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福思科:为巅峰而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 23:39 周末画报财富版

  一个前美国奥运会冰球队主力,一个在上任一年内将公司股票增值一倍的CEO。

  无论球场还是商场,福思科的梦想只有一个:这是一场竞技,要永远成为最好的那个。

  - 采访:陈薇 摄影:吴钰

  眼前的福思科(Mark Fusco)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但掩饰不住他那敦实强健的身材,他穿梭在一群同样穿西装打领带的人中,显得尤为突出。一眨眼他就敏捷地跨到你的面前,很自然地微笑,露出好看的牙齿,然后伸出手来,握手的同时,他笑着说了第一句话:“你喜欢冰球吗?”

  冰球!对,就是那种能让人惊声尖叫的运动:风驰电掣的冰刀,疾若流星的挥杆,包裹得像个粽子的守门员——或许,还应该加上以往在体育新闻中不断闪回的斗殴场面:速度、力量、技巧,辅以近在咫尺的暴力。

  这些只是旁观者的理解。福思科笑而不语,他的目光此时正落在面前的一张照片上,那是艾斯本技术中国的员工特地准备的,他们希望能给这位上任一年就带领公司在“分区线”内峰回路转的CEO一个惊喜。照片中一个穿着厚重队服的冰球防守队员,正手握杆,神情专注,准备迎接那奋力一击。那正是福思科自己,他轻声说道:“这是25或者26年以前了。”那时的他在冰球道路上正步向巅峰。

  这样的照片,很难相信,福思科自己毫不保留,他似乎不需要靠它们来见证或纪念什么。因为他从没有远离冰球,在他退役后的20余年中,他在不断地证明:“体育和商业,根本就是一样的。”而他的目标也只有一个:在不同的竞技场上,永远成为最好的那个。

  冰上勇士

  或许从小福思科就是这样地要强。哪怕是跟自己的父亲相比。

  作为一位足球运动员的儿子,这个美国小男孩从小看父亲的比赛长大,他被这种你争我夺的竞技运动深深吸引,但在旁人给他父亲的喝彩声和羡慕的眼光中,他心里琢磨的却是另一个梦想:我一定能做得更好。

  于是他选择了和足球形式相近,但对参与者的体能和快速反应都要求更高的冰球运动,在起点上就超过了父亲。而且这项特别的运动包含着所有吸引他的元素:让人热血沸腾的激烈竞争,以及成功后的满足感。

  如果你能理解这项运动之所以能风靡世界尤其是北美国家时,你兴许能理解福思科至今讲述起来,语气中依然带有的那种让人兴奋的、急促的跳跃感,那是节奏,赛场上运动员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骤然起跑、频繁变换方向和频繁急停的节奏。你必须关注周围的环境随时做出反应,敏捷地同时做出控球、传接球、过人、争球、射门等进攻动作和阻截、抢球、合法冲撞等防守技术。

  福思科说得更形象点:“你需要有打美式橄榄球的体魄、英式足球的灵敏和冰上运动的速度。”这样的特殊运动是否值得当作事业花一生的时间去追求,福思科从未考虑过,当时的他只希望“成为最好的”冰球队员,这包括参加最大的赛事,进入最高的级别。

  这样的目标让福思科年轻时并没有多少选择,他没有十字路口,唯一的方向就是向前。每天他都在薄冰上稳固防守着自己的蓝色底线,并积极参与进攻。到1980年,也就是他19岁时,福思科已经是哈佛卡莫森俱乐部队 ( Harvard Crimson)的主力后卫,他至今仍保持着哈佛后卫最高职业得分(135分)的记录,同样在1980年他已获得了全美大学生运动员联盟“年度新人奖”(Rookie of the Year)。他开始寻找下一个更高级别。

  而那年的奥运会给了所有美国冰球运动员一个新的梦想。2004年迪士尼出品的《冰上奇迹》真实记载了当年那个创造奇迹的教练员,如何引领着一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冰球队,在比分三度落后的不利形势下,毫不气馁,顽强奋战,最终打败了自1964年来就垄断冰球冠军的苏联队,并赢得了奥运金牌。

  从那以后,冲击奥运成了福思科新的目标。

  他的冰球生涯也开始冲击顶峰:第一个获得“Hobey Baker Award”——每个冰球运动员的至高个人荣誉的后卫队员;1983/1984年美国职业冰球联盟全明星队员;并在1984年代表美国队参加了在南斯拉夫萨拉热窝举行的冬奥会。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会走得更远时,这一切却在顶峰时悄然结束了。 

  终点和起点

  福思科至今仍不确定1985年的那次受伤是否是自己遭受过的最大挑战,但在外人看来,似乎应该没有比中断职业生涯对这个年轻人打击更大的了。然而,当时的福思科也的确没有耗费太多周折,他很快便为自己拿定了主意。

  那时,随着冬奥会归来,他已经作为美国职业冰球联盟哈特福德捕鲸者队主力后卫打满了两个赛季。而一场严重的受伤,不仅让福思科在

医院呆了一个礼拜,还头一次把他逼到了“十字路口”,要么听从安排转入次级联赛,要么挂靴退役。

  这个24岁的年轻人原本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期待远不止此。当时他想:“糟糕!我将无法成为我想要的‘最好’了。”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这是赛场上养成的习惯,“在遇到挫折时检讨自己,承认已经发生的,坏事变好事是完全可能的。”

  首先他不想在冰球上“坐滑梯”,既然这是人生中必须的一段经历,那么向前看,十字路的另一端一定有更好的人生等着他,“但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就像商业一样,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机会总是存在的。”

  是时候尝试新的生活了。一切从哈佛开始,福思科与其他一些优秀的运动员一起进入哈佛商学院研读MBA课程。那是段重要经历,福思科为转型从商做着准备,而最重要的并非是他学到了哪些具体科目和技巧,而是一种“成为最好”的信念。“哈佛是一个培养‘最好的’学校。它提供‘成为最好”的工具,进行‘成为最好’的训练,当你毕业时,不管选择哪个领域,你都希望自己是特别的,是那个领域的‘最好’。这与我的个人信条十分吻合。”

  福思科已经跃跃欲试了。四年的学业结束后他毅然选择了投身IT业,“我喜欢科技,科技的发达是提高人类生活和工作质量的‘最好’途径。”不仅如此,他还选择了最难啃的部分,“在建立自己的公司前我对整个行业作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我的结论是从IT业最难的方面入手——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而且当时没有别人做这个,这让我们有希望成为最棒的那个,我想我们是对的。”

  所以1990年,他与弟弟一起开创了“软件质量公司”(Software Quality Partners),专业从事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项目,独特的定位使这家公司在IT业充满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直到被另外一家软件咨询公司—安杰伦咨询公司(Ajilon Consulting) 看中并在1999年完成并购。福思科随之开始担任安杰伦咨询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直到2005年加入艾斯本技术,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为石油、医药、化工等流程工业提供专业流程管理、模拟软件及相关咨询服务的企业。

  福思科始终带领着或大或小的全球团队,照顾着同样的三方利益——投资人、顾客和员工。他似乎正与那个昔日的冰上勇士渐行渐远了。他早已习惯了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里每季度公布业绩的记者招待例会,这种例会通常一次都长达10个小时,由媒体和投资人轮流提问。这听上去并不比一场比赛更激动人心。然而福思科很快适应了,他的平滑过渡中甚至没有磨合期。

  他当然有足够的体能来应对这一切,而最关键的是,运动生涯中的意志锻炼,让福思科时刻保持最佳精神状态,还有超强的竞争意识和快速的反应能力,以及“对将来存在的挑战就像从事运动前一样去做准备。”这一切,都让人们很难区分一个运动员福思科和经理人福思科。

  因此,当他带领艾斯本朝着“最好”出击时,人们分明又看到了那个脚蹬冰刀、手持球杆的“冰上勇士”那大胆开拓的身影。

  助攻

  上任一年,就将公司股价从每股5美元上升到了每股13美元。福思科几乎被投资者们描绘成了艾斯本的英雄。

  福思科并不喜欢当英雄,他也不希望成为那些终日曝光在公众眼中的明星经理人中的任何一个,他依然希望“成为最好”的,是最好的福思科,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是他每天的工作。

  “我不用

股票增长来判断我的成绩,它总会起起伏伏。”福思科上任初为自己设立了两个目标,目前,他只完成了第一个——使公司盈利,让这家在专业领域占有市场第一位置的公司摆脱困扰的财务麻烦后,他要开始自己的第二个也是更重要的目标:建设公司的持续发展机制,包括人员上的准备,产品线的发展以及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等。“我希望在艾斯本的发展传奇中留下的关于我的记录是,在我的任期内真正提高了公司的价值。” 而真正有价值的正是稳固的客户基础,优秀的员工和高质量的产品。这些是他所关注的。

  而第一个目标的顺利实现至少证明了福思科的策略非常奏效,他称那为“视觉化”。福思科将自己的脑袋变成了一座电影院,这是他在冰球队迎战奥运时所学到的战术技巧——将所有可控的方案形象化,并将实施过程在脑海里预演回放,这让他实战时,“想犯错误都很难”。

  如果是二十余年前,他预演的通常都是第二天的比赛,他能清楚地看到对手,预测他们将采用的战术和自己的应对方法,“他们就像电影在我脑海中按照事先计划的方案播放一遍,让我看到漏洞,然后回放,纠正,继续播放,直到我清楚每一个细节。”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这套方法最终被他带到了商场上,并屡试不爽。同时结合他当运动员时的一些收获,福思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动式”管理风格——设立直观的、可达成、可测量的目标,制定快速的、能应变的方案。

  福思科初加入艾斯本时的一系列动作,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当时,艾斯本在创立者的带领下,前后收购了超过20个流程领域的顶尖管理软件公司,缺乏整合优势让艾斯本在财务上并没有良好表现。通过视觉化,福思科能清楚看到自己与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优势是我不断问自己的问题。竞争对手在公司规模上都要比我们大,但是我们在专业领域的全面性能让我们以小胜大,以少胜多。”福思科决定了不能硬碰硬,要有杀手锏。凭借着之前在董事会一年的了解,他刚一上任就立即着手进行了产品线整合和产品结构调整,整合后形成了核心产品aspenONE,一个统一的涵盖所有工程、制造、

供应链管理的直观管理软件。

  这一招让艾斯本困境重生。也让福思科与团队建立了最重要的默契和信任感。或许,他现在更像赛场上的队长,因为冰球永远是一个团队的运动,以助攻团结为精神,而企业,也同样。“取得胜利的团队一定是一支紧密配合的团队、充满竞争意识的团队,为了胜利愿意付出努力甚至牺牲的团队,同时又都享受付出的过程和合作中的乐趣的团队。” 下一步,福思科将更依赖一个正确的以及最好的团队来达到他预期的目标。“团队在企业成功中至少占有75%的比重。”他强调。

  而他就是那个助攻者,在朝“最好的”目标奋斗的过程中,主角都是一群助攻者。

  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群人?福思科不假思索:以团队利益为重,同时喜欢竞争、有热情,最关键的是想赢。

  “视觉化”来看,那便是典型的福思科形象。

  链接:

  运动场外也英雄

  正如福思科信奉“商场如赛场”一样,一个运动员在十年如一日的训练和作赛过程中炼就的优秀品质,像是求胜激情、拼搏精神、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快速的反应能力、默契的团队协作、正面看待成败得失等等,无疑是在商界立足的要诀。而且明星运动员还拥有一种无形资产——知名度和号召力,于是美国商界喊出了“运动员和教练员般的商业领袖”那样的口号。

  中外退役运动员转战商场大获成功的案例屡见不鲜,除了本文描写的福思科外,像创办耐克的长跑运动员菲尔·耐特和中国的体操王子李宁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欧美国家也有人选择了一种更为直截了当的方式,通过开办人力资源咨询公司,聘请体育界退役明星现身说法,对客户进行企业管理培训,结果开业后一直门庭若市。

  但另一方面,市场和投资者是现实的,运动明星的光环只是敲门砖,而专业知识、人际关系和资金运作是退役运动员全然陌生的领域,因此能真正完成这种人生角色大转变的运动员毕竟还是少数。菲尔·耐特和李宁离不开他们熟悉的体育领域,而像福思科那样毅然投身it界的,的确需要一切从零开始的非凡勇气。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