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国学与商道 卓达集团总裁杨卓舒谈商业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 16:51 中国经济时报

    卓达集团总裁杨卓舒谈商业文化

  儒教与中国商业文化

  在漫长的几千年历史中,中国社会的主要形态是农业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了思维方式、存在方式、生活方式,中国农业社会是落后的、分散的、小农的,以自然条件如阳光、水、土地等作为重要生产资源,就决定了农民、农村、农业滋生出一种特有的文化,这种特有的文化和儒教产生了一种关系。

  儒教是建立在小农社会基础之上的,孔夫子看到了什么?孔夫子看到了分散的、自私的、懦弱的、卑微的、胆怯的、保守的、狭隘的农民。于是孔夫子就认为天下得有人来治理,谁来治理?君子。君子的标准是什么?是仁,于是儒教的核心是仁。君子治理天下的手段是什么?核心是什么?依然是仁。君子是谁呢?是上天所赐予的,所以经常讲“奉天承运”,自己想不干都不行,这是天让自己干的,所以称为“天子”。

  然后儒教和皇权专制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长时间的重农抑商、抑工和抑术。工被压抑,商被压抑,技术被压抑,这是和思想被禁锢相联系的。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局部的、短期的曾有过一些比较成功的商业范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场景,但那也不过是一个大都市里的农村大集市。

  有一点近代的商业,是自1840年以来,类似像晋商、徽商,也包括后来的冀商、闽商、粤商等,但非常脆弱、非常有限,在整个中国经济构成比例当中,所占比例很小,从业人数极少。如果富商巨儒遍地,那胡雪岩和乔致庸未必算得上什么,还是因为太穷了,商业太少了,没什么像样的东西。现在到平遥去看看,它是曾经极度繁荣,但那和真正的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也是很平常的。所以说,在极不发达的、极其脆弱的、比例较低的商业形态下,中国的商业底蕴、商业文化是受儒教压制的,形不成革命性的突破,形不成独立的视野。因此中国商人人格具有两重性:一者要为当时社会所容存,必须以儒教来标榜自己;二者还要追逐利润,必须要抛弃儒教,其内心深处是矛盾的。

  辜鸿铭在辛亥革命之后,陪着外国人参观北京城,他会六国语言,说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如何如何。那几个外国人说,为何中国的店铺门口都挂着“童叟无欺”,这说明到处都有欺,所以才标榜“童叟无欺”。国外的店铺没有挂“童叟无欺”的。商人重利,商人的本质要不重利,商人就不务正业,就没有职业操守。商人若不重利,做什么赔什么,那不是败家子吗?没利拿什么再生产?拿什么交税啊?拿什么养员工?拿什么再研发新产品?拿什么再建新分店?将本求利,天经地义。

  商业是一种利益交换。你有需要,我有供给。我曾讲过,消费是爱与爱的交换,商品交换背后是平等的交换,是一种信誉。所以商品经济是一种诚信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也是一种利益关系,而儒教是不讲契约的。现代社会有多少人合伙做生意最后都不欢而散,因为不懂得应该先小人,后君子,大家都有契约,文字写清楚,亲哥俩儿明算账。要是开始都觉得自己和对方是君子,我够意思,你更够意思,咱哥俩干吧。够意思,没赔钱,可如果赔了钱那就不够意思了;而如果挣了钱,利益分配的时候就不够意思了。所以商业是反虚伪、反说教、反伪道、反儒教的。

  现在的商业伦理只能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新型人际关系、新型伦理关系、新型文化关系基础之上。即我所说的,商品经济的特性是平等交换的、是契约式的、是利益互换的、是对等的。

  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社会,信用卡一旦恶性透支,那走遍全国,再没人给你信用卡;在一个地方租房子不守信誉,不按时给人房租,那么你到别的城镇也甭想租上房子。

  儒教很大的一个特点是标榜。历代君王,560个大小皇帝,哪个不讲外王而内圣。在外边我是王,是皇帝,驾驭四海,严刑峻法来治理天下,不得不如此,而我内心是圣者,是仁爱。而实际上,一旦有人影响到他的权力,那他就灭你九族。所以,儒教具有虚伪性,这也怪不得孔夫子,孔夫子就在那个社会环境下提取、抽象出了这样一套理论。

  商战中的国学热与儒学热

  中国企业界没几个人真正懂儒学,有的都未必读得懂、未必说得清楚儒学。有一些所谓的儒学大师、学者经常讲,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亚洲的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世纪是儒学的世纪。2000多年过去了,儒学都没把中国带到世界强盛国家的行列,怎么现在突然之间儒学就翻了身呢?

  现在国外有人研究《孙子兵法》、《三国演义》,国内也有不少企业家把这些书中的很多战略用在商业市场竞争中。

  首先,我要说《孙子兵法》之类的不属于儒教,它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文化最值得珍惜、最有价值的一个阶段是在先秦,是在诸子百家争鸣时期,那个时期,秦专制还没有形成,在那个多元的时代产生了多元的思想,诸子百家,它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思想,而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硕果累累,由此而有了诸子百家。上面我所说的“工”、“术”,还包括“商”,在先秦诸子百家中,都可以找到起源。

  第二,关于国外如何研究中国。外国研究中国的《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但那是主流吗?这些国家的商业伦理价值早已经形成了。就讲商业,在国外过圣诞节,买一送一,华人到那里先买一得一,过了圣诞节再去退一,白得一,等于白得了两件。人家不懂吗?人家知道,但不说。还有个例子,在加拿大,两车华人去安大略风景区参观,100来人,秋天,突然天气又转热了,大家都去买凉帽,标签上写着10加元,人家非卖5加元,我们的人就不理解。那个女老板说,我跟我丈夫昨天晚上商量了,天凉了,准备降价为5加元,你们来了,我们还没来得及换标签呢,所以要卖5加元。如果是我们的商人,不得立刻变成30元卖?但这对加拿大夫妇认为自己的良心不能亏空,这是宗教在起着作用。那是漫长的商品经济训练的结果,那是真正无欺的。

  第三,关于道和术的关系。现在人们说,《三国演义》与商业,《孙子兵法》与商业,还有《水浒》与商业,《红楼梦》与商业。但那不是本质,解决不了什么问题。鲁迅先生说过,有用也很有限。所以,有用也很有限的东西顶多算个小招数,不能作为一种商业伦理、商业道德和商业规范,那不代表本质。

  商业经济、商业伦理是大众的,是契约的,是生活的,是无处不在的,必是民主的、公开的、公正的。西方政治体制不是哪个人的大脑特别灵光,拍拍脑门就建立起来的。而是在那种商业基础上提出的上层建筑的要求,必须如此。为什么中国农业社会需要皇帝?没皇帝不行,也只有在农业社会才最适合皇权专制,皇帝一道圣旨,天下就都照着办。所以,皇权专制和小农经济是一对,互相依存。市场经济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政治体制、行政体制、国家体制和思想文化体制。至于说企业界有些人喜欢穿上中装、唐装,很风雅,那都是个人的一种爱好。人家有的是真风雅、真风流,也有附庸风雅,附庸风雅也比不风雅强呀,好歹喜欢风雅。所以用一个著名诗人的一句话,正直善良的人们呀,千万擦亮你的眼睛。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商业文化

  范蠡也罢,胡雪岩也罢,乔致庸也罢,在整个中国2000多年历史中都是个别的例子,不代表生活主流,一种长时间被那个制度、被那种文化所挤压的脆弱产业,形不成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所以,这个定义界定特别重要。我常讲,工作方法、思维方法和研究课题的方法要通过定量再定性。有经济学家讲中国2000多年前就有市场经济,其中举例子就举到这几个人物,也举到了《清明上河图》,那有悖学者最基本的严谨和常识。不能先定性而再举例,应先定量,一桶米浇了一杯水,这时候米湿了一点,一桶水里倒了一杯米,那是水里有一点米,这是由定量而最后得出准确的定性,难道能说一桶水里有一杯米,你就能说那是一桶米吗?一桶米里有一杯水,就能说那是一桶水吗?首先必须定量,由定量被推出定性,这是科学,也是做课题、做研究、做博士、做博士后、做博导、做学者最基本的东西。

  我们现在很多人道听途说,去违背定量而定性,所以才有了很多所谓的学者和经济学家多如牛毛,乱抛概念。当时的商业是很危险、受挤压,是极不发达的,形不成自己的体系,因此商业思想、商业伦理也形不成体系,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先秦时期、百家齐放时期所产生的,不是在商品经济前提下所产生的,它只不过是在那个相对多元、思维空间、活动空间较大、专制较薄弱时产生的。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文化,才产生了诸子百家。

  经商最好的办法就是诚实,几个人都买房子,我的房子适合你,我就一定说服你买我的,他不适合住在我这里,我就要告诉他,别人的房子适合他,不能买我的。否则你让他买了以后,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你不感到别扭吗?你让人家后悔,你自己心里也不舒服,另外他也会到处说他上当了,这对你是多大的打击呀?真诚,销售无技巧就是技巧。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没有技巧就是最好的技巧,一讲技巧,叫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叫攻于心计了,那还有真诚吗?有一本书叫《如何对付你的老板》,后来我演讲的时候举了这个例子,学学怎么对付你自己,老板不需要对付,只需要把工作做好就行了,老板用人是为了谋事,谋事是为了谋利,这不很简单吗?企业工作人员都得有用。征服自己、对付自己、管理自己,这是你一生幸福快乐之本,是安身立命的基础。我们现在是什么文化?都把这些用来对付上司、对付同事、对付消费者,对付的结果是什么?是人事关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肮脏,越来越阴险,人们之间的诚信越来越差,所以,大道在天,小招数不能违背大道。

  制度建设关系中国商业文化发展

  学习是本和体的关系,自身不具备这种体,没这种需求,就学不来,这就像疫苗,疫苗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关键是自身的免疫体系要发挥作用,这是一样的道理。自身具备这个条件,自己就萌生了相应的文化,由此而产生相应的思想、价值标准等等。如果卓达集团是一个公有制体制,我这一套肯定行不通。我不能随便拒绝哪个员工,谁违背了企业制度,我也不能把他开除出去,而我自己还朝不保夕,指不定干到哪一天一纸调令,抬屁股走人,我会考虑百年吗?今天我实行这一套,明天来了别人立刻就变了,这怎么可能做好呢?只有在现在这种企业体制下,企业人格化了,我就是卓达,卓达就是我,卓达就是全体员工,全体员工就是卓达,我们共有,企业完全人格化了,然后这些人性的东西才能得以实施,才能推广。

  有人说要学习新加坡,说在那里儒教文化在起作用,我认为那只是皮毛,新加坡最重要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自由市场经济、法制十分完善,那不是李光耀有多么伟大,李光耀有多么了不起,但这个舞台确定了只能是这样一个李光耀,而不是别的李光耀。李光耀要是倒行逆施,民众早把他哄下去了。作为新加坡这样一个功高盖世的人物,他买了一套300来平方米的房子,这算个啥﹖但就因为他买房子略大了一点,看廉政公署把他查的,最后证明没出格,这房子他才敢安心住下去。这就是制度在起作用,这才是真实的新加坡。

  说卓达之前,我先说美国,在人类历史上还有比华盛顿、杰斐逊更优秀的吗?说美国所有的总统都那么优秀,或者最优秀的美国人都去当总统,这也不是,但差的肯定也上不去。可是再优秀的有几个能比过他们?美国的四大总统——华盛顿、杰斐逊、林肯和罗斯福,他们之所以优秀,就在于破天荒地构建了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就是民主制度,在法国大革命基础之上又有了一个更大的完善、更大的进展。所以后来总统产生了,最优秀的人未必去竞选总统,差的肯定也上不去,肯定是精英。当上总统以后,要往好道上走,可以自由发挥,上不封顶,这个舞台大,不怕人能干;假如不往好道走,一棒子就会将你整下去,谁都一样,美国被整下去的总统也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林肯就很尊重,所以马克思在南北战争期间曾经多次给林肯去信,对他表达崇高敬意。其中有一段马克思、恩格斯是这样评价的,当然这不是写给他本人的信,大意是说,看林肯,额头窄窄,不像极富有智慧的样子,家庭出身也很贫寒,受教育背景也很一般,他为什么能如此伟大?如此英雄?如此了得?能够打赢一次南北战争,那不是一个内战,那是美国体制、美国制度、美国联邦的巩固、发展,南北一战最终把它确定下来。后来他们得出结论,那是因为这样一个舞台、一个政治制度决定的,是因为不管是林肯、李肯,谁上来都只能照此去扮演角色,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已经看到制度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是如此,美国如此,中国如此,卓达将来也得如此。所以说,卓达要形成这样一种企业制度和机制,即稳步推进企业的股份制,让企业每个人都拥有一份,每个人都拥有这个企业,让大家在长时间教化过程中,不仅拥有一份卓达的资产,而且拥有一份卓达的非物质资产。非物质资产就是文化,大家感觉到不管谁接班,我们都得奉行这一套,奉行它,我们大家都快乐,不奉行它,我们都遭罪,所有人都得共同爱护这个空间,保护它的纯洁性,这是根本,这才能长久。

  商业精英与商业文化

  一个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精英,精英是社会的灵魂、大脑、旗手、航标,但精英的产生必须得有精英产生的国度。我曾经说过,有人讲要把北大、清华建成世界第一流大学,我说不可能,不是北大、清华不好,不是那些人没有能力,关键是得有第一流大学产生的国度,相应的制度、体制、思想自由、文化自由等等,而后才能产生这样的大学。精英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这样的民族,产生不了成批的精英,个别偶然的现象是有,但它不代表整体,还是个定量、定性的问题。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与其说寄希望于精英,还不如寄希望于大众,没有大众,精英也是悲剧结局、悲剧收场。大众文化普遍提升,在此情况下再产生精英,它就有巨大的力量,如果没有大众做依托,即使产生精英也很有限,也不能持久。

  在农业社会,农村盖房子,谁家比谁都不能高出一砖,不能厚出一瓦,房子都相连,就得一般齐。

  生活是人的基本需求,和附之其上的文化是一致的。离开这种产业形态、生活形态的文化或者伦理是不存在的,它没有依附,而有了这种生活,有了这种相应的社会条件去实践,不产生相应的文化和伦理,没有这样的精神生活,也同样是不可能的,是想控制也控制不住的。

  我们常说欧洲文艺复兴,如果没有宗教革命就没有欧洲文艺复兴,没有文艺复兴带来的思想大解放就没有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资产阶级革命就没有现代工业和现代资本主义,也就是现代商业,所以这里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

  当然要说文化,宗教在文化中扮演着核心的作用。不能设想没有宗教的文化,也不能设想没有文化的宗教,包括文字的起源都和宗教有关系。宗教最早是迷信,是人对天地、对自然的无奈、恐惧和希冀,于是出现了好多祈祷、诉求,然后有各种各样的图腾符号,最后演化成文字。离开宗教去谈文化行吗?能有真正的文化吗?世界这几大宗教滋养了几十亿人的灵魂,而且经过了千年以上的实践,难道这是偶然的吗?这不是文化吗?

  美国的大企业家百分之百都是大慈善家,包括美国的巴菲特,搞

股票、搞经营,被认为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对自己十分吝啬,但他捐款也十分巨大;比尔·盖茨决定把1%的财产给子女,99%捐出去,因为企业是股份制企业,他的个人捐献并不影响企业发展。老板不等于企业家,暴发户就更不能等于企业家,真正的企业家应该是一种社会责任的自我定位,一种崇高职业的选择,创造财富、拥有财富并且合理支配财富,而不是人们所通常理解的,小鸟就吃一把米,整那么多干啥,早就够花了,该歇歇了。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挣钱,他永远挣不来太多的钱,因为他没有必要,没那个动力。就得让那些能挣钱的人必须为天下、为别人着想,这是天公地道。所以真正的企业家不等于很有钱,但是没钱肯定不是企业家,企业家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因此在这个基础上,企业家自然就应该承担着社会责任,那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而不是私事。

  中国商业文化重建的基础

  中国商业文化重建既不能复杂化了,也不能主观人为地去做。中国市场经济正艰难地向前发展,商业伦理的构建之路必定充满挑战。

  都说河南生产假药,其实全国到处有假货在生产。人们的这种商业伦理沦丧反衬着什么?反衬着这个社会缺少合格的道德榜样。过去清官廉吏不仅治天下,也是民众的道德榜样。现在抓出一个贪官,少说贪千万元,多了甚至贪上亿元,他本身不能成为人们的楷模,于是大家就想,假药好歹还有点药呢,黑心棉好歹也是个棉,贪官啥也不干,就整上亿元,凭借手里的权力拼命捞,表面还道貌岸然,还当精神贵族,这个巨大的破坏力很难使真正良好的东西建立起来。商业伦理必须在有序的、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确立起来,这个有序就是法制,然后才能产生真正平等的、自由的、公正的交换、生产和流通,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产生那种真正的伦理体系。

  商业文化会改变人,好多人原来待人很冷漠,经了商,慢慢待人就开始和善,因为再拉着个脸,没人买他的东西,他被迫就得微笑。微笑久了以后,就感到很愉悦,别人也报之以微笑,这就是改变。

  现在,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使得文化封闭被打破,文化开始多元化,现在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长久隐瞒,没有谁能够长久地欺骗谁。在网络上,一切都是瞬间的事情。所以,这是一种新技术的应用在改变着生活,在为中国商业文化的交流、融会、学习、重建提供一种技术保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