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许言忠:不满于现状的华人药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 08:0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施晓慧

  他是“文革”后的首批大学生,上世纪80年代初的留英博士;他学的是当时的热门专业半导体,却办起了时珍中医药公司;从1997年到2004年,他的公司年营业额从10万英镑增加到数百万英镑;近年,英国中医药商打价格战,他又冒着高风险,开发符合欧盟标准的中药。他叫许言忠。

  村娃子·博士后·企业家

  许言忠出生在江苏农村。“文革”后恢复高考,他考上了东南大学(现为南京工学院)热门的半导体专业。1983年,他来到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留洋博士。1988年他回到南京的母校教书,30岁就已是副教授。1990年,他再次赴英做博士后研究,并在医疗器械跨国公司牛津仪器仪表公司就业。至此,许言忠一直走着阳光大道。对绝大多数出国留学的年轻人来说,有他这样的处境都该心满意足了。但许言忠不,他辞职了。

  是在专业上遇到困难了吗?许言忠说,在专业领域自己没有任何困难,辞职原因很简单,就是想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

  1993年,许言忠与学中医的妻子成立时珍公司。1997年,公司年营业额达到10万英镑,中医诊所、中药批发都有了一些基础。到2004年,他们已经有12家诊所,成为欧洲最大的6家中药批发商之一,年营业额增长到数百万英镑。

  逆向思维乘风而起

  虽然经营的是传统中医药,但许言忠从没有让自己陷在传统思维中。2004年,他投资举办国际中医药学术大会,正是考虑到中医药未来在欧洲的发展。

  2004年,欧盟开始正式实施《欧洲传统草药法案》,该法案对传统草药制品在欧洲销售使用规定严格。如同拦路虎的法案,将一批新的中成药拦在了年销售额270亿美元的欧洲市场之外。靠中成药批发起家的许言忠深知事态的严峻,但他逆向思考,从积极方面理解:“法案在法律上承认了包括中药在内的传统药物,如果我们能提高中药的品质,进入法规范围之内,中药就有了改变处于边缘状态的机会。”

  这两年,他正是在为此拼搏。一方面在中国准备设立生产基地,另一方面,聘请欧洲药物质量监督官员对其药物质量进行评估,开发符合中、欧两方面质量规范的新药。

  记者此次在时珍曼城总部的中药仓库已看到了初战成果。按欧盟最高标准德国标准加工的六味地黄丸、健脾丸、八珍丸、逍遥丸等中成药系列已有100个品种,而符合欧盟标准的草药系列则有了400多个品种。同时,时珍公司已成为RCHM和ATCM认可的供应商,得到保险公司的保险。这意味着时珍公司已获得药品安全的通行证。许言忠告诉记者,公司的西方客户数字正在上升。  

  在异国发展要融入主流

  许言忠说,中医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但要在英国生存,就要融入主流社会,否则难有发展前途。不仅药品要进主流市场,人也要与主流社会打交道。他说,在英国经商,最重要的是诚信。一旦与主管部门建立起信任、融洽的关系,他们就不会为难你,甚至帮助你解决问题。记者请他谈谈是怎样建立起信任的,他说,他与英国的医药管理局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每次医药局来检查,他们都主动配合,并积极争取将药品纳入英国的法规内,如药品的包装、说明书的设计等,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

  通过真诚的服务,他们与客户也建立了信任关系。许言忠说,英国人决定是否与你合作,不是看你是否热情周到,而是看你的服务是否专业和规范,是否讲信誉,值得信赖。因此,公司一定要聘用英语好的专业人员。时珍公司通常让英国雇员接洽英国客户,使后者有一种轻松感;同时,时珍公司还聘有专业医生,为客户提供医学咨询和技术支持,形成长年客户关系。

  许言忠说,时珍公司经历过一次惨痛的教训。有一次,时珍公司为一家大医院从国内一家很好的厂家订购了价值3万英镑的100箱针灸用针,结果发现有生锈的。虽然立即退货了,但这个大客户却永远丢了。

  商场拼搏,读书的时间不多,许言忠说,英文的《金融时报》、《卫报》是他经常的读物。充满智慧的《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他更是反复研读。许言忠说,他对中医药的未来充满希望,对时珍公司的发展也信心十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