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霍英东:一出香港传奇落幕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 09:4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马晖 特约记者 罗绮萍 北京、香港报道 10月29日,午后,北京协和医院,气氛不比平常。 在被称为“外宾楼”的“特需医疗部”,门前不时有警车巡逻。入口处站着几位保安人员,盘查进出该楼者。医院门口,则聚集着一群香港记者,互相低声地谈论着。 10月2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霍英东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 “霍英东先生一生,满怀浓厚的家国情怀。”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的唁电中则这样描述了他的一生。 从“舢板客”到“土地爷” “在香港的富豪里面,我想我的出身是最苦的。”霍英东曾表示。 霍英东祖籍广东番禺,从他的祖父开始,全家就离开了陆地,长年居住在舢板上,被人称为“舢板客”。 1923年5月出生的霍英东,7岁丧父,12岁入读香港皇仁英文书院至中三,因抗日战争爆发而辍学。其后当过渡轮加煤工、机场苦力、修车学徒、铆工等。 而在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的2006年全球富豪排行榜中,坐拥约290亿港元(37亿美元)身家的霍英东名列第181位,稳守香港十大首富之位, 由“舢板客”到“十大富豪”,霍英东创造了一个香港神话。终其一生,霍英东凭借着敏锐的眼光、睿智的头脑,捕捉到了许多发财的机会。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历经二战战火蹂躏的香港百业萧条,当时的香港只有一种生意好做,就是处理战后大量物资和沉船。 霍知道只要以低价标购这些物资再转卖,获利会很丰厚。1945年至1948年间,霍英东净赚22000元,这成为他日后事业起步的“第一桶金”。 香港光复时,人口才50万,以后陆续增加到100万。人口剧增,住房严重不足,加上工商业勃兴,形成对土地和楼宇的庞大需求。 霍英东审时度势,认定香港房地产业势必大有发展,抢先把经营重点转向了房地产开发,并成为香港房地产业的领军人物。在香港,霍英东又被称为“土地爷”。 一个爱国的港人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在美国操控下,联合国通过了对新中国实施封锁制裁禁运的条约。其中如汽油、柴油,甚至装载汽油的黑铁皮油桶也被列入了禁运之列。 前线十万火急,中国人民政府开展了海外组织抗美援朝物资的工作。但是如何把筹集到的物资运到内地是最棘手的问题。 当时的霍英东,重回运输业,拥有十多条船和一间修船厂。霍英东回忆说:“当时全香港大概只有我有这么多船,还有一批伙记,而且我自己是水上人,熟悉港口情况和水情。所以他们找上了我,要求我用船把那些物资运到内地。” 霍英东日后曾坦陈:“如果说当时我是为了支持抗美援朝、打破封锁禁运,那是骗人的,我没有那么高的认识。但说当时我一点认识,一点想法也没有,也不是事实。要光是赚钱,还有很多方法,并不一定要走这条路,而且,走这条路赚的钱并不真的很多。” 2000年10月25日,北京盛大纪念抗美援朝五十周年,霍英东是唯一被邀请出席的港人,而且坐上了主席台。当时主席台上坐的都是胸前挂满勋章的抗美援朝立功将领,霍英东就坐在了他们中间。 而在改革开放初期,霍英东也是率先冲破阻力投资内地。 据一位长期与霍英东共事的人士回忆,当年霍英东要回国投资受到很大阻挠,被迫“偷渡”到蛇口谈生意:“当年港英政府的政治部对我们盯得很紧,如果正常出关会受到盘问及刁难,所以我们会叫人用游艇运载我们到蛇口。” 上述人士表示,当时霍英东是香港的地产商会主席,他到内地投资可带动其它香港地产商回国做贡献。 霍英东先后在广东建了四座大桥,即大石大桥、洛溪大桥、沙湾大桥及三善大桥。著名的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则于1982年试业。 1987年底,霍英东正式提出开发南沙的设想。上述人士表示,“霍英东先后投资了几十亿元在南沙,不是为了回报,而是因为南沙具备区域优势,有战略意义。他倡建的红三角经济圈,包括粤赣湘三省中的韶关、赣州、郴州三个地方相连的八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希望借着南沙的开发,带动三个贫困地区的发展,使当地老百姓早日脱贫。这种事,真正的生意人是不会做的。” 1993年3月27日,在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霍英东与同样来自香港的安子介以及来自澳门的马万祺一同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首位晋身中国领导人的香港人。其后十三年间,一直担任该职。 “最是梦萦家国,乡土岂可遗忘?长江黄河富饶大地,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有过光辉岁月,也曾经历苦难创伤。道路从来是迂回曲折,是非荣辱使人明确方向。祖国富强是众所依归,为安定繁荣各尽所长。” 这首《培华之歌》,霍英东生前经常哼唱,可是老人的心声?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