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另类职业经理人杨洪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 16:04 《中国商人》杂志

  文/本刊记者 薛芳

  6年前的一天,很平常的一个日子,在一个互联网公司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杨洪青,在面试了很多人之后,就觉得自己应该被面试一次。投递简历,接到面试电话,被面试,随后成功地获得了一个较高的职位,其实这只是杨洪青的一时间的心血来潮。

  那年的杨洪青已经38岁,颇为率性。

  杨洪青是北京干锅居餐饮管理公司的总经理,在他身上,职业经理人的特质并不是很明显,他跟大部分职业经理人有点不同。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进入了自己有很深偏见的行业。

  在他的人生常态里,放弃也是一种成就自己的方式。

  在他的人生字典里,不快乐的生存状态是一种幸运。

  “冤家路窄”的选择

  一直以来,杨洪青对餐饮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他也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进入餐饮行业,“我认为做餐饮的门槛太低了,只有混不下去的人才会去开餐馆。”

  杨洪青对餐饮行业的偏见也并非空穴来风。

  1995年,他在冶金工业部下属的一个集团工作。当时集团有一个高档餐厅,资金雄厚,但在经营一段时间后由于不断亏损就关门大吉了。这个事情虽然与杨洪青当时的工作无关,但还是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认为,“餐饮业是一个很难赚钱的行业。”

  此后,杨洪青亦在变化中调整,取舍之间得失并没有带给他多少羁绊。5年后一个在

北京大学读MBA的契机,使得杨洪青对餐饮行业的偏见烟消云散。

  学习的那段时间,彻底改变了杨洪青对餐饮这个行业的认知,他认为餐饮行业是一个非常容易被忽视的行业,在这里可以找到最基础的经济现象和实践最基本的管理模型,因为这里每天都在产生着大量的基础数据。

  对餐饮行业的个人认知改变之后,非常凑巧的是,2001年,北京元绿回转寿司饮食有限公司向他抛来了橄榄枝,杨洪青理所应当地加盟了该公司,成为副总经理。

  元绿回转寿司于1997年开设了他们在深圳的第一家分店,品牌是自己的,管理的核心团队也是一帮校友。经过一帮人不懈的努力,元绿回转寿司目前在国内已发展到有6家公司、50余家分店的规模,成为国内最大的日式回转寿司连锁企业。

  在元绿做的正红火的时候,管理层于2002年又在上海筹划了另一个中餐品牌——干锅居,在上海蓬勃发展了两年之后,杨洪青出任北京干锅居的总经理。

  已进入餐饮行业5年的杨洪青,对这个行业有了新的认识,“餐饮行业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它是一个在局部技术垄断的行业,但元绿和干锅居打破了这种垄断,创立了自己的整个运营体系,用现代产业化理念改造传统的餐饮模式。只要用心去经营,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得更好。

  “餐饮行业的产品有两个,一个是出品,也即我们常说的菜品,一个是服务。这两个方面的质量高低决定了一个餐馆的兴衰”,杨洪青笑笑说。

  令人“尴尬”的是,在职场生涯不断调整中,杨洪青迎面撞上了自己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冤家,他的选择是一种“冤家路窄”的选择。

  放弃是一种方式

  1979年,杨洪青离开内蒙古,来到了心中非常向往的城市上海。在这个城市,他将完成自己本科的教育。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毕业分配给很多人的梦想戴上了枷锁,对杨洪青来说,也丝毫没有例外。

  毕业前,辅导员专门找杨洪青谈了一个晚上,告诉他留校的这个事实,尽管当时心里有诸多的不愿意 ,但这个决定是不能更改的,因为第二天学校就会公布这一届学生的分配方案。

  当时,能够留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里,是很多学生想都不敢想的,可是这个看起来非常珍贵的留在上海的名额,在杨洪青的眼里却不是那么有吸引力。

  在一个机会成本相对较高的年代里,杨洪青选择了既来之,则安之的做法。

  做学生工作的二年时间里,他也试图去做一些创新,比如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上,他制定了一些新的标准,当时热心筹划了很长时间,应用在学生身上,有区别,但区别也不大,整个过程对杨洪青来说,是让他兴奋的,但是这种兴奋感持续的时间很短,总体来说,整个事情收效甚微,效果也不是特别明显。

  杨洪青还是很感谢那段经历的。那段时间,他认识了他现在公司的董事长,正是那段看似枯燥的工作经历,使得两个喜欢思考的人容易产生共鸣。

  现在回想起那段经历,枯燥的学校生活使得杨洪青迫切地想离开,去学校以外的世界寻找自己适合的生活,但什么是适合自己的生活,那时候的杨洪青也不知道。

  此后,在一次次的放弃中,杨洪青调整着自己职业生涯的方向。

  在互联网泡沫山雨欲来风满楼的2000年,杨洪青进入一个互联网公司做副总,让他记忆深刻的不是泡沫的排山倒海,而是与公司核心决策人理念不同带来的痛苦,他觉得自己手中的权利很微弱,很难实现自己的想法,尽管在那时,他已经预见到了短信将可能是未来互联网增值的一种方式。

  管理理念的不同,促使杨洪青选择了离开。

  “其实每一次离开的时候,都要放弃一些东西,比如说有成就的职位,但我是一个喜欢梳理积淀的人,每当感觉到困惑的时候,我用离开的方式试图去解决自己遇到的困惑”,杨洪青如此告诉记者。

  生活阐意的领悟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职业经理人的杨洪青很幸运。

  “社会很复杂,很多东西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最稳定也最可靠的就是同学之情”,杨洪青说这些话的时候,他是有足够的依据的,就是他进入餐饮行业的5年时间,在这点上,他和董事长的同学之情经受住了利益的考验。

  其实所有的看似稳固关系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利益前提,一旦离开了这个前提,人性的脆弱就暴露无遗,对此,杨洪青看得非常透彻。

  就像杨洪青对记者描述的一部电影《One Million One Night》的剧情一样,电影说的是一个发生在拉斯维加斯的故事,一个有钱人看上了一个在底层生活人士的太太,他的太太貌美如花,他们的感情也看似稳固,但所有的一切都在一个巨大的诱惑下开始崩溃,有钱人提出一个条件,100万美金换他太太的一个晚上,在本能地拒绝之后,夫妇两人为此都一夜无眠……

  杨洪青是一个非常喜欢思考的人。闲暇的时候,他也会偶尔转念想想,如果当年不离开校园,他的人生际遇也许在另外一个领域里精彩,不过这也仅仅是一种假设。

  他颇为喜欢形而上的思考,在大学同学毕业20年聚会上,他发现同学之间的差距非常大?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差距?

  “其实人从一出生,先是受到父母(家庭)的影响,而后是学校教育对他的影响,再有就是社会的影响,这三种影响力对一个人的成长作用都很大,但都不是核心因素,核心的力量就是一个人对这些影响的自我认知程度,个人的努力,这个力量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这是杨洪青思考了20年得出的一个基本论断,他笑着告诉记者,目前这个想法还不是很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在的杨洪青有所顿悟,做好工作是一种享受,就像玩游戏一样,通过若干程序和细节,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做什么,或者做好什么与所处的行业关系不大。

  “我是一个被新的兴趣点领着走的人,这中间的开心和不开心都有过,能做到绝对开心的只有三种人,一是刚出生的婴儿,但他还不会表达;一是已经故去的人,他已经无法表达;另外一种就是天生智障的人,他们的一生都处于一种绝对快乐的状态,这些道理如果都想明白了,人生自然会呈现出一种好的状态”,这点上,杨洪青尤为自信。

  这种蕴含哲意的领悟,对杨洪青来说,是一笔重要的人生财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