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李玉申 杨柳
在那期《福布斯》杂志出版后的几个小时,我接到了几十个来自海内外媒体的采访电话,你们这时候才来找我真是太晚了。”对《商界名家》记者说这番话的时候,兰世立带着他一贯的骄傲表情和招牌式微笑。
他似乎没有理由不骄傲:15年前,他只是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拿着每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15年后,他是中国内地屈指可数的大老板,坐拥数十亿资产。毫无疑问,在中国草根富豪中,他的变身速度是惊人的。
正因如此,《商界名家》对兰世立的成长路径调查是在一种强烈的冲动驱使下完成的。透过他的创富经历你会发现,他的成功仍然摆脱不了鲜明的“中国式”特色,但每一次转身又往往出人意料。
供销社售货员步步为营,知识改变初中生命运
在翻阅外界对兰世立连篇累牍的报道中,让《商界名家》感到意外的是,关于其早年的情况,我们只能看到这样寥寥数语:出身干部家庭,家里排行最小,工作后考取武汉大学,在该校研究生毕业后先被分配到政府部门工作,因不满机关单位的官僚作风,1991年下海。
显然,兰世立更愿意在不同的媒体面前反复说起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那段历史,对于早年的经历,似乎在有意无意回避,这一点在《商界名家》记者采访兰本人时也得到证明。
《商界名家》记者从一位朋友那里得到的一点线索。据这位知情者介绍,兰世立好像曾在江夏区纸坊镇读过粮食学校。2006年初,《商界名家》记者赶到离武汉市区不远的武汉市江夏区,开始了寻访。
在纸坊粮校早已废弃破旧的教室前,曾在该校食堂工作多年的叶其锦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在该校读过书的学生他几乎都有印象,但从来不记得有个叫兰世立的。最后,他建议记者去当地党校找当年粮校校长姚普武,在江夏区党校,记者却被告知查无此人。
这一线索中断后,记者赶往该区乌龙泉镇,知情者提供的信息还有一条:兰世立曾在该镇的供销社工作过。但在乌龙泉镇供销大楼,在那里工作几十年的老职工王银宝却告诉记者,他从来没有听过有个叫兰世立的人在这里工作过。
难道这些线索都只是传言?在当地人的介绍下,记者赶到了镇上的乌龙泉矿山,那里也曾有一家供销社。正是在这里,记者终于找到了兰世立早年的一些线索,从而得以了解他的早期成长经历。
兰世立,1966年6月5日生,父母早年参加革命,父亲兰起义曾在解放初当过武昌县(今武汉市江夏区)县长,在反“右”和文革中被批斗,后平反。兰世立有3个哥哥,一个姐姐,其中大哥为同父异母兄弟,与下面四个弟妹来往很少。
尽管排行最小,小时候的兰世立并不娇气,并从小就表现出少有的聪明。当初父亲给他取名“四立”,取“破四旧,立四新”之意,他懂事后竟然自作主张改为“世立”,因为不喜欢别人总是叫他“小四”。
兰世立5岁那年随8岁的姐姐读小学,因为年龄太小,学校不肯接收,他还是每天坚持去旁听。有一天下很大的雨,父母就说别去上学了,没想到小小年纪的兰世立竟然语出惊人:“我今天一定要去,说不定老师今天就肯收下我了。”果然,那天下雨很少人去上学,老师看着矮小的兰世立竟然有些感动,破例在那一天同意了接收他读书。
1980年,初中毕业的兰世立顶父亲离休的名额参加工作被安排在武汉市商业局系统设在乌龙泉矿的供销社,从营业员、会计、团委书记、经理,一干就是6年。
1986年,兰世立和两个顾客发生争执,对方一句:“你凭什么嚣张?一辈子不就是个营业员吗?”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天性好强的兰世立,他做出了人生的第一个重要决定:继续读书。
这一年,利用在商业局的关系和自己的努力,兰世立考取了江夏区商业局下属的商业学校。1988年,中专未毕业的兰世立参加成人高考,考取了湖北省计划干部管理学院,在那里读书只有一学期后,他又出人意料地转入武汉大学经济学院专门为地方后备干部开设的“县长班”,直至2000年毕业。兰世立至今引以为荣的“武汉大学研究生学历”便由此而来。
毕业后,他先是分配到省委工作,甚至一度做过“兰仕立”的梦。在海南开发的热潮下,当时各省市选派干部到海南锻炼,兰世立成了其中的一员,但在海南经济合作厅仅仅几个月后,他便毫不犹豫地辞职了。除了觉得“自己写的发言稿被别人一本正经地拿去念觉得不爽”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他深受当地创业热情的影响:有出息的人就要下海,没本事才留在机关。
在海南,他先是应聘进一家公司。短短的几个月,兰世立从业务员低起点被连续提拔,公关经理,业务部长,实业部长,很快坐到了总经理助理的位置。7个月后,他一个人为公司创造了数万元的收益。但从总经理高深莫测的笑脸上和同事摔打工资袋的妒恨中,他突然发觉,自己是不是太“出格”了。冷静思考后,他离开海南,吸引了一笔外部资金和项目回到武汉。
他找到政府部门,与之合作筹建一个光电有限公司。凭着过去的经验,整个公司的方案、协议、谈判、论证、申报、审批,他以个人的速度和风格进行着一切,“那个时候,真的是每一秒钟都可以奔跑几光年”。当一切都办得差不多的时候,合作方建议他去外地休息度假。没想到几天后他赶回公司时,合作方却在这几天变更了合作最初的承诺:营业执照没有兰世立的名字。
一个星期,兰世立没有说一句话。
1991年6月5日,兰世立25岁的生日。这个晚上,他熄了所有的灯,躺在床上,想到了太多的东西:自己的失败、自己的年轻、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大学课堂……兰世立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再来一次。他站起来,拉亮电灯,坐到桌前,拿起笔:
关于创建东星电子有限公司的方案
……
兰世立的目标很明确,他不再寻找国内的合作伙伴,他要建立一家独资公司,用自己的智慧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东星帝国。他还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25年了,我第一次记起自己生日,朋友们希望我能成为一颗“巨星”,我希望自己的“东星”能成为一颗耀眼的“巨星”。
少年总裁“中国式”成功,机会始终留给有头脑的人
兰世立的第一个商机发现得非常偶然。
“1991年,我有一次发现有人在用计算机在打字。我想,如果我们机关办公室都用它来打字不是挺好吗?”兰世立在海南期间出过国,在酒店结账时,他发现酒店消费的明细打印得十分清楚。中国的酒店为什么不行?当时汉化的文字处理系统WPS一出来,就推出了办公文字处理系统。当时只有少数的涉外贸易机构知道这种状况,国内酒店使用打字机,还使用涂改液。
认准了办公、服务自动化这一国际趋势,坚信“国外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的兰世立开始动手了。
他先是在武昌租了个门面,挂了个牌子印名片。那时候,名片在海南很流行,可武汉人却很少听过,由于自己没有电脑,他就拿到印刷厂去印,对方不明白名片什么东西,兰世立就比画给印刷厂的工人看。第一批客户是很多驻武汉办事的工作人员,那时候名片5元钱一盒,拿到印刷厂加工用2元钱,自己赚3元钱,再后来,我们就买了个电脑,打字,打一张纸5元钱。
与此同时,他马不停蹄地为公司的注册奔忙着。由于当时武汉市的工商、税务部门都在汉口,兰世立不得不每天骑几个小时的自行车从武昌到汉口,为办个执照跑了无数趟,当时正是武汉的夏天,有时候跑过去就中午了,办事人员睡午觉,他就在那里等到别人下午上班。
更麻烦的是,对注册电子公司,连工商局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要单位证明,没有单位,那怎么弄,那时候注册公司不需要钱,去填个表盖个章,东西就给你了,甚至执照都是手写的,注册资本多少、负责人、公司名字写上去就算是完成了。
当时,兰世立通过一位同学认识了IBM和康柏电脑台湾地区的总代理,此人正在内地寻找有实力的代理商,但美国总部对代理商的条件也比较苛刻:除了拥有足够的资金、贸易记录、公司实体,还要受过大学教育、5年以上的经商或工作经历和一定的政治靠山。除了第一条,兰世立基本符合要求,可是如何才有资金和贸易记录呢?
正在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一切。
有一天,兰世立在武汉大街上乘公交车外出办事,也许是太劳累,他竟然在车上睡着了。睡梦中,忽然有什么人无意撞在他身上,兰世立睁开眼睛,原来是车上两个人在合伙打另外一个人,强势的一方其中一个还手里拿着刀。看到被打的一个可怜,从小喜欢武术的兰世立趁对方不注意,一脚踢飞了那个家伙手里的刀,并在乘客的帮助下把两人制服。
被打的一方对兰世立感激万分,他告诉兰世立,自己与另外两人曾在外地一起合伙做贸易,因经济纠纷他躲到武汉,还是被两人发现。当兰世立告诉他自己正想找这样的贸易机会时,对方的回答让他心头一亮:他愿意帮兰世立在天津先拿到一批20万元左右的电脑,卖完付款。
兰世立动用了所有的社会关系,给他在政府工作的同学、朋友打电话,像“摊派”一样把20万的电脑指标分了出去。两人随即搭乘当晚的火车北上天津,第一批电脑到了武汉,几天之内便收回了现金。
几笔生意下来,兰世立不仅大赚了一笔,也成功获得了台湾朋友的信任,与联想、海星一起成为IBM和康柏电脑在内地的三大代理商。在做电脑代理的6年时间,每年有5000多万元的营业额。
第一桶金为兰世立完成了基本的原始积累,一年后,兰世立的个人资产已经超过千万。
兰世立是学经济的,他总希望把每个行当的利润差异性弄明白。1992年,武汉市最好的餐馆是大中华、老通城,人们都要排很长的队去买票,票上写着“武昌鱼一条”、“红烧排骨一盘”多少钱,然后拿着票到窗口去排队买菜。“为什么不能像国外一样坐在这个地方点菜、吃饭、买单呢?”兰世立的这个疑问遭到很多人的嘲笑,认为这个想法是不可能的。
但高档餐饮背后的利润让他认定了开高级饭店会赚钱。1992年,兰世立在武汉投资1000多万开了一家集酒店与娱乐一体的“东宫”,从澳门专门聘请经理来,澳门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东宫”一炮打响,一天几十万的营业额。兰世立乘胜追击,又在汉口建了“西宫”。
从电子到酒店业,前后毫无关联。“我把自己的钱全都投上去了。”周围的人对年轻的兰世立的这个举动都非常反对,认为这纯属疯狂之举。兰世立认为这个方向并没有错,他认准了就不会回头。
在做电脑生意的过程中,因为需要进出口,兰世立在香港注册了一家贸易公司,这算是他在海外的第一笔投资。利用改革开放政策对外资企业的特殊优惠,公司可以免税进口两辆国外轿车。
即使这样的机会,到了兰世立手上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迅速注册了多家外资空壳公司,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买回大量免税的高级轿车。1992年,26岁的兰世立拥有包括总统级轿车及奔驰、宝马数十辆,在武汉大街小巷轰动一时。
当然,兰世立买回这些车不是为了炫耀的:他把这些车以个人名义“借”给当时武汉市各大银行行长、政府要员免费使用,这不仅让他在社会地位上迅速跻身湖北上流社会,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实在便利。
准确把握中国转型时期的官员心理又不“越位”,从而获得更多的政府资源和人情关照,这正是兰世立的过人之处。
“商界不倒翁”冒险式生存,多元经营路上越走越远
和所有白手起家的中国富豪一样,创业初期的生存风险时刻存在,聪明的兰世立也免不了。
首先是管理高层出现了两次变故。公司的第一次劫难出现在创业不久,公司的一个副总经理一夜之间携公司的一批电脑和财物潜逃,给兰世立留下一个始料不及的烂摊子。第二次出现在1994年前后,其中一个公司高层企图绑架兰世立本人。
据《商界名家》了解,在早年“借”豪华轿车的过程中,兰世立因拒绝向海关某领导“借”车,对方以非法走私为名从厦门海关追到武汉,要求对兰世立的外资公司经营资格进行审查,此事甚至惊动公安部,在“协助调查”期间,兰世立被关押长达一个月。当时,湖北省委某领导还曾出面协调。在调查期间,没有发现兰世立有走私行为,最后只是因公司虚假注册遭到罚款。兰世立随后被无罪释放。
第四次劫难来了。对兰世立来说,1996年的那次宏观经济调控才是真正的打击。他费尽心血筹建的“东宫”和“西宫”酒店在那一年中先后被迫关闭。1995年,全国推行廉政建设,禁止公款消费(而当时酒店消费几乎只有公款消费)。当时东星集团的主要产业就是包括东宫、西宫等酒店业,每一个都投入了上千万元,数百员工,租用了几千平方米的场地,每月固定费用几十万元。原来每天数十万元的收入,瞬间化为乌有,有时干脆没有一个人来消费。
1996年的春节,兰世立一个人在公司一间办公室兼作卧室的房间里,一种凄凉的情绪笼罩着他。当时他从朋友那里借钱把公司的几百号员工的工资发了。谣言四起,危机重重,他本人几乎陷入绝望的境地。“当时我觉得自己失败至极,甚至还打电话给在英国留学的太太交代了后事。”
1996年前的兰世立对冒险有特殊的偏好,初生牛犊不怕虎,因为对他来说钱赚得太容易了,而在经历磨难后兰世立投资越发成熟老到。就在1996年后,兰世立开始充分展示他在投资界的“高速度、高效率”技巧。当时,兰世立顶着房地产投资高峰期已过的逆流,开始在房地产上不断斩获。1996年,当房地产开发商们叫苦不迭的时候,兰世立出人意料地低价策划收购了毗邻东宫的处于停滞工程项目,投入巨资建成了东星人自己的大厦——东星大厦。在东星大厦竣工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整栋大厦就销售一空,让同行业刮目相看。随后,兰世立先后运作了一系列房地产开发的项目,比如宜昌、孝感的安居工程和武汉沙湖小区等等,均大有斩获之后退出。
继武汉房地产项目系列开发之后,兰世立的服务又盯准了三峡热点。1995年在宜昌策划组建了东盛房地产有限公司和东星装饰工程有限公司,适时地获得了宜昌安居工程白龙小区开发承建资格,投资兴建了湖北第一个四星级高级酒店——宜昌桃花岭宾馆。
他紧接着又瞄准了旅游业和广告业,于1995年至1996年先后策划成立了东星旅行有限公司和东星广告公司,在旅游业日趋发展中,东星旅行社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自1995年开始,兰世立投资300多万元人民币,花了5年时间打造了自己的国际连锁旅游网络,并初具规模,一家美国公司准备收购,开价就是3000万。而东星广告有限公司在武汉市首先与市政府合作成功,由东星广告出资修建武汉新颖别致的公交站亭,广告公司也同时获得了固定的广告媒体,取得巨大的回报。2005年,兰世立又花1680万元买断武汉龟山电视塔20年经营权,再次让同行愕然。
兰世立也做长线投资,而且合作就是大客户。东星先后与多家跨国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与泰国正大集团、可口可乐、壳牌石油、中国电信等10多家均有长期合作。
2000年,兰世立投入近亿元在家乡修建了一条从当地纸坊镇到贺胜桥的收费公路,成为中国私人投资公路项目的第一人。在公路修建的过程中,《商界名家》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当地的一些黑社会、路霸团伙得知公路修建的消息,早早就按照约定划分好了路段地盘,希望在公路施工的时候“捞一把”。谁知等公路开始施工时,所有人都吃了一惊——与通常公路施工请一般的施工队不同,兰世立在纸贺公路的修建中请的都是武警军区的施工队,尽管成本高,但是当地黑社会再也不敢来施工路段捣乱抢夺。能够想到“以暴易暴”并请得来武警为公路施工,这不是仅仅熟悉当地环境就能做得到的。
随后,兰世立又不顾内外反对,在深圳投资数亿建成甲级大厦,在短短时间内即告售罄,赚得盆满钵满。而当如今大大小小的开发商们都在开发住宅时,东星却大手笔在武汉开建CBD。作为湖北有史以来最大的高层综合建筑群,建筑面积近46万平方米,多达10栋30以上楼层的集办公、商业、住宅为一体的中国光谷CBD项目,可以说是东星多年来在房地产策划、开发、建设、销售史上积累的力量的总爆发。2005年,光谷CBD实现当年开工,当年销售,并号称在三天之内销售过亿。
在经营旅游公司的过程中,由于东星想申请一个全国统一的客服号码,而“误打误撞”地在2005年获得了国家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兰世立放言:电信将成为东星不久之后的重要经营项目!
……
兰世立以他超前的目光、敏锐的嗅觉,提前介入一个个新兴的行业,到鼎盛时期后又迅速地撤出来,使自己资本的积累速度大大加快,并且回避了风险。同行对兰世立的评价是:风格独特,眼光敏锐,手段老到坚决,投资素以高速度、高效率闻名。
“有的人说我是‘投机分子’,有的人认为我们没有主业,面对太多的舆论,我要反问一句,我为什么要有主业,当一个行业还没有起步的时候,我介入;等把它做到一定的高度,我就会把资金撤出来,赢利就可以了。”兰世立丝毫不避讳自己的多元化道路,并总结了一点,东星一直在从事一门新兴的智商产业,“那就是策划产业”。
锁定主业突破发展,旅游“大鳄”国际化狂飙
兰世立做旅游经历了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如今,东星国际旅行社已经是东星集团的主营业务之一。
早年做电脑代理商的时候,由于两家代理电脑公司的亚洲总部都在新加坡,经常需要跟新加坡打交道,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出国手续要审批好几个月,完了过去谈几个小时就回来,“如果有个机构在那里就好了,能省很多事。” 兰世立当初的想法很简单,他花了200多万元买下当地的一家小旅行社,作为东星在新加坡的临时机构。
而随后他在香港通过旅行社买票的经历让他对旅行社和旅游行业有了新的认识,他发现:在当地通过旅行社购买机票比航空公司直接卖的票价格低一半,再后来,他还发现国外的航空公司基本上不自己售票。“航空公司再大,也不可能在全国都有代理点。这是个极好的商业机会。”兰世立回忆说。
国内在1995年前都没有私营旅行社,政策不允许。但兰世立坚信这一业务迟早会开放,于是,在已收购新加坡旅行社的基础上,他很快在国内注册了一个广告公司,等待时机。
1998年国际旅行社业务获批,但是只能做入境,不能做出境。兰世立又等了4年,等到全面开放之后,在2002年开始收购其他旅行社。2003年是东星旅行社进入全面收购的一年,除了在内地各大城市的数十个网点,东星国际旅行社在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设立分公司。目前的东星国际旅行社,已经是全国民营旅行社中最大的。兰世立试图改变整个中国旅游行业的游戏规则:号称将靠大批量、低价位谋取利润,做中国旅游业的“沃尔玛”。
“旅游业不仅是旅行社、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这么简单,它牵动许多行业,而且可以调动很多资源,比如说我们可以包机、包车、包酒店、包轮船、甚至景区,在社会所有行业中,像这样占主导地位的行业不多。”兰世立想到了就会去做,一进入市场,他的动作就让人眼花缭乱。首先,东星打出的第一张牌是包机。2002年下半年,东星与泰国皇家航空公司秘密签订协议,包租148座飞机一架。协议规定,包机租期一年,每月2班,月租金28万元。据悉定金为50万元,为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由泰国的两家旅行社负责组织泰方客源,与东星实行对飞。接着,东星又果断出手,自行为泰方量身定做了“三国旅游专线”,线路设计为“武汉-赤壁-洪湖-荆州-当阳-三峡”6地。这个在业界首次推出的旅游线路又大获成功。为了降低出游价格,东星又投资数千万元,购置46台旅游车,组建全省最大的旅游车队。现在已经有100多台,成为全国最大的旅游车队。
兰世立的旅行社与众不同。它们24小时营业,在常规的旅行社服务外,它们还为零散客户预订机票、酒店和安排包车等等,服务内容应有尽有,无所不包。在兰世立看来,旅行社虽然花大力气拉来客源,却要将利润拱手分给交通、住宿和景点,旅行社掌握的主动权太小。组建车队已让他尝到规模运作的甜头,他承认,东星国旅的报价比对手低了30多元,但自己到手的旅行社加交通的利润却比对手多了30元。兰世立还经常跳出旅行社的圈子来考虑问题。东星在全国各地的100多台车,专门为客户提供接送服务。可是到了春节的时候,游客稀少,就什么生意都没有了。这时候我了解到在广东春节有很多打工人员因为买不到火车票回不了家。兰世立把这些车集中开过去,专门负责把这些急着回家的人运回老家。营业27天,东星赚了几千万。
在旅游市场上,兰世立还有更大的图谋:进军商务旅游领域。商务旅游的客源主要是针对会务、会展和出差人士等消费群体,旅行社为他们提供会议场、包车、酒店和飞机票预订及旅游线路的策划等一条龙服务。目前,国外知名旅行社一半的旅游收入来自商务旅游,显然,这对兰世立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2004年,兰世立买断世界文化遗产——湖北钟祥明显陵景区40年经营权,此举再次震惊国内外旅游界。
明嘉靖帝不惜花费40多年时间,组织几万名劳力为父母修建的显陵,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皇陵之一。2002年,兰世立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朋友那里得知湖北钟祥的明显陵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我只听说过北京的明十三陵、南京的明孝陵,但它们都不是世界文化遗产,为什么不知名的明显陵能获得联合国的认可?”当时,兰世立便隐隐觉得里面有商机。
伫立在显陵前的那一刻,兰世立已经做出了最基本的判断:这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真家伙!300多个足球场大小的显陵,仅就气势上的恢宏,便足够让站立于前的人从内心深处感到震撼。在走出显陵时,兰世立便产生了一个想法——我能为它做点什么?怎样才能在对它进行保护的同时让世人一睹真容?而对它的开发能否成为一次成功的投资?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兰世立马不停蹄开始了对显陵周边旅游资源的考察,走访之后,兰世立几乎是欣喜若狂。钟祥除了显陵外,还有一大批具有潜质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均未被有效开发。在当地一个老乡的带领下,翻山越岭走入世外桃源般的娘娘寨后,他已经做出了投资的决定。
周游过世界上50多个国家,兰世立对钟祥的评价是,这是当今旅游界未曾发现的重要景区,更是一处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
经过艰苦的协调,钟祥市旅游集团与东星集团终于在2003年3月签订了合作协议——钟祥市以旅游资源投入,东星出钱,共同组建钟祥风景名胜旅游有限公司。东星两年内将注入资金3亿元以上,在钟祥完成旅游等级公路、星级宾馆、游客娱乐中心、购物中心等建设,并开发大洪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大口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风景区、温峡湖泊休闲度假区和郢中人文景观区。作为回报,东星集团一举获得了“参与”显陵经营的40年权限,并买断了钟祥黄仙洞、娘娘寨、莫愁湖、大口国家森林公园等4处景区各40年的经营开发权,使东星名副其实地成为这些景区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的“总代理”。
旅游业务的快速增长和对华中地区民航市场的乐观预期,促成了兰世立随后进军民用航空的更大胆想法,这一想法随着2005年获得国家民航总局批准和120亿元的飞机订单,正开始逐步变为现实。在兰世立看来,不管是旅游还是航空,甚至以后东星要做的电信业务,都是服务行业,“这将是东星永远的主业”,不仅要做中国人的生意,更要做全世界的生意。
从卖电脑到卖房子,从做广告到做旅游,从航空到电信……一定程度上,兰世立正在突破和改变中国传统民营企业的成长路径。当然,摆在他面前的道路并不平坦,甚至是前途未卜——也许,这正是最吸引他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