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严介和:太平洋是我创建的 也是我伤害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 02:05 北京商报
图1

严介和 车亮/摄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严介和,从一个乡村教师变成中国最大的“包工头”,他的经历在中国商界的确是一个传奇。不过传奇总会跌宕起伏,如今由严介和一手创办的太平洋集团出现了严重的资金链断裂,有关机构已开始进行调查。眼看着自己的商业帝国面临崩盘,严介和也开始反思他独到的BT模式是否真的适应中国国情。

  不可否认,严介和的确有超强的商业头脑,但他创造的商业模式却在“万能钥匙”和“定时炸弹”间摇摆。

  严氏表情——

  窘境下仍能侃侃而谈

  昨天早上,在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的听众席上,几个理事单位的职员漫无目的地翻阅着资料袋,而大部分听众则昏昏欲睡。

  随着时针指向9点,连续3年被列入中国富豪榜的民企老板严介和在众人的簇拥下入场,全场的目光一下子就聚焦在他的身上。

  “我们有过超常,也有过异常。但是我们要解决异常、超越超常,这样才能回归正常。”在单独演讲《企业家思维模式与管理创新》时,严介和习惯性地用他自相矛盾的说话方式,回应着当前外界对他本人及太平洋集团的质疑。台下的听众几乎都在目不转睛地看着台上的严介和。在演讲的停顿之处,台下总会响起掌声。而这是同时参加此论坛的其他嘉宾所享受不到的。

  “从他今天的表现,根本看不出来太平洋现在正面临着窘境。”在严介和演讲的过程中,记者随即在台下找到几名听众采访。其中有一家北京某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近期媒体披露的关于太平洋集团发生的银行贷款债务纠纷案一直被业界关注,而严介和作为这场风暴中心的关键人物居然还能高调地讲话,确实反映了其强势的一面。

  论坛的主持人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无意中透露,有些话“错的,都能说成对的”。

  但是,在严介和单独演讲结束后,当论坛主持人提出“很多创新是不好的,或者很多创新的结果是我们今天看这个模型所不可行的”时,同台的严介和收敛起一直保持着的微笑,表情若有所思。

  据悉,太平洋集团在江西景德镇的打包托管计划已经搁浅,在辽宁的国企打包收购计划也被叫停了。一位消息灵通人士告诉记者,太平洋集团这两次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严介和的收购资金一直不能到位,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就是BT模式。

  严氏解药——

  BT模式转型BOT模式

  BT模式与太平洋资产的来源,一直以来都是媒体质疑严介和的焦点。

  昨天,严介和介绍,目前国内效仿这个模式的企业有上万家,资金资源不充沛和有闲置资金的政府都有可能受益于这种模式。但是几分钟后,严介和却又认为BT模式只是初级模式,追求的是短期利润。

  据悉,在BT(build-transfer,即建设-移交)模式下,BT建设承包人的债务人基本上都是政府,借助政府极高的稳定性、较强的支付能力和影响力,BT建设承包人一般都到银行申请贷款。基于对最终资金来源方政府的信任,银行会在BT建设承包人缺少有效抵押、担保的情况下,仍放出巨额借款。如果,金融机构有着良好的、持续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这样做理论上来说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但是,BT模式主要适用于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同时有着很大的质量风险、政策风险、自然风险等,如果操作不到位,就会引发严重的资金链断裂问题。

  而目前,严介和率领的太平洋集团正在承受BT模式所带来的恶性风险。

  由于太平洋集团将战线在全国范围盲目扩大,众多的在建项目引发了集团应收账款的累积。最终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将贷款偿还银行的太平洋集团最终致使中国银行江苏分行在10月初将其告上南京法庭。同月,华夏银行南京分行要求江苏江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严介和、太平洋建设等归还3900万元贷款。(任思强/文)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