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首富重唱票号曲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 11:01 《商界名家》 | |||||||||
本刊记者 曹康林 发自山西平遥 平遥是山西的一个小县城,离太原100公里,因为他是晋商的摇篮,也是中国“银行”的发源地,由此使平遥成为中国的一个“名胜”。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平遥县西大街,诞生了我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它开中国银行业之先河。然而,到了1937年日寇入侵山西,所有票号无一幸存。
180多年后的今天,历史再次选择了晋商故里、票号发源地——平遥古城,我国首批民间信贷公司:晋源泰、日升隆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在平遥正式宣告成立。 平遥首富的金融梦想 2006年2月24日,《商界名家》记者来到平遥古城,在西郭村见到了晋源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士恭。年龄已过60的韩士恭体态微胖,眼里闪烁着晋商的精明,一口浓重的山西口音,使记者不得不要他将已经说过的话重复一遍,重复还听不懂时,记者就要他用笔写在纸上。当记者问道“搞小额贷款是否有风险”时,他胸有成竹地说:“小额贷款公司是只赚不赔的买卖。以投放贷款1300万元计算,年收入在150万元左右,即便损失贷款100万元,依然可赚50万元。如果放不出去,这些资金仍然可以获得银行存款利息。”至于风险,韩认为:中国的农民要比企业讲信用,更何况贷款金额不大(每户不超过10万元),万一出现天灾人祸,资金收不回,也不用过于担心。而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发放的贷款利率可高于银行基准贷款利率的4倍,这是我们有利于国家银行的地方。 在平遥,记者了解到,韩士恭出身农民,初中毕业就在县里一家农具厂当修理工。1980年,他从农具厂回到平遥县岳壁乡西郭村,靠借来的4000元组建了加工配件厂,生产拖拉机、脱粒机等农具的配件。后来,又创办了四贡机械厂、木工加工厂、水泥厂和焦化厂。2001年以来,韩士恭先后又投资3000万元,对污染大的土焦炉进行改造,并引进新型焦炉,这样不仅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改善了当地环境。20余年来,与韩士恭同时兴办的企业几乎都垮了,只有他不仅没有垮掉,反而越做越大。目前,韩的企业产值已超过亿元,每年上缴税金超过600万元。在创办“晋源泰”之前,他是平遥四贡煤化集团董事长,儿子为四贡煤化集团的总经理。他创办“晋源泰”后,四贡集团全部交给儿子打理,自己一心一意做“晋源泰”的董事长。“晋源泰”由四位股东组成——他和他的儿子,另两位也是父子,两家4人各投400万元,共1600万元。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从煤焦业转到金融业时,他告诉记者:煤焦经过2001年至2004年的黄金岁月后,炼焦行业已经进入饱和下降期,而且,资源总是有尽的,因此,企业要生存就得考虑转型问题。这次我向民间信贷转移,也是想大胆地进行一次尝试。 记者:你投资金融业,是不是因为对煤焦行业失去了信心,而产生的想法? 韩士恭:不是这样。我认为煤焦行业依然是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对我们这种大型企业而言更是如此。而且,煤焦行业进入目前的淡季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关:一方面减少出口,另一方面压缩国内钢铁企业。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是要提高行业门槛,使那些环保、节能、能够综合利用能源的大型焦炭企业生存下来,淘汰那些低能、污染企业。因此,只要挺过去,煤焦行业依然大有作为。我的思路是,以炼焦行业为依托,逐步开拓金融市场、占领这一新兴行业制高点,以求蓄势待发。 记者:对你们民间信贷机构而言,你认为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韩士恭:唯一的风险就怕资金链条断裂。因为国家银行的背后有国家做后盾,他们无论怎么亏损,都很难出现资金链断裂,但我们不同。 记者:就目前而言,你们公司投入的1600万元资金,再加上“日升隆”投入的1700万元资金,能否满足平遥目前的市场需求? 韩士恭:应该是够了。毕竟,事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放贷人和借贷人之间需要一段时间来加深了解。首先,作为放贷方,我们对放出的每笔款子会慎之又慎,坚决杜绝不良贷款;再则,对于借贷者来说,他们也需要一段时间来逐步认识这个事业。毕竟,此前由于民间信贷没有合法的经营地位,因而缺少规范,极易引发经济纠纷;另外,其利率明显高于同档次银行贷款利率,被认为是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放贷者因之背上了“吸血鬼”的骂名,且因为不受法律保护而使黑恶势力乘虚介入。普通群众对此心存戒备。 不过,尽管我们的贷款利率可在同期银行利率的四倍内浮动,但一定要考虑到借贷人的承受能力。目前,我们定的月息为1.2-1.5%,仅比农村信用社的月息0.9%略高一点。发放贷款时,只要符合贷款条件的我们肯定会及时发放,应该会受到广大农户欢迎。到那时,我们就需要考虑适当增加资金投入的问题。 选择“票号”是一次机会 平遥首富转型“小额贷款”,可以说是历史给了他们一次重塑自己的机遇。 据平遥县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梁守庚介绍:2005年5月,央行批准在农村金融市场设立一种新型金融机构——依托民间资金,以服务“三农”、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为重点,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的民间商业性小额信贷组织,首先在山西、贵州、四川、陕西等省区进行试点,平遥是山西省唯一的试点。山西省政府选择平遥的原因有三:一是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世界文化遗产,在明清时期,钱庄、票号已形成很大规模,有着深厚的晋商文化底蕴;二是平遥作为全省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农业和私营经济有着一定的基础,随着该县的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林果、蔬菜等大幅提高,农业资金需求直线上升,在农村形成较大的信贷需求;三是当前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不足,农村金融服务薄弱,依赖外部资金来源难以实现可持续运作。到2005年11月底,平遥县各项存款为29.6亿元,贷款为13.7亿元,存贷比为46.3%,连续3年的存贷比不足50%。而且,平遥对这一阳光下的金融作业也期待已久。据了解,由于从正规渠道得不到资金支持,过去平遥县不少从事农村商贸流通的人选择了地下金融交易。因此,在平遥开展小额贷款业务,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平遥被确定为试点以后,省市均成立了试点工作组织机构,2005年6月22日,平遥县政府专门成立小额信贷筹备组,随后,筹备组出台了《山西省平遥县小额信贷组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05年10月,央行太原支行向央行递交《平遥县开展小额信贷试点实施方案》; 11月上旬,平遥县政府向社会发布招标公告;中旬,组织报名和发起人资格审查; 2005年12月19日,平遥县举行小额信贷发起人招投标仪式,平阳实力雄厚的两大富豪王治信和韩士恭同时中标,分别以王治信为首的4名股东注资1700万元成立“日升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韩士恭为首的4名股东注资1600万元组建“晋源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至此中国首批民间信贷公司正式浮出水面。 “新票号”能否唱下去 记者在“晋源泰”办公大楼采访时,房子正在装修,还没有正式营业,但来贷款的平遥人却坐满了韩士恭的办公室,而且来了一批又一批,忙得刚上任董事长的韩士恭无法抽出时间来接待记者,将记者晾在大厅好半天。 在正在装修的营业大厅里,前来贷款的农民告诉记者,小额贷款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因为我们都是私人贷款,一般金额都很小,银行一般都看不上,嫌麻烦,相比较,这种贷款非常适合于我们,对我们增收有一定促进作用,能在资金上扶持我们脱贫致富。以前我们因贷不到款,选择了一些放高利贷的“地下钱庄”,有时所赚利润还贷款都不够。 韩士恭告诉记者,他们在挂牌当日就放出了四笔5000元的贷款,现在已放出11笔,共42万元贷款。他预计到2006年年底能将自己的库存资金扩大到3000万元,2008年达到1亿元。看来,韩士恭对自己的“小额投资股份公司”充满了信心。 然而,据记者了解,外界对平遥这两个小额信贷公司的前景保持谨慎的态度。作为中国金融业中的一个新生儿,它从诞生之初便背负着来自各方的沉重期待,政府希望它能填补城乡金融沟壑、忠实服务三农;央行希望它能与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展开竞争,规范和引导地下金融走向阳光地带,有利宏观调控;而作为发起人的经营者们则希望得到的是丰厚的经营利润,因为私人资本的天性就是“逐利”,不可能只为农村金融“做贡献”。各方的期望不一让它的发展左右为难,顾虑重重。央行为了规避金融风险,目前暂定这类机构“只贷不存”,不允许其吸收存款,只靠发起人的资金和有限的捐助资金运营。虽然按照有关规定:“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金融牌照,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存款,”但是平遥筹备组组长温启华明确指出,这将是个比较长的过程,至少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而条件成熟的标志则是这两家试点能够规范运作,其贷款投向能实现最初扶农目标。因此有专家担忧”只贷不存“势必会给这种小额贷款组织带来资金延续上的困难,从而导致其只能停留在试点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