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布隆伯格:像CEO一样管理纽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 03:12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殷赅综合报道

  近期,关于布隆伯格正考虑竞选总统的传言不断。9月中旬,《纽约邮报》称,其委托弗吉尼亚州一研究所进行的民调发现,41%的受访者表示,考虑支持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入主白宫。如果让受访者了解到他白手起家的商界经历,管理纽约市的政绩,考虑支持他入主白宫的选民则会增加到61%。

  但对于竞选总统,布隆伯格含蓄地予以了否认。他说,第二届市长任期满后,他将远离政治:“看到他们为你吹奏《向总统致敬》的场面,而且拥有自己的专机(空军一号),对很多人来说,这的确很棒。不过我并不梦想这样的事情。”

  发展“9·11”后纽约经济

  一年之前,布隆伯格与他的忠实支持者——纽约《每日新闻》的编委会一起参加一个会议。会上,世贸中心遗址“零地带”重建事宜引起了争论。布隆伯格呼吁在废墟上建造公寓楼而不是写字楼。此前8天,《每日新闻》所作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压倒多数的纽约市民希望由布隆伯格而不是州长帕特基来主持“零地带”的重建。基于这种信任,近一个月之后(2005年11月),布隆伯格连任纽约市长。

  而在3年前,布隆伯格的支持率还只有30%,是几十年来纽约历任市长中最低的。当时,对他的普遍评价是:他完全忽略了普通纽约人的感受,自以为是,指手画脚。

  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转变?

  布隆伯格首次竞选成功时,前任留给他的是4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比布隆伯格的个人资产少1亿美元——以及遭受“9·11”重创的当地经济。经济学家预计纽约市政府将遭遇财政危机,纽约市民则认为,他们将回复上世纪70年代的艰苦生活。

  然而,截至今年6月底结束的2005财政年度,纽约已经拥有37亿美元的财政盈余。此外,犯罪率下降,坐享社会福利者减少。

  当然,布隆伯格去年在竞选连任上花的8500万美元,也“拔高”了他的形象。布隆伯格则认为,他的支持率上升,是因为这个城市由于他坚持信念而支持他。

  现在,布隆伯格明显沉浸于工作中。他很少坐私人飞机去百慕大度度周末;他走街串巷参加各种街头庆典。任市长的头几年,市民协会的会议,他能逃就逃。现在,他经常打“311”,这是他为纽约市民开设的非紧急事务投诉电话。他总是举报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比如尚未清扫的垃圾。

  布隆伯格并不在意人们怎么看他。即便在支持率低迷时,布隆伯格也很少表现出后悔进入政界的意思。

  打破“潜规则”

  把作为市长的布隆伯格和他的个人财富分割开来是不可能的。对于大多数美国市长来说,首先要把重要官职委任给自己的政治支持者和竞选中的资助者。而布隆伯格2001年当选纽约市长后,却破坏了这样的“潜规则”,因为他的参选资金都是自己出的。

  布隆伯格挑选了一群非同寻常的官员,例如:副市长多克特罗夫时年48岁,毕业于哈佛大学,同时拥有芝加哥大学的法学学位,是橡树山资本合伙公司(O a k H i l l C a p i t a l P a r t n e r s)的高管,没有任何从政经历,与布隆伯格此前只见过几面。

  但替布隆伯格工作并不轻松。最近在皇后区的一次市民协会会议上,由于某处新建筑的选址存在潜在的危险,布隆伯格当众斥责市建筑局的一名官员:“你说这事我们一点办法都没了?上次派建筑检验员去是什么时候?好,明天我再派个人去那儿看看。”

  布隆伯格对纽约未来的规划,源于他自己的经历。1996年,布隆伯格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就到所罗门兄弟公司位于华尔街的一幢破旧房屋里工作。夏天,他穿着内衣内裤,在一间没有空调的地下室里用手工进行股票和债券方面的计算。他在金融业内的工作经历,是与导致下曼哈顿衰落的信息时代同步的。布隆伯格自己,就是靠开发出一套财经终端系统,让证券经纪人和交易者能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与华尔街保持联系而发家的。

  像CEO一样管理城市

  用壮丽的语言描述市政规划,并非布隆伯格的风格。一种颇占上风的观点是,布隆伯格像一个CEO一样在管理这座城市,这也许是因为他聘请了麦肯锡公司为纽约设计长期经济战略之故。

  同时,布隆伯格也努力把纽约的很多城区恢复到这个城市成为投资银行家的乐园之前的样子——他想保持这座城市的活力,确保那些不在华尔街上班的人也有工作、也有住房。正因如此,布隆伯格下令对纽约问题百出的公立教育系统进行了大规模改革,还在纽约启动几十年来最大的“可支付住房”项目(美国一种依靠政府相关政策如税收减免、直接资金补贴或社会融资而建成的住宅,类似于中国的经济适用房)。

  批评布隆伯格的人总是说,他把纽约的发展抛到了自由市场上去。“布隆伯格的点子,就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曼哈顿学院的保守派学者尼科尔·格利纳斯说,“而城市的基础设施,像地铁,却被忽视了。”

  对此,布隆伯格回应说:“我自己就是坐地铁上班的。要是地铁太挤,就早点出门吧。”

  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下曼哈顿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城市工地。今后5年中,在“零地带”以外的下曼哈顿地区,1.1万名建筑工人将在那儿干活,倾注120多万立方米的水泥,耗去35万吨钢材,总共耗资220亿美元。

  布隆伯格

  ●1942年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进入霍普金斯大学,靠为人泊车及借贷完成学业

  ●1966年,获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进入所罗门兄弟公司任股票交易员。1972年成为该公司股东

  ●1981年,所罗门兄弟公司被菲布罗公司收购,由于他性格率直,突然被解雇,得到1000万美元遣散费。在美林公司同意入股30%的情况下,成立布隆伯格信息公司

  ●2001年11月,当选为纽约市市长。2005年连任

  相关报道

  “零地带”重建的务实态度

  从布隆伯格任期之初起,有人就发现他对“零地带”明显不带伤感情绪。事实上,布隆伯格每次公开谈及“零地带”的重建时,总是反对建造太大的纪念性建筑,并建议遗址上应该造一些公寓楼。他的设想,每次都引发激烈的争议。于是,他时常保持沉默,甚至自称身体不适、肌肉疼痛,以回避关于“零地带”的仪式和话题。

  纽约世贸中心的地皮属于纽约市港口管理局,而世贸双塔在倒塌前的物业权,全部为地产大亨莱利·希尔维斯坦租得。纽约市政府并不对“零地带”拥有合法权益。因此,布隆伯格更愿意集中精力来重建“零地带”周围的地区。这些地区也在“9·11”中严重受损,140万平方米的写字楼毁于一旦。布隆伯格说:“媒体总是谈‘零地带’,但你看看地图,它只是城区的很小一块,而(‘零地带’所在的)下曼哈顿其他地区的发展,却一直没人关注。”

  布隆伯格曾经说过:“下曼哈顿最兴旺的时候是在‘二战’前,从那以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布隆伯格强调关注下曼哈顿,折射了他对“零地带”重建的务实态度。为推动下曼哈顿向更具居住氛围的城区转型,布隆伯格拒绝向意欲迁入该区域或威胁搬离该区域的企业提供特殊的优惠。高盛公司曾向纽约市政府要求减税,以便有资金在“零地带”西侧建造一幢预计耗资20亿美元的新总部大楼。布隆伯格只答应给予一半的减税额。最后,高盛只能在此减税方案前妥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