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邹锡昌:行善让我远离无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 01:39 中华工商时报

  人物名片:邹锡昌,广东昌盛集团董事局主席

  我开始做公益是在1991年,那个时候在我们村做了两件大事。首先花了40多万把村里的那条泥泞不堪的马路修成了水泥路,这应该是我们县第一条水泥路。半年后,我回老家把以前我读书的那个小学重新翻修了一遍,把校舍建成了砖房。后来陆陆续续对教育、医疗、治安等领域也进行了资助。1992年开始,每年过年都会给村里的老人发几万块钱红包,一直
到现在从未间断过。我赚了一点钱,做这些事是应该的。

  在行善这方面,我受奶奶和妈妈的影响很严重。我是梅州客家人,从小接受的思想教育是“受人点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我们家祖辈都信佛,佛教里常说“光中去,暗里来”,做了好事,神灵自然会在暗中保佑你。

  但我也不是每个人都资助,有些亲戚朋友找我借钱我也不一定借给他们。他们就会抱怨:你捐了那么多钱给别人,为什么这一点点钱都不肯借给我呢?因为我要看他是否有这个偿还能力,我从不资助懒汉和脱离能力的投资。近三年来,我在中山大学设立了一个奖学金,每年拨款25万给贫困大学生,让他们好好读书,不要为生活担忧。

  也有人会觉得我捐这么多钱给社会“很傻”,但这是某些人的看法。我自己赚的钱自己捐出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况且钱财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东西,有能力的情况下我照样捐。做了这么多公益活动,起码企业在外的名声会好听得多,人们不会认为我是“无良”的老板,这对企业都是正面影响。但是企业捐赠一定要量力而行,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开展慈善活动,那些试图从捐赠中得到回报的企业最终将遭遇适得其反的下场。广东曾经有一个企业家向银行借钱来捐赠,希望以此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后来不但破产了还被抓进了监狱,据说判了七八年。

  但是承诺得太多了有时候会有一些压力。这些天我把今年承诺捐赠的金额稍微加了一下,数目也不小,我感到仿佛身上背负着一种债。而且我这个人是承诺的事情就必须兑现的,这是一个企业的诚信问题。如果人家要做一个项目,其他资金都到位了,就差我这几百万没拿到,项目启动不了,这不是害了人家吗?

  我希望以后能像李嘉诚一样,成立一个专门的基金会,让基金会的专家顾问来帮我打点这些事情。现在的每一笔善款发放还是由我一个人决定,以后企业每年拿出几百万给基金会,由基金会来审批公益项目,把有限的钱合理高效地用到最恰当的地方,我自己也可以洒脱一些。

  我国现行的法律对企业捐赠还不是特别方便,免税的情况非常少,有时我们可以从民政部门得到一张免税发票,但地方税务局不一定认账,我们依然要为捐款缴纳税收。当我们捐100万的时候,实际上是捐了133万。另外,希望政府尽快立法保护善款的使用公开透明,让企业捐出的每一分血汗钱都用到实处。政府也应该给予企业家更多的肯定和正面评价,给他们精神上的鼓励,让他们感到荣耀。中国的富人现在多起来了,让这些富人都来参与公益事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