个人的智力,以达到更加完美的项目目标。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这条线的部门只做着这一个项目,其他人都将不包括在这个项目之中。实际上其他部门的人可以从侧面来协助工作。

  我们在平坦世界的做法是,树立一个目标,然后寻找什么方式可以带我们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整个公司就服务于这个目标。平坦世界的法则在于,这个世界的价值,是由你创造还是你被迫接受。前者意味着成功。

  《商学院》:在平坦的世界里,小公司的机会何在?

  弗里德曼:平坦的世界对小公司有好处,对中等的公司也有好处。当全球化刚开始时,人们认为只有像沃尔玛这样的巨型公司,或者像eBay这样的为个人服务的专业公司才有机会,而不看好中型公司。但在平坦的世界里,中型公司一样有机会,中型公司可以利用外包,可以把人力资源外包,可以把会计业务外包,可以把法律事务外包,还可以从Salesforce.com网站下载ERP软件。也就是说,现在的公司可以用更少的花费和资源运营公司,所以现在大型公司又重新开始对中小公司害怕了。

  《商学院》:在世界是平的环境下,中国如何改变目前只是世界品牌OEM基地的现状?

  弗里德曼: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是英国还是孟加拉,在平坦的世界里,有四件事情是必须要做好的。首先是基础设施——道路、码头、机场、通信、互联网,没有这些,人们就无法合作;其次是教育,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无法合作;第三,要保证一个自由市场,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才能提供最多的机会;最后是好的环境、洁净的空气,绿色,因为那些能带动经济的知识型工人的选择是很多的。今天是IBM,也许明天就会是微软,后天也许又变成了Google。要提供好的环境给他们。你们的领袖邓小平曾说过,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而我说,不管白猫黑猫,先环保,才能有健康的猫去抓老鼠。

  石油的诅咒

  《商学院》:你此次来中国,最关注的是什么话题?

  弗里德曼:我最近关注的重点是,中国是否因为环境破坏问题,已经达到了温室效应的临界点。我们知道,最近30年来,中国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影响力在增加的同时,环境的破坏力是否正在被扼制中。中国是如此巨大。如果中国的环境基本状况发生了变化,都将重新改变整个世界。

  《商学院》:你最近提出了“石油第一”原则,并且以此为基础拍了一部电影。是否能为我们解释一下这一原则?

  弗里德曼:这一原则的含义是,石油的价格和自由的和平是存在负相关的关系。油价的上升往往取决于石油的产量。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俄罗斯、苏丹、委内瑞拉、伊朗、安哥拉,如果这些国家的石油价格上升了,那么它们的自由程度则会降低。而当石油价格下降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国家的自由度得到了提高:他们更愿意采取开放的姿态,更倾向于自由贸易。所以,如果石油保持在20~30美元一桶,布什就开始发动战争。所有的石油机构对此喋喋不休。当石油在30美元的时候,伊朗在呼吁文明对话。而当石油飙升到60美元的时候,伊朗就宣称他们并不存在大屠杀。所以我称它为石油第一原则。

  目前,美国正在给出两份税金,一方面我们派出军队,另一方面我们资助恐怖主义者。为什么?因为我们需要能源。这件事情只有一个结论,那就是愚蠢。我们需要看到,如果油价不下跌,我们找不到可替代石油的能源,这个世界将变得非常可怕。

  可再生的能源,清洁的能源将成为21世纪的经济引擎。我不知道是欧洲,还是日本或者其他国家将在这个方面取得技术上的领先。但我知道,如果没有清洁能源的使用,我们将会和现在的通用公司一样,变得奄奄一息。也许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汽车已经开始使用日本的混合燃料发动机了。

  中国并没有我所称之为的“石油的诅咒”,因此你们很幸运。同时你们还需要发挥女性的能量,而不仅仅是男性,因为女性将改变整个社会的前进步伐。

  共同成长

  《商学院》:在你的论述中,世界平坦将带来经济升温。但是我们看到全球化进程中,贫富国家的差距并没有可能减少,你的看法是什么?

  弗里德曼:当你说到全球化,中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过去的30年,更多的人脱离贫穷。在中国,感谢全球化,你要知道实际上中国应该是全球化收益最大的国家。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变得富有,感谢国际贸易的经济政策。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现在这样的商业浪潮,因为那时我们并没有全球化。

  当然,贫富国家的差距在加大,比如中国和南美的一些国家。这种差距的存在是因为有些国家的全球化太少了,而有些国家的全球化正在进行中。为什么中国和古巴不一样?是因为中国适应了全球化,而古巴没有。所以,问题的核心在于,在全球化这个问题上,你做的是否足够多。也许,这些贫富差距的存在,并不是因为全球化,而是因为缺乏全球化。

  有数据表明,如果中国保持现有的发展速度,在2031年中国将追上美国。你一夜之间就可以追上来。不是开玩笑。你们有疯狂的变革,我们用了200年,才获得今天的成绩,而你们在相同的道路上仅仅用了30年。

  但是同时,你们还需要净化空气。如果持续破坏环境,你们将变得非常贫穷。这就是我为什么关注环境问题的原因。

  《商学院》:但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国家依然在全球化框架中处于贫困线以下。

  弗里德曼:让我给你举一个例子。二战之后,欧洲被摧毁了,而美国完好无损。白宫当时开会讨论,我们应该做什么?最终我们制定了马歇尔计划,我们给欧洲人钱来发展欧洲的资本主义, 全球化,自由贸易,最终发生了什么?欧洲经济复苏,摆脱了贫困,他们重新成为了美国的竞争者。空客和波音,SAP和微软,我们都在和对方做生意。而欧洲人从一开始的一贫如洗、经济崩溃到现在在世界上有很高的经济地位,到底发生了什么?结论是,我们一直在共同成长。

  馅饼在不断变大,产生了更多的消费者、更丰富的产品、更加不同的差异性。只是现在,这种差异变得更为庞大。如果说欧洲人从经济贫困变为富有,那么与此同时,美国人也变得更为富有。中国和印度也是一样。

  人物简介

  托马斯·弗里德曼

  在《纽约时报》工作期间,担任驻黎巴嫩的采访主任,专事报道中东问题,曾三次获得普利策奖。他还是畅销书的作者:1980年的著作《从贝鲁特到黎巴嫩》被授予非小说类国家图书奖,至今仍被认为是研究中东问题的必读书之一;1999年写就了《凌志车与橄榄树:理解全球化》一书;2000年,《平坦的世界》出版;2002年,他出版了《经济与态度:探究“9·11”后的世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