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马岩松:学会坚持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 05:34 第一财经日报
赵何娟 北京大街上,马岩松在闲逛时突然敏锐地看到一个不太一样的卖鱼点,吸引他的不是绚丽的金鱼,而是装金鱼的方形鱼缸右面的字,“你是人,还是鱼”,于是他买了一些鱼回家放到鱼缸里,并用两台摄像机录下金鱼的整个活动轨迹。 他发现鱼一直呆在角落里,不知往哪里走。在他看来,鱼缸跟鱼生活的地方并没有什么关系。这也是马岩松今年获得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的作品《鱼缸》的灵感来源,他将之称为“人与自然的对话”。 2002年与合伙人开办MAD建筑师事务所之后,马岩松就没少在国内外获奖,成为近年来华人年轻建筑师中迅速蹿红的一位。 事业在国内 视野全世界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马岩松说:“我的事业在国内,视野却是全世界。” 1999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之后,马岩松到了耶鲁大学深造,随后在爱森曼和扎哈·哈迪德的事务所实习和工作。2002年,他在纽约注册了MAD事务所,并且以纽约世贸大厦重建方案“浮游之岛”而成名于纽约。随着国内建筑热潮的掀起,2004年马岩松在北京开设了办公室。 然而,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海龟”,要想真正在这个领域“登堂入室”,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顺利。 在北京的第一年,马岩松和他的伙伴们每天从早干到晚,却始终拿不到一个实际项目,事务所的银行账户甚至出现过只剩下几百元的窘境。 “商品太多了,艺术品却很少。”直到现在,马岩松还是喜欢向记者不断强调这一点,“客户其实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我们的独特性,会让需要我们的客户明白选择我们没有错。” 截至目前,他们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各种竞赛和展出,众多重要项目还在规划中未完成。不过在参加各种竞赛的过程中,他们也逐渐学会了怎么跟人打交道,了解不同人的需要,马岩松也承认,有些项目也会“稍微迎合了一下”。 彻底改变其命运的是最近一个加拿大的竞赛,2005年年底网上公布的一个密西沙加市(Mississauga)56层的超高层公寓楼竞赛。 今年1月18日,在来自世界70个国家的92份提案中,MAD的“玛丽莲·梦露大厦”方案最终脱颖而出。 “这个楼明年初才开始建,但是开盘后的一周就全部卖光了。后来他们又开始找我们做二期工程的设计,同样也很受欢迎。”马岩松承认,正是这一建筑的成功为他在国内的事业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实验厂”争论 近年来,外国建筑师中标奥运“鸟巢”、央视新楼、国家大剧院等大型项目,让建筑界有了中国是否成为世界建筑师“实验场”的争论。 但在马岩松看来,大多数外来建筑师纯粹作为商品出卖的劣质设计,收费却一般都比中国建筑师高很多。 “中国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垃圾,真正优秀的国际设计师却很少来中国。”他说。 马岩松最近也接下了上海市南京西路一个300米高的超高层商业楼的设计权,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能够给中国设计师来做的。 马岩松的老师扎哈·哈迪德是“普利策建筑大奖”设立以来第一位获奖的女设计师,“其实她在20年前根本不能被主流所接受,因为太前卫了,她实际更早地看到了当代人命运的需求。” 马岩松说,老师教会了他什么叫做“坚持”,并且始终不能放弃“自己的东西”。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