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榜新话题:跨国企业上市公司热心公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 07:01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 王亦君 实习生 周昌和 继一周前胡润推出“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之后,今天上午,由民政部担任指导单位,《公益时报》和企业公民委员会共同编制的“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以下简称“民政版”慈善榜)在京隆重发布。
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以1.61亿元的年度捐赠额,蝉联慈善榜冠军。在胡润版慈善榜上高居榜首的深圳彭年酒店集团董事长余彭年,位居“民政版”慈善榜第二名。 今天发布的“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新增了两个榜单:跨国公司公益捐赠排行榜和上市公司公益捐赠排行榜,上榜条件均是年度捐赠100万元以上。上榜跨国公司42家,捐赠总额4.27亿元,上榜上市公司44家,捐赠总额1.2亿元。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以5215万元和890万元的年度捐赠额,成为本年度最慷慨的跨国公司和最慷慨的上市公司。 跨国公司公益活动大多做得很“漂亮” 据介绍,针对跨国公司在华机构参与中国的慈善事业情况,从去年年底开始,“民政版”慈善榜办公室进行了为期3个多月的详尽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所谓“跨国公司热心公益”其实只是一个神话,除少数国际知名企业有一定的捐赠,相当多的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公益捐赠比较冷漠,实际捐赠非常少。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全球500强企业中大多数公司在华都有分支机构,但进行统计后才发现,数十万家外资和跨国企业中,年捐赠额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竟然不到100家,年捐赠超过1000万元的更是寥寥无几。 参与此项调查的工作人员发现,尽管捐赠数额少,但跨国公司的公益活动大都做得很“漂亮”。他们将捐赠行为紧密结合企业的营销行为,但实际落实到弱势群体的捐赠额却很少。 “一些跨国公司捐10万元的时候,他们会拿出100万元的费用来宣传该捐赠行为,以达到1000万元的宣传效果。”慈善排行榜新闻发言人刘佑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对于有关跨国公司慈善捐赠少的指责,IBM(中国)公共关系部的许小姐并没有作过多的反驳,她向《公益时报》记者表示,该公司的年度捐赠数额其实非常大,但“公司认为公益慈善捐助不是用来炫耀的,只要尽到一份力就可以了”。许小姐说,公司捐赠通常不愿意炒作,而是低调行善。 为了解各大跨国公司在华捐赠情况,《公益时报》曾就相关问题致函26家跨国公司的公共关系部门联系采访,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公司在慈善捐赠问题面前保持了沉默。 埃克森美孚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承认,他们在华并没有多少金钱捐赠,而只是做了很多公益事件,“我们只能说我们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至于我们为什么没捐赠,不便多说”。和埃克森美孚公司一样,拜尔公司在回答《公益时报》记者采访时也只是强调该公司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而没有提供任何捐赠数额。 刘佑平分析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公益事业是多方面的,相对于财物的捐赠,他们更加喜欢重在参与的公益行动。他们可能更加喜欢捐赠时间、智慧,而不仅仅是金钱。刘认为,在这个方面,跨国公司应该比国内企业做得好一些。 他说,一旦有捐赠,跨国公司往往也会特别关注受到他们捐赠的那些公益项目是否真正落实,是否产生了社会影响。他们甚至会派出本公司的志愿者,参与到这些公益项目中去。 多家上市公司从未有过捐赠记录 同样,让“慈善排行榜”工作人员大为吃惊的是,很多上市公司在盈利的同时,捐赠表现平平,甚至多家公司从未有过捐赠记录。 上市公司公益捐赠排行榜的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据统计,应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年报的公司为1376家左右。 截至2005年3月24日,中国慈善排行榜办公室收集了455个公司的财务数据。数据表明,在275个经上证所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有130家没有捐赠记录;在深交所披露年报的180家上市公司中,没有捐赠记录的公司有84个。 “在我统计的455家上市公司中,有214家公司没有捐赠记录,这个比例是48.09%。”北京工商大学学生、慈善排行榜办公室志愿者鲁南说,这些公司中,有相当一部分在盈利。 即使是那些有捐赠记录的上市公司,多数的捐赠数目也很难令人振奋。根据鲁南的统计,在455家上市公司中,捐赠现金数额超过100万元的只有26家,占5.71%;捐赠额在10万元至100万元的有94家,占20.66%。 慈善榜数据准确性遭质疑 对于近半数上市公司没有捐赠记录的现象,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葛道顺丝毫不觉得意外。他说:“这种数据不是很准确。据我们研究,很多公司的捐赠行为没有反映在财务记录里。” 葛道顺甚至为企业叫冤:“前段时间媒体说只有1%的企业有过捐赠,99%的企业没有捐赠,这个结论太荒谬了!究其原因,是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慈善捐赠的信息统计制度。就算有公司捐款了,民政部登记了,但是工商、税务部门都不一定知道。” 葛道顺分析,为了会计记录上的方便,很多公益捐赠是用其他的费用来统计的。“比如,某个公司捐一批物资给敬老院,敬老院不能提供发票,所以在财务记录上,这笔支出很可能就以成本报废来代替了。” 记者也发现,在鲁南所统计的上市公司中,确实存在个别公司有捐赠行为而无捐赠记录的现象。 去年10月,民生银行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发起“扶贫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作为首家联合发起单位,民生银行向中国扶贫基金捐赠3100万元设立“民生教育扶贫基金”,用于支持6000名贫困大学生并在全国修建50所民生学校。据报道,这是我国民营企业最大一笔公益捐赠,但是,这笔巨额捐赠没有体现在民生银行的年报里。 在中国捐钱是件很麻烦的事 “在我们国家,捐钱是一件麻烦的事情。钱捐出去了,其他部门就找上门来了。”葛道顺说,“第一个可能就是税务部门,因为在我国,捐款还要纳税”。 去年,葛道顺做了一个名为“公司捐赠的分类指数研究”的课题,主要研究企业、企业家的捐赠行为。他指出,由于我国目前的捐赠环境、政策不统一,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不能到位,所以大大影响了企业家和企业捐款的积极性。 很多有过捐款经历的企业家印证了葛道顺的说法。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说,他们的捐款几乎没有免税。 “有时我们可以从民政部门得到一张免税发票,但地方税务局不一定认账,我们依然要为捐款缴纳税收。”广东昌盛集团董事局主席邹锡昌说,当他们捐100万元的时候,实际上是付出了133万元。 耐人寻味的是,今天发布的慈善榜上,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慈善家没有通过慈善机构进行捐赠,而是捐向某些慈善项目或者是成立自己的基金会。 “富豪行善态度不一,除了对于慈善含义的认识不同,还在于我国目前的慈善环境不够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一位企业界人士说,这注定了中国富豪只能低调行善。 根据我国现行税制,企业增值税大部分属于中央所有,所得税则大部分为地方财政所有,而企业如果要进行慈善捐助,减免的将是所得税。由于这种捐赠通常由国家一级发起,因此,不少地方政府不愿看到地方企业捐赠各项公益活动。因为,企业的每一次捐赠,都意味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而作为需要政府支持的企业,自然也会考量其中的利弊得失。 同时,我国现行的捐赠法律规定,企业捐赠只有投向规定的几家公益组织,才能获得减免税的优惠,这种有限制的优惠和许多企业的捐赠初衷并不一致。因此,许多企业往往在最后时刻停住了脚步。 “我们很想亲眼看见捐赠的款物落实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身上,但现在的体制让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这位不愿具名的企业人士表示,现在许多公益组织的财务状况并不透明,他们很难知道自己所捐款项的最终去向。 在这位人士看来,主管部门应尽早构建一个有利于善举的慈善事业机制,监督善款的使用过程,能够完全发挥捐助款物的效果才行。只有如此,富豪和企业心中的善念才会被激发。 本报北京4月18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