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雷
凯雷似乎用行动表明,作为海外风险投资机构,凯雷进入中国投资,并不是为国际产业资本进入中国做二传手,他们更为看重的是中国市场的容量和前景
“增长基金是不谋求控股的,在我们投资的项目中永远是小股东,真正的大股东仍然
是那些企业家。说我们通过控股并转让获利,是一个很大的误会。”祖文萃急于为不同类型的基金划定界限。
祖文萃是凯雷投资集团(下称凯雷)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基金主管。凯雷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 found)之一,因老布什等美国政要的背景,有“总统俱乐部”之称。此前,凯雷的亚洲收购基金因为收购徐工机械的绝对控股权而引发了国资贱卖争议。
这也是众多海外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面临的一个尴尬局面。一方面,竞争日趋激烈,很难再发掘出一本万利的好项目;另一方面,政策的不确定性也给他们带来困扰。
凯雷也一直在试图实现与中国本土环境的契合,能否真正实现本土化,将成为国际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站稳中国市场的试金石。
凯雷之变
就在凯雷亚洲收购基金投资的徐工项目悬而未决、争议重重之时,6月中旬凯雷宣布,已为旗下的亚洲增长基金Ⅲ(CAGP)成功筹集6.68 亿美元资金。
亚洲增长基金正是祖文萃和其团队所管理。之前,凯雷亚洲创投Ⅰ、凯雷亚洲创投Ⅱ两只增长型基金,资金规模不过3.23亿美元。此次筹款成功,意味着凯雷增长基金总规模已经达到了近10亿美元。
这已经远远超过了凯雷亚洲收购基金7.5亿美元的规模。凯雷在亚洲有三大基金:凯雷亚洲增长基金、凯雷亚洲房地产基金和凯雷收购基金。3.75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33亿元人民币注资太平洋人寿保险,都是通过这些基金完成的。
祖文萃表示,增长基金主要针对处于扩展阶段的各行业优秀私营企业进行投资,更看重企业在商业模式和未来的盈利能力。
凯雷似乎用行动表明,作为海外风险投资机构,凯雷进入中国投资,并不是为国际产业资本进入中国做二传手,他们更为看重的是中国市场的容量和前景。
曾经是凯雷旗下基金中最为轻便的一只,现在却一跃成为重量级。祖文萃最为迫切的任务是,寻找合适的项目,将手中的现金投出去并寻找到获利退出的优质通道。
项目难求
2006年的5月11日,祖文萃与卢伟光握手的时候,这个精明的温州商人显得有些激动。他没有想到,12年前他辞去公职开设地板专卖店,一手创立的“安信”,竟成为风险投资介入的第一个中国本土地板品牌。
祖文萃出手很大方,给了卢伟光2750万美元。达成协议后,凯雷向安信推荐了新的财务总监和人力资源总监,并计划2007年底左右赴港上市。
在祖文萃看来,安信是目前国内实木地板的龙头企业,是行业内唯一一家从生产到销售垂直一体化的公司,能保持较高的边际利润及强劲的增长。这也是凯雷选择它的主要原因。
凯雷在2000年进入中国,当时更关注的是科技和医药等行业。而凯雷的得意之作,是像携程网这样的投资,从投入到上市退出,凯雷获得了15倍的高回报。
但现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市场钱多,但找好项目不易,竞争激烈,真正好的企业,大家都在抢。”中国风险投资学院院长陈工孟告诉《财经时报》。
不完全统计,仅仅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投资市场就拥堵了近6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不同机构追投同一项目的故事不断发生。
但祖文萃并不担心自己手中的美元投不出去,就在投资安信地板前的一个多月,他还掏了2500万美元,给了中国最大的私人信贷担保公司——中科智集团。对于凯雷来说,在中国要投入多少并没有硬性的规定,更不是看投多少项目,而是看投入项目能带来多少的投资回报率。
“但实际上,中国的情况和欧美情况是不一样的,一个在美国、欧洲看来是传统、低增长的行业,而在中国其增长潜力可能就很大”。祖文萃介绍。
“例如中科智所在的金融业,美国的担保业早已经是传统的领域,在中国却算是新的领域”。
虽然祖文萃并不认为资金的增加和好项目的减少是促使凯雷转向的真正原因。但他也透露:此次募集的亚洲增长基金Ⅲ,将投入到20—30个项目左右中。而相比之下,亚洲创投Ⅰ和亚洲创投Ⅱ自2000年创立以来,已对37家公司作出投资。而这两个基金资金总和仅为增长基金Ⅲ的一半。
青睐民营
进入中国以来,凯雷最关注的有两个领域。第一是快速增长的民营企业,其二是国企改制的领域。这是中国3-5年内非常特殊的投资机会。
凯雷亚洲收购基金就是主要从事国企的业务。投资的重点行业包括:电信和媒体、消费产品和零售、制造和金融服务及健康医药等领域。投资公司的条件是公司市值超过5000万美元,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
但凯雷在参与国企改制投资并不是一帆风顺。2004年初对哈药集团的收购案,凯雷因不能接受过低的入股比例而主动退出。2005年的徐工收购,虽然双方已经达成了协议,但至今未能获得商务部的批准。
对于凯雷来说,收购股权只是开始,只有通过对收购后的企业进行重组,未来转手退出,才能获得收益。但在中国,因为种种利益纠葛,政策限制,从一开始进入,操作起来比较复杂,无论从时间还是投入资金的角度,都使得这种投资充满风险。
舆论和监管部门对于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心也使私人股权基金面临不确定性。这种担心表现在,对于凯雷这样的国际基金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套现离场。如果协议转让的接盘者是国际产业资本,则会被看做为产业资本的进入铺路,作二传手。
陈工孟告诉《财经时报》:投资民企就简单多了,审批手续比国企要简单很多。有些民营企业业绩和盈利能力都很好,只是需要资金进一步发展,所以越来越多的私人股权投资机构都把投资重点放到民企上了。
凯雷仍然在努力地完善自己的本土化战略,提高增长基金的投资额度也可以看做是这一调整的体现。
按照祖文萃的说法,凯雷投资并不划定行业为主,什么行业都可以做。现在的原则是以人为主,着重于创业管理团队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