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素依兰的田园式工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 14:07 新民周刊

  在人们的印象中,造纸总跟成片倒下的树木和污浊的废水相关联。但在素依兰看来,她供职的芬欧汇川早已脱胎换骨,融入了芬兰的森林和大湖。

  撰稿/杨继桢(记者)

  素依兰谈的始终是一种印象和感觉,这让最近去芬兰访问的中国记者大呼头痛。就像许多中国人,大致会知道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重大变革或战事,但具体到朝代、年份和发生地,却难道其详。素依兰对芬兰历史脉络的把握,似乎也只是停留在这样的层面。遇见刨根问底的记者,她会嘿嘿一笑:“这个我会查的。”

  素依兰答应会去查的,是芬兰一部颁行已久的法律,与森林保护有关。在赫尔辛基的Lappi餐馆,素依兰无意中提及的这部律令引起了中国记者的极大兴趣。Lappi是一间有着芬兰北部风情的餐馆,餐厅内部全部由粗大的原木装饰而成。这里的食物,除了三文鱼等海产之外,就是森林里的野生蘑菇、不知名的水果、赛玛湖里的小鱼和咬劲十足的黑面包。在这里用餐,很容易让人想到芬兰北部森林里猎户居住的小木屋,似乎推开门便会有风雪扑面。

  芬兰地下矿藏无多,地面如此丰富的森林资源便成了芬兰人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历史上,英法战舰纵横一时,芬兰曾大量出口木材供英法等国修造战舰。但芬兰人很快意识到,虽然芬兰人口稀少,但子孙繁衍无穷,倘若一味砍伐,森林资源总有匮日。于是,早在100多年前,芬兰就有了那部素依兰一直记不确切颁行年份的护林律令。

  芬兰国土的70%至今仍为茂密的林地覆盖,这部法律的作用功不可没。它甚至深深影响了芬兰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素依兰所在的芬欧汇川集团便是此间数一数二的身体力行者。拥有100多年历史的芬欧汇川集团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森林工业集团之一,素依兰现在是集团亚太地区业务发展副总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在素依兰的感觉中,芬欧汇川的运营轨迹跟她妈妈拥有的林地经营样式并无二致。素依兰的妈妈Satu住在赫尔辛基。在距赫尔辛基约300公里的森林中,有一块20公顷的林地属于Satu的名下——这一数字恰与芬兰林地与人口的比例相当。70岁的Satu并不亲自料理林地,她把木材的砍伐、养护、增植等一干事宜全都交给了当地的森林管理协会。一般情况下,林地每15年会有一次间伐,让树木有一个适当的生长空间;每30年,便是一次正规的砍伐。眼下,Satu的林地正到了这样的收获季。“森林管理协会帮助妈妈找了一家不大的锯木厂,合同一签完,就预付了30%的钱款,价格还不错。”素依兰显得很高兴,“砍伐结束后,协会还会给你建议,要再投入多少,加种一些什么。”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在芬兰不仅是老祖母林地也是大型企业的运营宗旨。在人们的印象中,造纸总跟成片倒下的树木和污浊的废水相关联。但在素依兰看来,她供职的芬欧汇川早已脱胎换骨,融入了芬兰的森林和大湖,从培育树苗开始直至废纸回收利用,形成了不竭的“资源链”。目前集团在全球16个国家有22家生产企业,而无论走到哪里,一个沿袭百年的“生态平衡工程”始终是芬欧汇川赖以发展壮大的法宝。其核心产品分别为纸张、纸品加工产品和木制品,纸张的年生产能力已达1250万吨。一切完全得益于这家大型跨国集团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符合集团严格要求的林木采伐、种植、再采伐、再种植的稳固原料基地;从原料的选择、

能源的利用,到生产工艺及产品开发,都力求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说到这些,素依兰停下刀叉,得意地笑笑。

  从赫尔辛基出发,以140码的时速驱车东向不用1个小时,便可以到达素依兰在芬兰的居所。两年前,她花费25万欧元搬进了路维拉小城的新居。说是新居,其实是100多年前的木质老宅。老宅院子极大,在庭院角落有着参天的古木,现下已是秋意盎然。素依兰告诉中国记者,她家这样的老木屋在路维拉有很多,街上几乎看不到新修的建筑。在芬欧汇川,工作节奏很快,回家时就特别希望有一个最接近自然的环境,院门一关,恬然淡定。

  在这里,除了老屋的结构和保护完好的壁炉尚可依稀辨出些北欧意味外,她家大多的日常用具和饰物竟悉数来自中国:硕大的酱缸,厚重的卧榻,苗家的银器,门角的杂物堆里甚至还有一张样板戏《红灯记》的宣传画,上面是李铁梅双手紧攥长辫的经典造型。

  素依兰与中国结缘颇深。早在1985年时,她就参与一个联合国项目,曾到中国进行过为期3周的调研。她的中文名还是好几年前中国驻芬兰大使的惠赠。1996年初,芬欧汇川投资中国,喜好旅行的素依兰便随之而来。连她5岁不到的女儿Eira,出生5个月起也开始了中国生活。素的北京同事还给Eira起了一个很好听的中文名字“嫣然”。素依兰怕中国记者听不清发音,用手指推了推两腮,一笑。

  芬兰的8月,依旧刺目的阳光却全无灼热的感觉。素依兰很喜欢这样的阳光下在院子里与朋友叙聊。谈到芬欧汇川在中国常熟的投资项目时,素依兰照例描述着她的感觉。“有好多绿色的农田,水网四通八达,第一次去时,就知道这里应该很适合居住。芬欧汇川当然要考虑保护原有的环境。”

  芬欧汇川(常熟)纸业有限公司是芬兰在华最大的单个投资项目。1998年,当芬欧汇川带着古老序言中的“环境政策”和“狮身鹰首兽像”来到扬子江畔的时候,人们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担心和疑虑。生怕投资约6亿美元、年产35万吨高档文化用纸的这家外商独资企业,在给长江、给常熟带来惊喜之后,裹挟污染环境的苦果。

  但素依兰和她的同事们并没有让人们的担心成为现实。

  为了保护芬欧汇川常熟纸厂毗邻的长江水资源,素依兰和中国同行们决定用芬兰奥斯龙技术对造纸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二级升华处理,整个系统全部实现自动控制和在线监测。目前生产用水是从长江中抽进厂里的水站进行净化处理,而排放的废水也须在厂里的污水处理站净化后再排放。为了使第二台纸机顺利投产,公司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新的调整,全面培训了相关操作人员。现在,芬欧汇川常熟纸厂已经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并得到了新纸机建设的环境方面的许可,废水排放的指标均优于中国国家标准。

  细节决定成败,也是素依兰们的信条。在常熟公司,自备电厂所用的煤炭“走”的是一条从长江码头到电厂总长1.65公里的全封闭输煤长廊;处理废水全部采用不锈钢钢管,电机、水泵都选用现今国际上技术领先的产品;公司投运不久,就在广东湛江一带建立了大面积速生林基地。“因为我们始终坚信,环保,是当今一流企业高标准建设的重点。”

  近年,世界纸业竞争加剧,效益下滑,芬欧汇川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并没有半点松懈。用素依兰的话说,这样的追求,一方面缘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是芬欧汇川历来秉承的企业文化。在一座叫作Lappeenrante的城市,芬欧汇川拥有一间庞大的Kaukas纸厂。很远处人们便可见到直刺云天的烟囱,但附近的市民却闻不到一点异味。工厂左近的居民还喜欢在厂子边上的塞马湖垂钓游泳。最让素依兰自豪的是,Kaukas厂经过处理排出的水,可以完全达到饮用水取水标准。

  在离赫尔辛基近1小时飞行路程的小城Sulkava,仍保留着芬欧汇川创始人旧时的木构别墅,在这里,芬欧汇川的客人们可以享受到最好的芬兰桑拿。59岁的尤加在那里负责物业管理和接待。尤加的生活让人想到素依兰的上一代人:做一些简单的工作,挣不多的钱,闲时还可以常常带着孩子去湖中的小岛捕鱼野餐。相比之下,素依兰只是在工作之外的一小部分时间才能找到尤加的感觉。

  素依兰说,在环保方面付出这么大的努力,其实就是源自人们对这种感觉的追求。当中国记者跟她谈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素依兰悠然神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