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商务部张向晨:我们以乐观态度应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 15:5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滕晓萌

  北京报道

  4月7日,中国常驻WTO代表团孙振宇大使分别致函欧盟、美国驻WTO代表团大使,表示中国接受欧盟、美国的磋商请求。磋商的时间和地点另行商定。

  3月30日,美国和欧盟宣布对于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进口政策,在WTO提起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按照有关规则,如果中国和欧美不能在60天内达成协议,本案将交付WTO专家小组裁决。

  此前,在2月14日,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曾宣布,将加强与欧盟、日本合作,利用WTO机制来影响中国,并设立专门“中国执行工作组”来负责搜集中国违反WTO规则的证据。此次磋商请求可以说是美国政府采取的第一步实质性行动。按照美国政府官员的说法,接下来此类案件将越来越多。

  而美国参议院最近提出的《2006美国贸易促进法案》,也强调了多边机制约束中国的能力。

  “中国并不害怕WTO争端解决机制。”4月7日,商务部世贸司司长张向晨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甚至,这可以说也是我们的想法。”

  有一个“讲理的地方”

  《21世纪》:美国政府反复强调要在WTO机制下解决与中国的贸易问题,这对中国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张向晨:2002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不久,我去美国做访问学者时,有很多对于中美经贸关系相当了解的专家,就认为WTO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框架。因为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做出裁决的是一批立场比较客观的专家,在多边体制下,他们的依据只是WTO的相关规则。

  同时,WTO的裁决哪怕有缺陷,但是起码有两个优点,一是在国际机构中,它的执行比较好,维持了威信;第二,它的结论是具有强制力的,是一把“双刃剑”,即使是美国和欧盟,也不能反对WTO的裁决,必须保持对这一机制的尊重。

  因此,这一机制事实上是避免了矛盾各方把各自国内的压力转化成贸易报复,以致演化成贸易战的可能。所以我们在加入WTO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希望能有这么一个“讲理的地方”。

  以乐观的态度应对

  《21世纪》:美国提出要加强和欧盟、日本等国的联手合作,这样会不会加大对中国的压力?

  张向晨:两个甚至多个国家起诉一个国家在WTO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在美国的钢铁案中,甚至出现了一个国家对几十个国家的局面,所以,在WTO最后比的还是规则,而不是靠人多。

  《21世纪》:那么中国目前对于美国接下来的行动有没有做出预估,从而形成应对方案?

  张向晨:从机制上来讲,我们是有应对安排的。在进入WTO磋商程序之前,世贸司将会负责协调;一旦进入正式的法律程序,条法司WTO法律处的同事就将接手。

  另外,我们也有技术力量支持的安排,我们有预算,可以请律师,我们也有一批研究力量。

  我对这件事总的判断是,我们要以乐观的态度来应对,这并不是说这种案件越多越好,而是双边可以有一个平台平等地来商量问题。

  《21世纪》:美国政府不断提出,中国在市场开放、

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乃至产业政策方面违反WTO规则,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张向晨: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曾经说过,看一个国家是否违反了WTO规则,不能听各国争论,只要看两条标准:第一,该国法律与WTO规则是否相符;其次,该国是否实现了市场开放。

  因此,首先,美国政府无法指出中国哪一条法律违反了WTO规则;其次,有目共睹的是,中国加入WTO之后,进口成倍增加。

  美国现在的助理贸易代表夏尊恩在没有担任公职时,曾经表示,美国对于中国违反WTO的看法分为几种情况,有的根本就不是WTO问题,比如WTO里面没有涉及到

汇率的条款;有的则是各个国家对于具体条款的理解不同所致;还有的,比如中国曾经为了听取外资企业的意见,未能如期出台关于
汽车信贷
的法规,并非违反WTO规则,而且也受到美国企业的欢迎。

  美国现任副国务卿佐立克在还担任美国贸易代表期间,就曾经明确说过,汇率问题与WTO无关。如果美国非要把汇率扯进来,就无法解释美国在加入关贸总协定的情况下,仍然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实行固定汇率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