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温州商人王伟胜:买阿联酋电视台为推广国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 16:33 南方都市报

  温州商人王伟胜称,他把所有钱都押在上面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是乱来

  温州人王伟胜和另外一个伙伴(北京籍)斥巨资收购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国有电视台阿拉迪尔(音译)卫视,台名改为阿拉伯阿里巴巴商务卫视,由王伟胜担任该电视台董事长,并准备在今年8月1日正式开播。据悉,这是中东第一家由华人收购的电视台。目前该电视台已经在广州设立了阿里巴巴商务卫视中国办事处,准备本月开始招商。这是最近几天来的热
门新闻。6月6日,王伟胜在该台广州办事处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讲述他购买电视台的初衷和构想。

  刚开始就是好玩

  记者(以下简称记):听到你和另外一个伙伴大手笔买了一家中东电视台,大伙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温州人真牛,敢想敢干。

  王伟胜(以下简称王):我就没有想那么多,我只是非常想做,这是我一直特别想做的事情。

  记:好多人可能很惊讶,你(购买电视台)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呢?

  王:慢慢形成的。不知道你是否了解迪拜华人网,这是我和我购买电视台的合作伙伴一起办起来的,这是我接触媒体的开始。虽然我们只是业余做这个网络,但是我们开始慢慢对这一行业发生了兴趣。

  记:这个网从1999年开始办,在互联网圈里也应该说是比较早的了。

  王:我1992年在国内的时候,就开始玩电脑,386的,做生意之余的一种爱好。

  记:为什么会想到创办一个网站呢?

  王:刚开始就是好玩,慢慢就变成了为华人服务的一个实用性网络,去那边经商、旅游的华人,起初都对当地的情况不太了解。

  记:当时你已经去了迪拜。

  王:对,就是有了这么一个感觉,就想到去这么做了。我在国内租一个服务器,请人做了网页,我们就负责每天更新,这个网针对性很强,就是针对那些想了解中东、想去中东做生意的华人,提供一个方便,还有一个电子留言板,回答他们的一些提问。没想到这个网人气还很旺。

  记:你是一个商人,你做这个网,有没有赢利的途径?

  王:纯粹公益性的,没有任何赢利。后来忙不过来了,我们还请了一些朋友和工程师帮忙维护,每年投入十几万。

  记: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赢利?

  王:没有。我只是想站在那里,来迪拜的华人向我问路,我就给他指一下。我觉得这只是我的一个爱好,也没有什么目的,但是我在上面也结交了很多的朋友,这些也会给我一些新的机会。而且我在上面设置了新闻栏目,比如中东新闻,海湾新闻,很多想了解中东的国人,都会经常上我们的网。

  记:好像上面也有一些贸易供求信息。

  王:对,以贸易为主,还有一些旅游信息。

  没有品牌之痛

  记:你们温州人遍布全球,到处都在做生意。

  王:对,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

  记:你当初是怎么选择去阿联酋的呢?

  王:我发现那里有商机啊。

  记:比起欧洲等这些温州人的另外一些根据地,你觉得它特别的吸引力在什么地方?

  王:中东这个地方除了石油是出口,其余绝大部分消费品依赖进口。它自己的工厂很少,特别是迪拜地区。大部分产品都是来自国外,有的是欧洲的,有的是Made in China。我想我不如自己把中国的产品拿过去卖。

  记:现在迪拜的华人多吗?

  王:当初我去的时候,只有几千人,那时候很少碰到老乡。现在有八九万人。

  记:当初是怎么想到去那里的?

  王:我当时在国内做生意,我朋友在那里经商,去了没多久,回国进货,跟我一起吃饭,聊起来,我觉得那里情况很好,马上就跑过去了。

  记:你跟大多数温州人一样,也是做的服装、鞋子贸易?

  王:对。

  记:问个隐私啊,你在迪拜掘到金子了吗?

  王:我在迪拜的运气还是很好的,一直以来都比较顺利。

  记:从你这八年的迪拜经历来看,你觉得那里的商机怎么样?比如说比起欧洲那些比较成熟的国家?

  王:应该说,中国(对阿联酋)的贸易逐年在增加,那里的采购商和市民在慢慢对中国发生兴趣,所以中国这几年出口到中东和非洲的产品越来越多。但是品牌的认知度还差很远,主要是贴牌产品。

  记:也就是那种Made in China,但是品牌却是外国的?

  王:对,人家是经销商,你是生产商,可是没人知道你。比如温州的鞋子很多的,可是人家对你是哪里产的,哪个工厂产的,一点都不知道。

  记:所以大部分的利润应该说被别人拿走了,这也是中国服装类产品的一个困境。

  王:对。2比8的比例,中国人只能赚到两成的利,八成的利被中间商赚走了。

  记:你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吗?

  王:我现在开始有自己的品牌了,自己有工厂,我想慢慢把它推出去,现在温州人这样的意识开始慢慢加强了。但是外国人来采购就不一样,他们不会用你的品牌,只会把你的东西贴上他们自己的牌子。这是我自己多年的经历,知道没有自己品牌的难处,价格被老外一压再压,利润越来越薄。

  记:中国产品在中东的地位怎么样呢?

  王:总的要比欧洲产品低档一些,尤其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那就谈不上好价格。很多产品发往这个地区,可是绝大多数都是贴了人家的牌子。也没人想去打造这个品牌,长期的投入太大了,靠一个人几个人拼出一个品牌,比较难。这也是现阶段中国企业最需要努力的事情。

  记:这样自己走出去推广自己的产品和品牌,的确很难。

  王:我认识我们浙江的一个企业,专门做欧式家具的,百分之八九十出口到中东地区,就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品牌,后来价格竞争,为了压低价格,产品越做越烂,最后只有倒闭了。没有品牌,只能拼价格,为了压缩成本,只能偷工减料。恶性循环。如果有一个自有的、具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就会维护它,维持一个比较高的价格和利润。

  记:所以这种情况,很容易受到一个国家和地区贸易政策的影响。比如欧盟反倾销,西班牙出现烧温州鞋事件。

  王:对。中东对中国产品没有贸易配额,这个市场是很大的,发展空间比较大。但是现在的苦恼是,缺乏宣传推广的过程,这个宣传太缺少了。我从自己经商的经历来看,也是越来越需要这么一个平台。毕竟你了解这个市场,知道这个市场需要的是什么。毕竟我们是做贸易出身的,感受到电视传媒对我们的重要性,很多中国产品都没有自己的品牌,如果我们买下来,通过这样的途径去向当地传播,有助于我们树立自己的品牌。

  成交额是商业秘密

  记:你酝酿这个购买电视台的想法,时间用了多久?

  王:一年多,这想法也不是忽然脑子一热就迸发出来的,毕竟我从1999年就开始涉足媒体行业,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在想,能不能有一个更高更好的平台,毕竟中东的网络并不发达,通过网络还是小打小闹,但是这个电视台的受众就可以覆盖中东和北非,可以很好地告诉他们中国有什么。所以这个机会来的时候,我非常珍惜。

  记:购买的整个过程历时多久?

  王: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执照拿到是今年1月份。一整年时间,因为国外是非常程序化的,有很多部门审批、考核,不是说像我们平常买卖一样,你想买就出个价格给你。

  记:这个过程很麻烦吗?

  王:不是很麻烦,但是需要时间,因为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一个媒体层从多方面去考核你,但是过程很规范。

  记:你购买这个电视台,他们有没有提出一些对你今后如何运作等等这些方面的要求?

  王:那当然有,有些是商业秘密,关于细节不方便透露(笑);我们作出的计划书既符合阿拉伯地区的形势,又符合中国的需求。庆幸的是,我们现在已经成功了。

  记:具体的成交额是多少,能透露吗?

  王:这是商业秘密,我不想让人家知道我有多少钱。(笑)

  记:那最后的结果你满意吗?

  王:谈判下来的结果我是觉得还可以。认为比较合理。

  记:你的这个商务电视频道,跟现在国内流行的购物频道、广告频道类似吗?

  王:差别很大,我主要是给国内的品牌商做一个品牌推广,而且是有一定阶段的,是个中国制造的推广窗口,而且我们还会有些专题片,介绍中国的文化、旅游。

  记:相信大家最关心的是,你怎么才能把你的收视群体固定下来,让受众对你的频道感兴趣呢?

  王:首先我这个电视台是中东唯一纯商务的卫星电视台,那边一共有80多家卫星电视,没有一家专门的商务资讯电视台,而且从中东的采购商群体来看,他们很希望进到中国的货,而且不断增加品种,但是这对他们很困难,每年只有两次来中国参加广交会的机会,只能见到这么多工厂,如果我们在中东有这样一个平台,可以不间断地365天向他们提供这方面信息,他们肯定会非常高兴的。

  记:我明白了,你的受众群主要是采购商,并不是普通的市民。

  王:对,我们的商务电视针对性很明确,这边是针对出口商,那边是针对采购商,其中也会有一些娱乐方面的节目。

  记:听说你是把你所有的钱都押在了购买电视台上面。

  王:那肯定是的。

  失败了也是英雄

  记:在购买之前,你是否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报告呢?

  王:当然,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怎么可能轻易去做这么大的事情呢?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记:你的这个举动非常大胆。

  王:但是我想一定会成功的。我跟很多中东的客商去聊,如果有这么一个电视台,你会不会去看?他们都非常感兴趣。

  记:你家里人会支持你倾其所有做这样一件惊人之举吗?

  王:(笑)我会分析给他们听,毕竟我也不是乱来的人。我很早就出来经商,有一定的经验,你知道温州人,亲朋好友谈论的都是经商。我看准的事情,不要犹豫,就是要做。失败了也是英雄。

  记: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你是个商人,肯定不希望会做亏本的生意,你靠什么赢利呢?中国厂商给你的广告费吗?

  王:也未必,只要电视台看的人多了,收视率高了,阿拉伯人也会给你投广告,虽然我做的是中国节目,但是阿拉伯人也会要求把自己的节目放进去。现在那边已经有人跟我谈了,比如中东现在房地产很热,他们也可以到我的电视上做广告。迪拜的旅游业非常发达,那些酒店也可以到我的电视台做广告。

  记:也就是说,你这个电视台并没有局限在中国产品上,你希望把它做成开放的、国际化的商务电视。

  王:对。

  记:你这个电视台能不能生存下去,主要看它能不能给你的广告厂家带来切实的效益。就像蒙牛今年继续赞助超级女声,就是因为去年超女让蒙牛酸酸乳的产量从7亿变成了25亿。这是不是你们的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呢?

  王:就像我买下这个电视台一样,我是看到了这个企业的前景,他们找我做广告,也是看重前景,我相信所有的商人都不是傻瓜。

  记:筹办这个电视台,你更认为这是个商业上的行为,还是赋予了别的含义在里面?

  王:比较复杂,很难说得清。当初我们创办迪拜华人网的时候,没想过赢利,就是提供方便,可是这个电视台投入太大了,你一旦做好了,不但有人看,这是一种成功,同样也会带来巨大的赢利,就像凤凰卫视一样。

  -人物档案

  王伟胜:1961年生,今年45岁,温州鹿城区人,1998年前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从事服装生意,1999年创办迪拜华人网,近来涉足出口贸易,现为阿联酋温州商会副会长。

    本报记者 姜英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5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