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人民收藏家赵庆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 18:23 《中国商人》杂志

    1996年开始收藏油画至今,十年,过境千帆。当初在中关村做电源产品的赵董事长俨然已经成为海纳百川的“人民收藏家”。京城收藏圈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赵庆伟的。因为他很特别,经常扛一杆大秤,论着斤“收藏”从各个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处理出来的“废纸”。这些“废纸”到了赵庆伟手里都是宝贝,里边淘换出了周恩来总理的亲笔信、姚雪垠《李自成》的手稿、黄永玉绘画的插图原稿……

  企业家档案

  任职:北京都美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企业类型:私企

  收藏主攻:

  中国早期油画、手稿、

老照片

  收藏目的:保存文物、战略投资

  别看赵庆伟现在带着眼镜,短发,一身休闲衣裤,貌似很循规蹈矩的样子,他内心可是特别叛逆,喜欢创新,别出心裁。

  说起这一点,他神采奕奕道:“我从小就不喜欢随大流。如果老师表扬我了,那我心里叫个难受啊。第二次,我准保犯个错儿,让老师生气,我就舒服啦。呵呵,从小就不是好学生。想想,我上中学的时候,中国还多保守着呢,我就留了一个披肩长发。所到之处的人们都用惊异的眼光看我,我就特满足。”看来赵庆伟从小就“不走寻常路”。

  这股劲儿在他后来的道路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虽不再是外表的惊世骇俗,但已融入对生意的精明和对收藏品的敏锐。

  从董事长到职业收藏家

  赵庆伟最初是在中关村与人一起开了一家IT公司,历任执行董事、董事长。让人奇怪的是,就在网络经济方兴未艾、烧钱烧得狂热的时候,他忽然转向了收藏,开起了自己的艺术品公司。

  从中关村的董事长到现在的职业收藏家,他戏称把自己的“一级机密”都坦言在自写的文章《百变收藏——油画》里了:“想我当年步入收藏领域,初衷只不过是要找到一种新的产品线,一种能改善我们早期所做的电源产品仅半年或一年就需要更新换代的状态,这种状态总是使我们处于疲惫之中:产品利润快速下降,新产品对库存造成极大威胁。因此,我要做的是寻找一种能长久经营,有利润广大空间,可大资金规模经营的产品。这种产品在新公司装饰墙面时,被我意外地发现了:它就是艺术品。经过半年多的调研、分析,我排除了国画、家具、瓷器等,选择了油画。原因是传统的收藏领域发展已近成熟,各种“山头”早已有人固守,升值空间已趋稳定,但造假成风,对企业来讲入局的成本极高,风险也会很大,难成气候。而油画属西方艺术品类,我们代理美国产品,接受西方艺术好像来得更容易些。油画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主流艺术品,随着中国的开放,西方艺术会在我国逐渐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周边的日本、韩国与对岸的台湾省,就是很好的证明。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也就是百来年的事,有可能从头至尾做认真的搜集与较完整系统的收藏,且无需发巨量资金就能构建成较完整的体系。油画在中国的价格较之欧美低得多,升值空间很大,就装饰而言,西式油画更适合于装饰现代化的居室,大有市场,更加重要的是,企业级的美术馆在当时还是空白,用几年的时间全力以赴来收藏油画,有可能打造出一个企业级的美术馆,企业用这个新的平台,与世界级的企业、政府部门、文化名流对话,可极大地拓展企业的再发展空间。基于以上考虑,于是第一个五百万元的资金启动了。”

  从“废品王”到“人民收藏家”

  赵庆伟拎着一杆清代的红木大秤在回收废品的货场边溜达着,一双小眼睛躲在一副小眼镜后面,仔细观察着那些堆满废品的三轮车,透着一股精明,下巴上一撮不规则的小胡子则显露出他的不羁。

  很多人认为他就是个收破烂的,他也丝毫不忌讳这种说法,“如果人们能把我收藏的‘破烂’好好保存下去,也是对祖宗及后人的一个交待。”

  现在,赵庆伟已基本放弃了传统的收藏渠道,开始系统地关注各个城市文化场所的搬迁与改建,他四处打听出版社、美术馆、图书馆这类文化单位的搬迁动向,寻找搜藏机会。他介绍说,北京近年旧城改造的速度非常快,加上北京奥运城建规划实施,导致很多政府部门、文化事业单位搬迁,另外随着新经济领域的兴起,很多老办公楼仓库被出租。这些举动必定要处理掉大批“文化垃圾”,这包括早期的文件资料,信件等等。

  众所周知,做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绝大部分还是有钱人的奢侈游戏,挺“精英贵族”的一个圈子。但是赵庆伟打破常规,把它运作成源于群众、归于群众的大循环。

  赵庆伟明白在短时间内凭借自己的力量搜罗大量藏品是不可能的,他懂得依靠民众的力量,积极发动群众的主动性。他逐渐拥有了很多马仔,在各个他认为有价值的地方广布眼线,让大家的触角都来帮自己去寻宝。在这个过程中,高不可攀的艺术品收藏变成了平民化的淘宝;单件单件名贵艺术品的购买变成了整批整批艺术品的规模化购进,颇具投资意味的商业行为演变成更多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迹的使命感。

  赵庆伟说得特平和而爽朗,“其实爱国是件很实在的事情。咱做收藏,一没有给社会添负担,二还为社会为百姓保存老祖宗的好东西,三还给社会创造就业机会——我有一百多个线人,其中干得好的都在北京买房买车了。在这个不断寻觅和收藏的过程中,我自己的生活也增添了许多乐趣。当然,这些藏品以后都还会回归给百姓,在博物馆美术馆里陈列,现在就当我先替国家保存了,希望若干年以后,我能有一个‘人民收藏家’的称号,呵呵。”

  这才是更高境界的精英意识。

  回归到文物保护者

  时间久了,赵庆伟发现收购来的东西非常重要,保护文物的概念被放到了第一位。他实在不明白那么重要的文献资料或者文稿怎么就给扔了呢?保存好了是很有用处的,有些甚至能够成为研究中国以及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有一次,他听说别人从某出版社收购了一批东西,其中有大量著名画家为图书画的插图,那人转手卖给了专门收藏这类东西的收藏家,竟卖出了三四百万元的价钱。他跟出版社的社长提起此事,希望他们能够保存好剩下的文稿,但那个社长仍然说这种东西没必要留着。赵庆伟感到痛心疾首。他现在不惜一切代价,哪怕卖了

邮票和油画,也要抢救那些珍贵的文献和手稿。为此,他还给自己写了副对联,上联是:小钱能买买尽中华宝藏物;下联是:大秤能称称起大师亲笔稿;横批:秤心如意。

  北京的城市拆迁还在继续,谈到如何处理还在不断扩充的藏品时,他表示,为了补充收藏资金,现在偶尔也会送一些藏品到拍卖会上去拍卖,但很少。他甚为爱惜藏品,并将它们分为油画、手稿、字画、照片几个序列。赵庆伟透露,如果谁要买他的藏品,必须一个序列买下来,因为一张一张买或是一部分买,会破坏藏品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他舍不得。等到2008年后,北京拆迁基本完了以后,他打算把藏品好好整理一下,出一些画册或书,建立几个专题博物馆,有些将无偿捐献给国家。据他透露,现在他已经将数千册图书无偿捐献给了国家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

  赵庆伟对于自己的收藏品如数家珍,收购东西的重量、件数,他都记得非常准确。他甚至专门准备了一个厚厚的本子,上面记满了他每次收购的物品名称、件数、价格,以及出处。现在,他收购的东西已经堆满了四个仓库和四个标准集装箱,这还不够,他又把自己在所住小区开设的酒吧关了,也变成了仓库存放他的藏品。赵庆伟还向同住在这个小区的邻居普及收藏知识。赵庆伟说:“与其把赚来的钱花天酒地,不如做个收藏家,既是投资,更能够为保护祖宗的东西作点贡献。”经他点拨,小区里无论企业家还是影视歌星,都成了收藏家,他的“酒吧仓库”也成了小区里的收藏家俱乐部,大家都称之为“藏吧”。

  赵庆伟现在正在进行收藏品的整理工作,令他庆幸的是,一群老专家愿意义务为他收购来的手稿作统计整理,在他们眼中,那些东西都是无价之宝。赵庆伟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投入到收集与收藏中来,让更多有价值的东西保存下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