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经营之神王永庆传位 台湾家族企业权力演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 18:01 《财经》杂志

  何禹欣/文

  在台湾以及全球华人商圈极具影响力的台塑集团的交接班,或许可以提供一个管窥台湾家族企业权力演进的上佳视角

  6月5日,台湾最大“商业帝国”台塑关系企业(下称台塑集团)历时数年的交班终于完
成。89岁的台塑创始人王永庆及其胞弟王永在同时宣布卸任,集团董事长、副董事长职位,被分别传予二人的子女——王文渊和王瑞华。

  1917年生于台北的王永庆,38岁时创办了台湾塑胶公司。在他逾半个世纪的掌管下,台塑集团成长为全台湾最大的工业集团之一,业务遍及全球。其中,有“台塑四宝”之称的四家子公司均已上市,分别为台塑(台湾证交所代码:1301)、南亚塑胶(台湾证交所代码:1303)、台化(台湾证交所代码:1326)及台塑石化(台湾证交所代码:6505)。王永庆本人,在岛内则被誉为“经营之神”。

  交接棒

  王氏兄弟卸任后,台塑集团新的权力架构将分为两部分:一是负责最高决策的“行政中心”,二是负责经营管理的“集团总管理处”。

  台塑集团行政中心由七人组成,其中四人为家族成员,三人来自外部,分别是台化总经理王文渊、长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瑞华、台塑石化总经理王文潮、台塑集团总管理处主任王瑞瑜、台塑集团总管理处副总杨兆麟、台塑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志村、南亚塑胶总经理吴钦仁。台塑集团两位新接班人王文渊和王瑞华,分别出任行政中心的总裁和副总裁。

  负责经营管理的集团总管理处总经理一职,则由最受王永庆、王永在两兄弟倚重的老臣、70岁的杨兆麟出任。此前,杨为该机构副总经理。

  与台塑集团高管过从甚密的台湾长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吴寿山对《财经》记者表示,此次新权力架构首先从整个集团经营理念出发,兼顾了各个家族继承人的优点和互补性;其次,李、杨、吴等“老臣”也被赋予了辅助传承的重大责任。总体而言,“行政中心”与“总管理处”的设立,意味着决策与经营的分拆,但同时也存在互动,“整个台塑的传承,一直在按照既有的体制在运作……交接稳妥”。长庚大学,亦是王永庆在台捐助的三所大学之一。

  据吴寿山的观察,王永在长子王文渊长期从事制造业,“颇具其父务实和细腻的风格”;王永庆之女王瑞华则有较多海外业务经验,曾打理台塑在美国业务,回台后亦对企业重大事务多有参与;王永在的次子王文潮对生产管理非常熟悉;王永庆另一女王瑞瑜为会计出身,财务熟稔。吴还特别指出,杨兆麟身为王氏兄弟几十年的左右手,负责决策的合理化和落实工作,颇得王氏子女敬重,可谓“无一不宜”。

  但台湾大学心理系教授、长期致力于华人企业研究的郑伯埙认为,台湾家族企业之所谓“接班”,通常只是在前台层面,或者说是表面权力的让渡;“晚上回去还是得汇报,大事决策权仍在创始人手里”。郑伯埙解释,创始人撤到后台,主要目的在于给子女“立业”的机会。大多数情形下,真正交接只在创始人过世时才会到来。

  长期跟踪台塑系股票的德意志银行(台湾)分析师于婉文指出,就权力架构而言,台塑集团的家族控制度仍然很高,与以往相比没有特别改变。相较其他家族企业的交接,台塑集团的计划比较周详,经历时间长,也重视与市场沟通。

  “我不认为此次交班是一个‘surprise’(意外),也不觉得是完全放手,还将有一个过渡时期存在。”于对《财经》记者表示,她对此的评价为“neutral”(中性)。

  交接后的第三天,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称,“王永庆昆仲昨日依旧准时进办公室上班”,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台塑集团的交接似在郑伯埙所指“大多数情形”之列。

  亦合亦分

  王氏原为兄弟三人,其中一人未及成家便去世。早在十年前,外界公认为台塑集团“储君”的王永庆长子王文洋因婚外生子,被逐出家族权力核心。由于王氏家族错综的“派系”,台塑集团的接班人问题一直成为悬案。

  郑伯埙认为,王氏两位兄弟创业的架构,形成了家族的第一层权力构架;兄弟王永在一支相对简单,其下主要是在台塑集团任要职的两个儿子王文渊和王文潮;兄长王永庆一支则繁复非常,共有三位太太、九位子女,又分为两系。

  王永庆结发妻子未育子女,第二位妻子廖娇生有两男两女,第三位夫人李宝珠育有五女,外界称之为“二娘系”和“三娘系”。其中,“三娘系”的地位尤为突出,其女均在台塑集团充当要职。同时,目前进入七人行政中心的王永庆的两个女儿均出此系。“二娘系”虽有两个男丁,但在长子王文洋失势后均处于游离状态。

  事实上,王文洋出局后,王氏内部的继承人之战即已展开,行政中心的组成便是标志之一。

  2003年中,台塑集团首度成立五人决策小组,家族外成员杨兆麟、李志村、吴钦仁即占三席,其余为王永在的两个儿子王文渊和王文潮。从设立之日起,五人决策小组便被视为接班团队,其权限为集团1000万元新台币(约合2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投资项目。其时,由于五人决策小组中并无王永庆的后人,被当地媒体视为“罕见”。

  决策小组运行一年后,来自王永庆“三娘系”的长女王瑞华加入,五人小组扩充为六人。

  最终交班时,由决策小组演化而来的行政中心再度扩容——同出“三娘系”的王瑞瑜加盟。不过,七人小组中,王永在一支仍然优势明显。

  据台湾本地著名的企业集团研究机构——中华征信所出版组总编辑刘任介绍,台塑集团的业务可分为两部分,分别在台湾和美国。台塑集团在美有几家重要的公司,业绩很好,收入可能达到千亿元新台币。台塑集团的美国业务主要在王永庆的“三娘系”掌握中。刘任认为,根据目前台塑集团的最新架构,真正的结果可能是台塑集团的台湾部分由王永在一支话事,而台塑集团的美国业务,则在王永庆一支的掌握中。

  至于决策小组人数上的变化,刘任表示,“可能是认为领军人王文渊在某些方面还需要补足,个人独揽的时机还不成熟”。

  尽管如此,仍有分析认为,台塑集团的话事权仍在王永庆的掌控中。

  据台湾《商业周刊》分析,王永庆兄弟和其控制的三大机构——长庚医院、注册在海外的秦氏国际以及万顺国际,合计在“台塑四宝”中的持股比例分别在20%-50%。此外,“台塑四宝”之间也相互持股,以增加未来各系分家难度。台湾《商业周刊》认为,王永庆凭借个人股权和财团法人基金会的持股,仍是台塑集团的真正主导者。

  刘任认为,根据目前公开的资料,王氏家族中每个人的持股比例都很低,几乎没有超过5%的情况;但家族所控制的境外机构的介入,使情况变得复杂,“仅以持股数作为权力分布判断基础是不够充分的。”

  “传子”还是“传贤”

  由于一起历经艰难岁月,王永庆、王永在二人感情甚笃,“两兄弟是永远不分家”。但一般认为,台塑集团“永不分家”的局面,恐只能凭借王氏兄弟的威望维系。即便在种种安排之下,中国家族企业内部分的力量还是大于合的力量。

  事实上,台湾宏之施振荣在2004年最后一天宣布退休,将执掌的宏集团一分为三,分别交付昔日跟随左右的三位大将的举动,被公认为台湾大企业集团进入交棒期的一个重大界标。而台塑集团此次完成交班,则意味着这一趋势渐趋高潮。

  据台湾中华征信所的刘任介绍,自2003年开始,企业领导人代际交棒渐成趋势。一方面,台湾大企业集团的创始人目前几乎都在80岁以上的高龄,让位势所必然;另一方面,在国际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集团亦在积极展开包括大陆市场在内的全球布局——交班人的确定,直接关系上述战略的执行。

  此外,大企业集团之间的交班存在互动。一些家族交接后,新一代之间的互相交流,对其他家族换班有所推动。

  在过去几年中的交接班案例中,除了宏集团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大都属于“传子”模式。台湾大学的郑伯埙对宏个案持肯定态度。据悉,宏集团的几位创始人从创业之初便建立了近于合伙人的模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其次,施振荣的儿子们均无意接班。郑认为,中国式家族企业“传子”观念根深蒂固,这一波台湾交班潮对此“并没有真正的改进”。

  台湾长庚大学的吴寿山则表示,“传子”还是“传贤”,主要取决于行业性质。例如,高科技行业由于全球化程度高,受外部影响大。类似台塑集团这样的传统行业企业,外部影响则有限。

  就过去几年的家族传承模式看,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人士多数认为,虽然“传子”还是主流,但在一些行业已出现“传贤”的特点。德意志银行分析师于婉文认为,在电子及金融行业,都有家族吸引到优秀的外部人才的情况。在这一方面,台湾与全球其他一些地方情形趋近。-

  《财经》杂志161期其它精彩文章:

   房市嬗变进行时

   日本收购先锋落马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