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王中军:比电影更精彩的岁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 15:15 《中国商人》杂志

  王中军

  比电影更精彩的岁月

  文/孙雅男

  谁知,等爸爸从大院转悠回来,就告诉王中军:“你要想当兵明天早上就可以走,十号楼的史叔叔明天早上回部队,他说你要愿意去他就把你带去,去他们部队。”

  “我太喜欢军人了。”提到军营,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可谓兴致勃勃。“我现在最爱看的就是军事题材,像《历史的天空》、《亮剑》这种戏,其实和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人家那是战争年代的军人,但是我就觉得好像跟他们有关系,就觉得那个影子里头有自己。其实我当的是一个和平年代的兵,我觉得这是一种感受,那种军人的作风,太像了!”

  自己导演的“插队”

  王中军没有插过队,却有一段自己导演的类似“插队”的农村生活。

  十四岁那年,学校里没有正常的学习氛围,这让王中军心灰意懒。想起春节跟着爸爸回东北探亲的情景,他便向爸爸提出,想回农村老家去读书。

  初到农村的伯父家,王中军还是享受了几天“贵宾待遇“的。几个姑姑、叔叔轮流叫他去家里吃饭,可十天之后,没有人再把他当成客人,王中军的农村生活正式开始了。

  在农村的那一年,除了体力上的辛苦以外,王中军在心情上还是很受用的。农村的孩子没有穿过皮鞋,没有看过电视,“见多识广”的他有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大家都感觉我很聪明,其实我也不是聪明,可能是因为我在城市受的教育相对来讲质量还是要好一些,接受能力会很好,所以到农村以后会觉得还是有差别。”

  那时候农村很少有孩子会出板报、画宣传画,擅长美术的王中军更是有了用武之地.还曾代表学校参加过锦州市的美术比赛。王中军表现出色,加上父亲又是当地很有名气的人物,周围的人们自然也对他另眼相看。那一年多,老师从来没有像训斥别人那样训斥过他。

  除了王中军,在当地还有另外一群来自城市的年轻人。“那时候有个知青点,都是下乡的知识青年,他们大部分都是沈阳人、锦州人,因为都是城市的孩子,加上年龄差距也不大,我跟那些知识青年就比较有共同语言,大家愿意在一块儿聊。”

  12小时当了兵

  从王中军提出当兵的意愿到出发去部队,间隔不超过十二个小时。

  那是在1976年,王中军还有几个月就要初中毕业了。小孩子没有什么定性,看着同在军队大院的玩伴们这个也当兵了,那个也当兵了,王中军也动了这个念头,便求助于已经身在总政的爸爸。

  “想当兵?给你问问去。”爸爸随口应着,就到大院转悠去了。

  谁知,等爸爸从大院转悠回来,就告诉王中军:“你要想当兵明天早上就可以走,十号楼的史叔叔明天早上回部队,他说你要愿意去他就把你带去,去他们部队。”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王中军就跟着这位史叔叔,坐着一辆破旧的吉普车,直奔距离保定约五十里的满城县军炮团。

  从1976年到1980年,虽然王中军只在军队呆了4年多,却得到了很多锻炼。他的军事技术出奇的好,从当兵第二年起就基本垄断了团里的侦察兵第一名。“到现在我们团首长、军队的干部见到我,也都认为我是我们军队当时技术最好的一个侦察兵。”

  因为有美术基础,他的字也漂亮,各种美术字,魏碑、仿宋、隶书……王中军样样写得好,这让他在士兵里越发显得突出。慢慢的.他开始给首长们做军队的标图,再后来便被抽调到军里去给军首长作标图员。军队的大首长在普通士兵的眼里都是神秘而高不可攀的人物,而王中军却有机会整日跟在他们身边,跟着他们坐在小吉普上出出入入,看军队演习,着实过了一段风光的日子。

  “在军队那几年,我觉得也是挺幸福的。”

  “我不知道到底有多苦”

  人通常都是对自己幸福的过程印象比较深刻,就像你谈恋爱,你失恋的时候可能特别痛苦,但是过了多少年以后,你一定把那痛苦的事情忘了,你记住的都是恋爱当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其实生活也是这样的。”

  问王中军在部队到底有多苦,他说不知道,他只知道如果与在北京呆着的孩子比,一定是苦了很多。

  十六七岁的年纪,跟那些大兵一样,每天晚上站岗。“我们站岗最爱站头班岗和最后一班岗,这是最好的。头一班岗最多晚睡一小时,我无所谓;最后一班岗我早起一小时也无所谓;最怕的是中间,半夜两点把你提溜起来,你睡的最香的时候,拨拉拨拉你脑袋,说‘该你了’,你就得提着枪,往那儿一呆,大冬天,冷啊,这种东西,你说苦吗?可这是你当兵的职责嘛。”

  当兵的苦是常人无法想像的,为了磨练意志,可以让人四十八小时不睡觉,行军打仗火车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王中军的父亲一直认为,家里的四个孩子,王中军最能吃苦。他自己则说,“吃苦精神可能是我一个最大的特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