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信力建:让每一个弱势者接受终身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 05:32 第一财经日报

  赵何娟

  信力建喜欢爬山、旅游、考察,结交天下文人墨客。

  当过红卫兵、上山下乡、参军、考上大学成为78级的一员、工厂秘书、政府官员、银行职员……30多种职业后,他终于选定了民办教育。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信力建说,他创建“信孚教育集团”(下称“信孚集团”)是为了让每一个弱势群体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并且都能够享受到终身教育。

  信孚集团是一个有近700名教职员工、近万名学生,包括幼儿园、中小学、敬老院在内近30所单位的民办教育企业。

  信力建说,目前集团在形式上已经构建了终身教育体系,但还在不断丰满、完善机制。这些理念是他对“领驭风云人物”得奖标准的理解,在“财富榜”之外,寻找非财富的“普世”价值。

  民办教育如何差异化竞争

  信力建将目前的教育模式分为三种模式“国家模式”、“商业模式”、“社会企业模式”,而他将“信孚”定义为“社会企业”。

  他一开始就将生源群体定位在“外来民工”等流动人口子女上。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服务是新居住地的公立学校无法承担的,因此要由民办学校“低收费”承担。

  信力建说,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农民工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早期的农民工目的很单纯,就是打工,没想过留下来。经过多年发展,他们熟悉并且想留下来了。

  占人口相当比例的人因为求生存、求发展,得寻求教育。这对当今中国的教育体系意味着巨大变革。如果这个变革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短期内完成不了,他提出,是否能提供一些保障,尽量支持主要服务于农民工子女的民办学校。

  那么,教育改革的出路何在?他认为,其实也跟

医疗改革一样:大力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对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一视同仁,两条腿走路,使教育呈现多层次竞争局面。

  “所有的商品供给,某种角度看都是慈善行为。孩子需要教育,我们供给教育,那也是慈善事业。企业家所谓的成功,就是通过服务他人,获得利润。我们除了赚钱外,经我们提供服务的人,因此而增加了他们的人生价值,那就是我们跟别的企业不同的地方。” 信力建说道。

  价值正有待重估

  减少行政对教学的干预是信力建对教学模式进行的最大限度的改变。一个学校只有3~5个纯粹的行政人员。副校长也必须要兼课,他称之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可以说,他在商业运作上的嗅觉仍然是相当灵敏的。信力建曾和广东的影视商人邓建国合作。借这位炒作大王之力,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上,与他企业名称相关联的网页一下多了几万条。他资助的学术活动,如“武夷论道”、“儒学会议”,除了有塑造企业形象的直接功用外,也制造了“自由派与文化保守派的观念交战”等新闻传播热点。

  信力建更认可这样的管理思路,不搞道德高标的形式教育,只要无害、能扩大教育投入就行。他认为,道德高标必然带来诸多限制。民办教育一直很困难,原因就在限制太多。

  “不把它当作正常企业,职能部门也几乎在所有环节都有管制:用什么书要限定,用什么人要限定,上什么课要限定……”他认为这并不利于民办院校的发展,因为在他看来,让更多人能够受到教育这是最重要的。如果管制越多,寻租就越多,因此他呼吁政府给予更多自由度。

  这其中,包括资本对接自由度。正像他评论

新东方上市的意义所说的:“它告诉了我们,对于中国教育来说,一切价值正有待重估,尤其放在
资本市场
更加如此。如果继续对资本市场说‘不’,那么国内教育要么继续在困境中举步维艰,要么就要到海外融得资金。事实是,不管是谁或愿不愿意,看来都无法阻止这个趋势,资本市场迟早得向教育开放。”

  他说,教育本不应取巧,但要有更好的选择,敞开投资办学的大门,让民办学校跟金融对接,让民间资本充分涌入,才没有取巧的必要。

  信力建坚信,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决定了这个民族的现在和未来,这是一个民族进化程度的标志。这决非少数精英的行为可以替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