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炳辉 来源:中国经营报
狭小的临时会议室里,朱裕伦不动声色地向外拉了一下桌子,为记者的双腿腾出更大的空间。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属于典型的香港第二代,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奋斗。”朱
裕伦面带微笑,平静而优雅地开始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从商之前:“热血”青年
家庭贫困、学习刻苦、考上大学、成绩优异、勤工俭学、学生会干部、“认中观社”、做教师——这是朱裕伦从商之前的人生关键词,这些看似十分简单,但对朱裕伦后来的事业生涯,却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朱裕伦的父亲是浙江无锡人,祖辈都是种田人。在父亲7岁那年,祖父就去世了。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父亲迫于生计,十几岁时只身前往上海做铸造学徒工,生活依旧贫苦。1942年,朱裕伦的父亲来到了香港继续做铸造工,后与祖籍广东顺德的母亲相识并结婚。1950年,长子朱裕伦出生。
“对于事业,我基本上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属于典型的香港第二代,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奋斗。”朱裕伦并不忌讳谈及自己的家庭和少年时代,“虽然家庭贫困,但我们都很快乐,我应该感谢父母,他们让我们兄弟五人知道人活着需要勤奋刻苦。”
通过勤奋学习,1970年朱裕伦考上了香港大学,读物理学专业,成为一名理工科大学生。不能和有钱人家的孩子相比,朱裕伦只能靠着奖学金、贷款和勤工俭学完成大学学业。虽然,朱裕伦的专业和后来的事业没有任何关系,但大学期间“认中观社”的经历,却开拓了他的视野,成为其后来进入会展业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
朱裕伦读大学的时候,大陆正是‘四人帮’肆虐时期。“在香港也是有一些影响的,我参加了‘认中观社’(认识中国,观察社会),随团到大陆进行参观学习,那些大炼钢、赤脚医生等现象给我们的触动很深。当时,我们认为社会就应该是这样的。在那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产生从商的心理,因为从商就是右派。”朱裕伦告诉记者,到内地参观一共有两次,第二次的时候,他已经是参观学习团的团长了。
“我们很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但那种情况下很难有用武之力,我有几个同学甚至主动去了车间做最底层工人。”朱裕伦说起往事,似乎带有一丝遗憾。“我自己也受当时思潮的影响,多读了一年的教育学,毕业后当了一名教师。”
不过,那个时代很快就过去了。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从商之后:“完美”商人
1976年,“四人帮”团伙被粉碎。“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冲击,一下子我们好像看到了光明,但路在何方又不够明确。”1978年的元旦,朱裕伦走下讲台,和其他四个朋友凑了5万港元成立了雅式业务促进中心。
“最初的业务,跟展览的关系并不是很大。主要是为外商翻译一些产品目录,为一些录像、幻灯片配音。再后来给《上海文汇报》拉广告,与内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最后,我们发现可以通过某种形式为内地和国外搭建一个桥梁,举办展会成为我们最好的选择。”朱裕伦的会展生涯,从此拉开帷幕。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一直关心内地发展的朱裕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他立刻开始着手在内地举办展览会。聪明的朱裕伦开始对政府部门进行攻关,拿到企业采购清单,然后再拿着这些采购清单去联系国外的公司。“改革开放初期,内地一些企业的生产线需要改进,我们在他们和国外企业之间搭一个桥梁。”
“1980年的‘中国机床展’是我们在内地举办的第一个展会,当时只有几十个展位,规模很小,有的参展企业代表甚至穿的短裤和拖鞋。晚宴也很简单,客户坐的都是长条凳。现在看看十分可笑,可当时的情况就是如此。”朱裕伦对往事的细节记忆十分清楚。虽然,赚钱不多,但积累了不少资源,等到市场开放程度提高之后,朱裕伦的梦想逐渐趋向现实。
同年,雅式在《华尔街日报》组织了3个中国产品专集,介绍中国的企业,在海外产生极大的影响。第二年,和香港的《文汇报》在广州共同举办了包装展。1985年雅式在上海举办了纺织工业展,1986年在北京举办了汽车展。1984年和1986年雅式分别出版了两本英文版的《中国贸易手册》,主要介绍中国的改革开放、外贸体系并告诉外商如何在中国内地做生意。此时,雅式为内地和海外搭建的桥梁初具雏形。
随后20年的时间,伴随着大陆改革开放进程,雅式的脚步显得极为快速而稳健。目前,朱裕伦主办的知名展会已经超过20个,而当初的雅式业务粗颈中心也早已成为集团公司,涉足展览服务、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多个行业。朱裕伦最初搭建桥梁的梦想,终成现实。
“现在人们说中国会展行业20年历史,一般都是从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兴建完成划分的,其实,我们从1980年就已经开始在大陆举办展览。”朱裕伦谈及自己会展生涯显得自信。
处世哲学:舍得、镜子
对于事业,朱裕伦凭借自己敏锐的政治眼光,像一个布局者稳扎稳打,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对于家庭,他似乎也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就像一个哲学家一样。在整个聊天式的采访过程中,提到自己家庭的时候,他的脸上立刻洋溢起幸福。
他讲述了一个教育女儿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
“一块大石头重?还是一杯水重?”朱裕伦问记者问题的时候,记者不能明白他的意思。
“当我问我女儿这个问题的时候,她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告诉她,人要懂得舍得,懂得放弃。对于自己有用的东西,才是重要的,比如这一杯水。”朱裕伦道出答案,“当邻居知道我这样教育孩子的时候,他们很惊奇,疑惑朱裕伦怎么能这样做?”其实,朱裕伦的成功恰恰正在于此。
在自己已经运作很好的展览会项目上,假如其他企业抢了去或被有关部门停止了,他都能坦然接受。“我原本就是一个穷孩子,现在得到这些,要有感激之情。我们也需要换位思考,别的企业拿去做,说不定会比我做的好,被有关部门停止掉,那也应该是有理由的,要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想问题。”朱裕伦说到此处,极为坦然,“一个美国人,整天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什么也不干。别人问他,为什么不赶紧去干活,这样不浪费时间吗?那美国人说,人活着就是往死路上前进,为什么不走得慢一点呢,好好享受路边的风景呢?”
而对于和同事、朋友、亲人之间的关系,同样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我是别人的镜子,别人也是我的镜子。看到别人的时候,也会看到自己,所以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样,同事之间就容易相处。“父母也是一面镜子,做好了自己,就是为子女提供了一个好的榜样,他会在镜子里面学到自己应该如何去做。”朱裕伦就像一位哲学家,也像一位禅宗大师,很具有讲故事的能力。
人物志
1950年出生于香港一个贫困家庭,通过勤工俭学,1973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理学院。后又于1984年取得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78年元旦,和其他4个伙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香港雅式业务促进中心。
1980年,朱裕伦开始在内地举办展览,后来这一中心发展成香港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涉足展览服务、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行业。现在,该公司每年举办的知名展览数量达20多个。
2002年当选为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会长,至今已连任三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