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陈丹:注意力时代的推动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 17:41 《中国商人》杂志

  文/本刊记者 薛芳

  在业界,陈丹被称为中国logo第一人。

  最初企业标识的设计,可以追溯到清华同方,最近的就是创维。14年来,林林总总的设计,陈丹个人设计的作品涵盖了电信、交通、金融等各个方面,被大众所熟知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北京银行、国家统计局、暖倍儿、雅客等标志。

  诚如陈丹对记者所言的,“有时候看电视,或者出门,随后就会得出结论,这个世界,很多东西与我是有关系的。”

  这是一个注意力的时代。而陈丹所做的事情很抽象,需要把一个企业的文化、内涵、地域特点、灵魂、理想等用一个符号来概括,一个经典的、无可替代的符号来概括。

  陈丹如此描述自己工作的状态,“我每天浸泡在标志里,做设计和农民种地一样从量变到质变是尽善尽美的唯一途径。”

  或许是这种痴迷与执著,成就了陈丹,也成就了正邦品牌设计机构。

  陈丹印象

  6月下旬的一个下午,方庄,天气非常炎热。

  正邦公司“藏”在一个学校大楼的3层,学校在一个小区里。走进楼道,就可以看到“正邦欢迎您”的字眼,到二楼的时候,看到舒适的沙发,就以为到了办公地点,仔细看看,三面是墙,再上一层,看到的依然是沙发,沙发的右侧,是长长的走廊。

  走廊里摆着许多书柜和凳子,墙上贴着很多字幅,记者记住了第一眼看到了一句话,“一群人来了,竟阳光灿烂”,诗意,简洁,同时又充满活力。后来得知,这句话是陈丹的杰作。

  出现在记者面前的陈丹,穿着一件白色的对襟上衣,蓝色的裤子,背着一个黑色小包,眼睛很明亮,作为他个人标识的浓密的大胡子没了,他笑着说,因为出国,就剃掉了,脸上也浮现了一点点尴尬。

  在正邦的大会议室,陈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记者背后的书架上,摆放的都是正邦公司设计的作品,有中国航天、福田汽车、中国人保健康、中国国旅、国机集团等数百本VI手册。

  给陈丹的采访没有正襟危坐,陈丹的两个朋友也在,随意地聊着。整个采访过程中,发现陈丹烟抽的很凶。

  陈丹喜欢泡吧,用他自己的话说,“酒吧是一个隔断历史环境的地方,那儿的人很轻松自在,我在那儿随时可以收藏思想,那儿的谈话大多和心灵有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的身边,都是京飘一族,在酒吧里,我可以接触到这个城市的主流文化。”

  据说,陈丹在花去很长时间做完一个标后,常常会自我崇拜一把,对自己说上一句, “太有才气了!”

  陈丹是这样给自己的职业定义的,“有人说作家的名字是挂在封面上、纸上,演员是挂在脸上,大师陈丹是挂在天空中的。”

  标识故事

  在陈丹看来,每一次夺标如杀场,生命全情投入、付出,献身精神。超负荷运转、脑子都不停息,身体生病,但为了公司的发展和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所有的辛苦在他看来,值得。

  清华同方是陈丹拿下的第一个最重要客户。

  1997年清华同方上市,当时炒股的陈丹凭直觉觉的这个企业很有文化,先找到是清华同方的一个三级公司,对方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标识,甚至不知道总部在哪里。几经周折,找到了总部,当时对方正在招标,但陈丹已经错过了最晚的期限。

  后来,陈丹毛遂自荐,带着自己的设计作品去了清华同方,没想到,过了两天后,对方打来电话,说要揭标。向来直爽的陈丹就问了一句,“公不公平,”对方回答“公平”。

  时至今日,陈丹依然记得一个叫陆志诚的人,他认同了陈丹的方案。

  清华同方的中标带给陈丹的不仅仅是名誉与金钱上的喜悦,随后,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业内人士都深感意外的决定:砍掉公司当时所有的平面设计分支业务,只保留标识设计一块阵地。

  公司定位的明晰,让正邦很快从北京多如牛毛的平面设计公司中脱颖而出。

  2001年年底,《经济半小时》栏目委托正邦公司进行这个项目的设计。中标的这款标志是陈丹和正邦公司倾心设计的。

  标志巧妙地将“Economy”的首写字母“E”与代表节目时段的“30分钟”的“3”以及汉字“半”结合为一体,一形多义,音形合一。标志采用古老汉字方正、对称之结构,富有中国特色和文化韵味。

  2004年第二届中国品牌金奖评比当中,陈丹以其得意之作“央视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标志”一举夺金。

  这次获奖,验证了陈丹常说的一句话,“好的标识一定是最适合的,无法替代的。”

  当问到哪个标识是陈丹的得意之作,陈丹想了想,告诉记者关于北京银行的标识的故事。

  2004年2月北京银行标志设计招标,这个标志的诞生面临诸多挑战,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标志在设计界已被奉为上品,似乎无法超越,北京银行的标志需要在形式上寻求突破,在内涵上表现北京银行自身的独特性。

  陈丹和他的正邦设计公司在长达9个月的时间中,历经七轮竞标,每一轮竞标,陈丹都怀着敬畏与小心翼翼的心情亲自设计,亲自提案,每一次都进行大量的尝试。

  付出就有回报,后来北京银行的企业标识设计花落正邦。

  最后的定案是陈丹在家里做的,坐在床边画的,“这个银行这个B是一个BANK和一个北京的北字,汉语拼音,英文的BANK和汉语拼音,他是一个天坛的侧面。也是一个广网络时代的银行,有点像@,网络时代的银行。”

  当这个标识出现在北京银行董事长眼前的时候,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这个标识超过了其他所有的标识,这个标识是活的。”

  陈丹父亲是如此形容儿子的设计,“中国电信,两个水字,中国网通,也是唰唰两笔。清华同方,一个方块一个月亮,都是画两个就行。他设计的经典标识都是唰唰两笔,能听见声音的,所以说越简单的东西越持久。”

  现在已经成名的陈丹,常常告诫自己,好事不过三。他坦陈自己压力比较大。

  “压力是有的,但我觉得一切挑战和压力都是正常的,没有压力是不正常的,越困难越复杂的事情离成功也就越近”,陈丹显然把压力作为一种向上的动力。

  童年掠影

  陈丹的父亲是陕西省美术协会的秘书长,母亲是教师。陈丹是在一个大院子里长大的,当时陕西省有名的作家和画家几乎都住在那个大院里。

  在5岁的时候,陈丹就开始了自己的绘画生涯,很多时候,院子里的大人们都能看到一个眼睛大大的小男孩搬着一个小凳子,一张画板,在画着,画院子中聊天的妇女,下棋的人们。

  母亲发现了他这个爱好,就把他的素描拿给当时的西安冶金学院的一个老师看,那位老师给了陈丹的素描很高的评价,此后,母亲就带着陈丹到处拜师学艺,那段时间,陈丹绘画的基本功得到了提高。

  为了让儿子更地学习绘画,母亲把家里的房子卖了,给儿子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为了让儿子感受色彩。当时的陈丹已经上中学了,他的弟弟陈彤也上了小学,母亲的举动给了陈丹很深的感动。

  一年冬天很冷的一天,陈丹夹着自己的画板出门了,当时他画的是一幅水粉画,等到他到家之后,水粉画上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母亲看着鼻尖冻得通红的陈丹,就对他说了一句话,“陈丹,你今天这种精神很了不起。”

  凭借一些天分和更多的勤奋,1982年陈丹考入中央工艺美院(现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时西北五省仅仅有两个名额,他学的是装潢设计。

  大学时代的陈丹有一次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办的全国农协化学成果展帮忙,“展览所用的大字就是我写的,都是两人多高的艺术字。当年还没有喷绘,全靠手写,我设计好了,再用油漆一点一点地填颜色。”

  1984年建国35周年的时候,陈丹到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参加庆典活动,遇到几家广告公司,在课堂之外接触到企业标识,他发现那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个企业拥有很大规模,涵盖丰富的内容,要依靠一个小小的标志来体现。好的标志很简单,却让人过目不忘。”

  1986年,21岁的陈丹被分到咸阳的西北轻工业学院(现为陕西省科技大学)当老师。

  成功印记

  陈丹很执著。

  惟其如此,我们或许才能理解,陈丹28岁,离开西北轻工业学院,决然地放弃了从事7年的大学教师生涯,从西北内陆的一个小城市咸阳重新回到了北京,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有几年,他试图去抓住一些不是机会的机会。从西安赶来看陈丹的母亲,感觉到陈丹的焦躁,就对他说,“陈丹你能不能把以前的都放下,从零开始。”

  正是母亲的这句话,启发了陈丹。

  陈丹迅速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先从给报社打工,又给广告公司打工,见了谁都推销自己,他用自己的真诚和智慧寻找着一切可能的机会。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有幸见到了陈丹的母亲,陈丹的母亲长得慈眉善目,非常和蔼。

  在陈丹母亲的房间,能感觉到这位母亲的精神世界很充实,有一台台式电脑,电脑的后面,摆放着很多书。

  陈丹的母亲给记者讲述了她每次从西安来看儿子,儿子境况发生的改变,在陈丹母亲的讲述中,我们能窥探到正邦发展壮大的痕迹。

  在陈丹来北京一年后,1994年的暑假他的母亲便来到北京,想看看自己的儿子过得好不好。

  “我和他爸爸放暑假就来了,来了以后就发现,BB机一响就跑很远的地方打电话,那个时候还比较困难,我们来了以后,陈丹就在外面找地方住,陈彤(陈丹的弟弟,现任正邦品牌设计机构的总经理)就睡在桌子上,陈丹在外边就混着睡,有一次他有一个同学让他去睡,后来没有联系上,让他去睡的人家突然出差了,当时陈丹就在外面混了两天,在西瓜摊上睡,在拦道的那个长木头凳子上睡,后来我们知道以后,心里很难受,当时我带来了几万块钱吧,我就说是要不就买一个手机算了,当时陈彤就问我你舍得吗,那会儿手机特别贵,价格是一万七千七百七十块钱,买了,十天后才能取货,取手机的那一天,我们三个人就坐在床上,我就用手机给他们BB机打了一个电话,当时BB机就响了,当时就特别快乐。”

  1996年暑假,母亲来看陈丹的时候,陈丹的公司添置了一台电脑,有一个雇员。可是两年后,他母亲彻底退休后,陈丹的状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个雇员在一个50平方米的空间中撞来撞去,感觉大伙都挺热火朝天的,那会儿有一个保姆做饭和打扫卫生,跟我一起来的一个朋友说,你儿子的公司热火朝天的。”

  2000年5月的时候,陈丹的母亲再次来看陈丹的时候,陈丹的正邦公司,已经搬到方庄了,有两间教室,四五十个设计人员。

  陈丹的事业蒸蒸日上,现在的正邦已经拥有逾百名员工,但他的母亲的心始终悬着,她总是常常担心。

  对现在的陈丹来说,母亲的担心是鞭策他的一种力量,关于未来,他想的很简单,要做就做最好的,做行业的领头羊和老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