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浙江第二富豪,37.99亿资产的掌握人,不喜欢谈规范的他,凭什么22年依然活跃在市场前沿……
文•本刊记者 唐凯林/图•本刊记者 梁海松
自称已经2年没上班的楼忠福,在他执掌的浙江广厦创业20年之际,逐渐淡出公众视线
,且将权力移交给了他的两个儿子。
然而发生在去年底,因广厦集团控股的浙江广厦控股有限公司转让股权一事,由此引发广厦资金链吃紧的传闻,外界听到广厦最多的声音依然是来自楼忠福。
作为浙江广厦实际控制人,楼忠福声言2006年广厦会在“产权体制及管理体制上要大改变”。是什么催促他下如此大的决心?这两年他最大的反思又是什么?
在中国打造民营企业家最多的浙江,楼忠福的财富仅次于比他大9岁的鲁冠球家族。楼的身上涂抹着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特有的色彩:他们是市场经济的试水者,他们在传统领域里长袖善舞,他们在政治上游刃有余,他们还往往是道德上的楷模。
但他们创业前20年里只享有“创业者”的荣誉,却难有“创业者”的地位。所以当楼忠福接受《英才》采访时不喜欢谈规范,并说:“民营企业所做的事情都是国有企业不愿做的事情。”这倒让我们想起就在不久前一个民营企业家语出惊人“我敢说2006年是优质民营企业的卖身年,给国有企业或外资当二奶。”
言犹在耳,民营企业的下一个20年会有怎样深刻的变革,我们尚无法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楼忠福们”以及他们的传承者,付出的代价以及竞争的惨烈程度绝不会亚于前20年。
一辆黑色的劳斯莱斯停靠在院内别墅的大门口,别墅大门是一扇用整块木板雕刻而成的东阳木雕,院子左侧是一排敞开着门的车库,里面停放着清一色的名车,院子的中间堆放着假山,旁边是喷泉……
这是广厦董事局主席楼忠福在他发家之地东阳市的一处住宅,楼忠福说在这里,他一年里也住不上两次。
此次楼忠福春节期间回到东阳,主要是为了召开每年正月十一如期举行的广厦高管“新春工作会议”。楼忠福说,正月十一的会议已经是集团的一个惯例。
《英才》记者来到东阳是正月十三。据介绍,老一辈东阳人正月十三有不出门的传统风俗,于是采访被安排在了楼忠福在东阳的家里。
楼忠福,这位52岁的福布斯榜上富翁,见到他时正在自家别墅大厅的二楼抽着一种来自古巴的香烟,与客人聊天。茶几上摆放着新鲜的樱桃与上好的各类坚果。
楼忠福的身边还围绕着一群穿戴喜庆的小孩,这些小孩都是楼忠福的孙子,“我有五个孙子,一个孙女,总共六个,一个人在爷爷脸上亲一口,就是六口,你看多幸福啊!所以,我比一般的中国企业家成功一点。事业不比他们差,家庭比他们好,我心态也比他们好……”
几乎每说一句话,楼忠福脸上都堆积着很职业化的笑容,但千万不要就此以为,我们能够很轻易地走进楼忠福的心里。
一个人与两座城
一个是广厦集团“造城运动”的产物,一个则是楼忠福发迹的根据地。
要讲述楼忠福与广厦的故事,“天都城”与东阳市是两个绕不开的城市。其中前者是广厦集团“造城运动”的产物,后者则是楼忠福发迹的根据地。
按照通行的说法,广厦的天都城项目开工于2000年,规划占地面积6579亩,常住人口达10余万人,其目的是要按照“企业经营城市”的模式兴建一个集房地产、新兴产业培育与卫星城建设、旅游休闲等概念为一体的综合性卫星城。
在一本名为《中国力量》的广厦企业传记里,对于天都城项目曾有过这样的描述:“不仅是广厦房地产业中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项目,也是中国房地产业中具有‘模式’意义的项目……它既是中国‘造城运动’的开篇之作,也是中国城市化道路上‘企业经营城市’理念的最早实践和示范……”
正如该书中所言,天都城是广厦“最著名”的一个项目,自从该项目开工以来,就一直没有摆脱公众关注的视线。事实上,该书中的另一个表述也完全符合目前的状况:“在急速变化的大环境中,盛名之下的天都城也让楼忠福深刻体会了树大招风的惊险。”
如果对有关广厦的新闻稍加关注,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只要有文章对广厦表示质疑,就或多或少地与天都城项目相关。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楼忠福就过着一种耳根并不清静的生活。譬如,“天都城进展不顺导致广厦资金链吃紧”;“天都城开发项目进度的迟滞已成为楼忠福的一块心病,而资金链危机也若隐若现”;“该项目资金被套走、后续用地难以申请、杭州地铁项目冻结导致其交通不便等传言,使这座超级大盘处境尴尬”,等等。
不过,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质疑,并没有动摇楼忠福当初“在未来10年内,仅以广厦的资本实力,在经营城市方面可以撬动500个亿”的理想,而且楼忠福还认为,只要天都城项目成功,其模式便可以在其他城市进行复制。
面对质疑,楼忠福一方面认为这是因为外界并没有真正理解他开发“天都城”的意义。“做天都城的意义就是新的城市化建设中的‘新农村建设’,这个我2000年就想到了,肯定是要走这一步的,这是一个好东西。”
另一方面,楼忠福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必要站出来就天都城项目与媒体进行争论。“我不跟你们媒体争论,争不过你们,如果你们不争就没饭吃了,我可没这么傻,我争这个问题干嘛呢?我一争刚好上了你们的当。”
如果说刚满六周岁的天都城给楼忠福增添了一些烦恼,那么,已有1800多年历史的东阳城则是楼忠福扬眉吐气的地方。
在没有到东阳实地采访之前,对于楼忠福的财富以及广厦的实力都只是一种基于数字的抽象认识。楼忠福出生在东阳,在东阳结婚生子,在东阳创业发家,自然地,东阳也就成为了楼忠福财富的载体之一。
在东阳的街道上穿行,楼忠福的财富与广厦的实力变得具体。东阳市的很多建筑都是出自广厦的手笔,就连东阳市的几大供市民休息的公园也是广厦投资兴建的,东阳与义乌接壤处5公里长的别墅群、酒店、公园也是广厦的投资项目。而楼忠福的专车劳斯莱斯车牌号是当地的0003号,据说这是楼忠福以东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职所享有的殊荣。
一种模式与多元化投资
“真金白银就一定要赚钱吗,对一个领域,一个行业的了解不也是真金白银吗?”
“任何经济学家都设计不出广厦的模式,广厦的模式是我们创造出来的”。在对楼忠福的采访中,我们的话题曾几次辗转到模式的探讨上,但楼忠福的观点却只有一个——广厦模式属于原创。
而对于“广厦模式”到底是一个什么模样,楼忠福认为很难说清楚,原因是“太简单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广厦的主业以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为主,这也是导致楼忠福说“简单”的原因。
一位熟悉情况的业内人士告诉我们,目前国内建筑行业的生存之道就是“接项目”,虽然一些大型的项目采取招投标的方式进行,但其过程仍十分复杂,存在很多的潜规则。
正是这种行业特征造成了成本控制、流程控制、财务预算等管理问题的模糊性,而建筑企业的人员构成也以建筑工人为主,在组织构架上没有别的行业复杂。
采访中楼忠福就曾坦言自己不需要职业经理人,“管理好下面的项目经理就够了”。这也许就是楼忠福对行业特殊性的变通,反正,楼忠福不怎么相信理论上的什么“模式”。
据了解,不怎么相信学院派的楼忠福曾经在别人的说服下,邀请一所经管学院的教授为广厦设计了一整套涉及各个方面的管理模式,不过这套厚厚的文案并没有改变广厦。
我们还了解到,今年广厦要推行经营者持股方案,对此我们向广厦询问这一产权改革方案将聘请哪家知名专业公司进行辅导,得到的答复是“广厦内部财务、法律部门人员亲自操刀”。
对于模式,楼忠福还有一个认识,就是产业不一样,不可能用一个模式去管。按照这样的逻辑,广厦模式就不再是简单,而是复杂。
从1998年开始,楼忠福就凭借“以资本换市场”的思路在全国各地控股了一批国有建筑企业。在“东方不亮西方亮”这种多元化思维的影响下,广厦还投资控股了金华市第三医院,收购了杭州华侨饭店,并兴办职业技术学院等。早在2002年初,楼忠福麾下企业就已经涉及到建设、房产、投资、旅游、传媒、水电和教育等产业。完成了多元化战略构架。
广厦的产业版图之所以呈现这样的思路,这跟广厦总设计师楼忠福的投资理念密切相关。
楼忠福经营商业,喜欢一个“拼”字,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顾一切”。楼忠福说自己有一次去一所大学里作报告,一个学生站起来问他怎样处理好家庭和事业的关系。对此,楼忠福就断言这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很难成功。“我在做事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过这些,我抛开一切了,什么事业都没做,就东想西想,好像比谁都想得周到似的,但想得太周到反而不行。”
综观楼忠福这几年的重大投资,有的投资原则就像楼忠福自己所说的“占位置”,譬如广厦集团下辖的广厦文化传媒集团就投资了《青年时报》、华新影视、春秋影视、亚视传播等影视公司,在文化产业占据了位置;另外,广厦还通过以49%的股份入驻浙江影视集团,并以此取得了浙江影视频道(ZTV—5)的经营权;此外,广厦还入资民营银行浙商银行,试水金融业。
当记者问及楼忠福对于上述投资有没有赚到“真金白银”时,楼立刻以一种严肃的姿态纠正我话语中的错误,“真金白银就一定要赚钱吗,对一个领域、一个行业的了解不也是真金白银吗?”
楼忠福告诉记者,浙江影视频道是赚钱的,《青年时报》还没有赚钱,但鉴于这几笔投资,广厦就有了一个“基础”。而楼忠福的意图则是坐拥这样的“基础”等待国家文化产业的彻底放开。
楼忠福不害怕多元化,尽管他没少为此而遭到质疑。对于广厦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思路,楼忠福有着自己的一套说法,叫做“理性多元化”,而楼所提到的理性支撑就是自己的能量和广厦的资本后盾。
一个企业家与一个群体
“民营企业所做的事情都是国有企业不愿意做的事情,我们去做,很难的。”
在非洲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平静地流淌着一条马拉河。每年七八月份,一年一度的动物大迁徙运动就会在草原上上演,而马拉河则是必经之路。
当长途跋涉的角马来到肯尼亚的马塞马拉草原时,已经是饥渴交加。而角马等食草动物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趟过马拉河,才能到达丰盛的草场。然而,马拉河里有大群的鳄鱼潜伏,过河有着死亡的危险。
但没有角马会选择退却,因为只有渡过马拉河,才会有继续生存的希望。
中国的民营企业就像这非洲草原上的角马,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趟过无数条的马拉河。这就是生存哲学。
很多熟悉楼忠福的人都认为,楼忠福就是一群人的影像的缩影,因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创业的楼忠福正属于那群“摸着石头过河”的人。
楼忠福幸运地趟过了河,也曾回眸凝望那河流中漂浮着的尸体,而且楼忠福对于那群跟他一样幸运过河的民营企业家有着深刻的认识。
楼忠福觉得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还没有哪家称得上“发展很好”,最多也就是某一阶段发展得“还可以”。其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
“现在民营企业的管理还不如几百年前梁山英雄的管理,梁山的文化讲义气,我们现在义气太少了,只讲利,连梁山文化都不如。”
之所以把话题扯到义和利上来,主要是楼忠福最近在处理一件内部事务上深有感触。据了解,广厦南京公司原先的几位领导由于侵占公司款项和贱卖公司房产,给广厦造成了严重损失,之后,广厦向司法机关检举,使其受到惩处。
“这就是民营企业的难度。民营企业里面的贪贿受贿你怎么抓,拿我的东西就跟白拿一样,我这么大的企业怎么会没人拿我的钱啊,都在算计我的钱,怎么没人算计呢?”
这还不是楼忠福最为难的地方,楼觉得为难的是要花精力对付这样的人,左右为难。“我要提醒他,教育他,在民营企业是应该这么做的,国有企业发现就抓你,民营企业是有感情的,不希望事情变成这样,但损害我的利益太大了,没有办法。”
民营企业除了内部的制约因素,其外部环境也不容楼忠福乐观。
楼忠福甚至不太喜欢讨论“民营”的话题,因为他认为“不好说”或“说不清楚”。“民营企业所做的事情都是国有企业不愿意做的事情,我们去做,很难的。”
“所以民营企业是在国有企业的夹缝当中生存,民营企业家很累,完全要靠自己,国有企业如果碰到什么困难,政府肯定会马上拨款去救,而对出了事的民营企业则是落井下石,所以自己要知道自己的位置是什么。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想象力、发展力,知道自己该怎么发展。”
就像不喜欢讨论“民营”话题一样,楼忠福也不是很喜欢探讨“规则”。因为他认为这种带着理想化的生存方式很不现实。“制度不规范,政府没有规范,市场没有规范,人没有规范,你规范什么啊。”
在这一认识的指导下,楼忠福经营企业崇尚实用主义,主张实行“一事一策、一人一策”。
“一个企业要有大的原则制度,但制度如果不变,就会成为发展的障碍,这个制度就没有用,所有的问题都出在制度上,你以为制度规范是个好事啊?你规范这个事情得三天完成,那肯定是三天完成,但如果我不讲什么规范,就要求你一天完成,怎么办?不讲规则,一天就能完成。”
楼忠福反对新闻媒体公然地将民营企业与“关系致富”牵扯在一起。“关系致富是对的,做什么事情都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这人和就是关系致富,但如果你光是讲关系致富,别人以为是民营企业占了便宜。”
在广厦控股办公室的前台玻璃装饰上,记者就发现醒目地写着“天时、地利、人和”。“企业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和气生财”,楼忠福说。
楼忠福新政
“2006年会有大动作,在产权体制、管理体制上要大变”。自称已经有两年不到企业上班的楼忠福用誓师般的语气表明变革决心。这一幕发生在去年12月3日《英才》对楼忠福的一次专访。
楼忠福说自己2005年多开了两次会议,“8月开了一次,10月又开了一次,从来没有哪一年像2005年会开得多。”而楼忠福以前每年只开两次会,其中6月一次,年终一次。
据楼忠福的描述,这些会议的参与者都是各级企业的一把手和财务一把手,开会的目的就是反思。“宏观调控我们过来了,但过来之后我们需要深刻的反思。”
声称从来不在公开场合做自我检讨的楼忠福,说这一次破例地做了检讨,检讨自己早在2002年就看到了广厦需要体制改革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动手实施,直到宏观调控把企业积累的问题显现出来。
楼忠福说自己虽然在公开场合不检讨,但自己却天天反思,“我对自己做的事情错在哪里,是自己错还是谁错,我都分得很清楚,但是,不管怎么说,在总结检讨我自己的时候,就算是人家错,我都要归到自己头上来,是我没有掌握这个状况,还是自己错。”楼忠福希望能为自己的检讨做一个补充说明。
那么,无限风光的广厦以及被无数光环所笼罩着的楼忠福,究竟在宏观调控中碰到了什么问题?对此,楼忠福没有细说,“广厦发展得太快了”,这便是楼忠福所给出的答案。
而事实上,就连这样的“迷糊信息”在调控当中楼忠福也不愿多讲,“不能把这些困难都讲出来,底下听的人不了解,会恐惧,会丧失信心的。”
“要主动调整”,这是楼忠福反思后所得出的结论。“要调整现在的产业发展战略,调整现在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
在此次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这次广厦改革的重点主要为三大部分,第一是产权改革,计划在企业推行经营者持股计划;第二是产业发展战略,主要是对公司主业进行梳理,弄清自己“要发展什么”;最后是管理体制改革,楼忠福对此看得很重,认为民营企业没有什么别的东西,“管理体制非常重要,这么大的一个企业,怎么样一个管理体制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不了解楼忠福如今在广厦所扮演的角色,楼忠福上述的表达方式难免显得过于宏观。如果联系到楼忠福“已经两年不上班”的说法,以及楼忠福的儿子楼明对于“父子分工”的描述,我们就不难知道楼忠福早已不是一个微观管理层面的角色。
在楼明看来,父亲楼忠福是公司决策机构董事局的负责人,是管宏观,管战略,管明天的角色,而自己所领导的总裁班子才是管战役,管执行,管今天。
独立成章
不敢向银行发展
尽管楼忠福的身影不时出现在资本市场上,但对于银行业的投资,楼忠福抱着这样的态度:“先介入,再等待机会”。不过与文化产业的投资比较,对于银行金融业,楼忠福略显悲观。“介入以后不等于就要发展,我做实业肯定要和金融接触,但不可能做金融行业,我自己是不敢去发展的,中国的银行只有国家能做。”
当初民生银行筹建的时候,就有负责人找过楼忠福加盟,当时的楼忠福选择了放弃。今天问到楼当年放弃民生银行的原因,楼认为“回报太低”,而且只能是一个“进军银行的形象而已”。
时间相隔没有多久,楼忠福却选择了浙商银行,想想如今已经成长起来的民生银行,楼忠福会不会后悔当初与民生银行的失之交臂?
楼的答案是否定的,这缘于楼忠福对银行业微薄的信心。在楼看来,中国银行经营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靠投资来赚钱,盈利模式过于单一。“人家国外的银行靠什么,靠经营赚钱,靠投资赚钱,我们的银行靠什么?主要靠存贷款利差和其他金融产品,这样的政策就是不赚钱的嘛。”
配料
楼忠福的商道
“三十”法则
一个企业成功,没有自己努力是不行的,但最起码有“三十”是社会的,你做好每一件事情,都有“三十”是别人的,所以不管怎么样我不能忘记这个“三十”,你赚了一块钱的利益,七毛钱是我们赚来的,三毛钱是社会支持你的,懂这个道理就行了,所以要回报社会。你可能不用“三十”,有些时候可能回报到“四十”,但是脑子里必须要有一个印象,不要认为是你自己本事成功的。
怀疑与多疑
做事情,怀疑是好事,但是不能多疑,打一个比方,今天你把生意拉给我,我是不是怀疑你,你为什么无缘无故找我,你跟我什么关系啊?如果说你在我怀疑之中,我就不会轻易上当。无缘无故地接到一个项目,有被诈骗的嫌疑,所以我要多问一个为什么。
过程民主
我的管理是偏专断的。打一个比方,我叫下面搞一个福利分房方案,他们考虑不出来。为什么呢?这些执行部门的人一个是来了广厦十年,一个是来了五年,一个是刚进来的,这些人都不一样,工龄长的享受多一点儿,要多拿到一点儿,所以叫执政部门站在我的角度来制定这个制度,怎么能制定出来呢?但是你不得不叫他们做,在民主的过程当中,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领导权威
权威不是给的,不是我给你一个老总头衔你就有了权威,不是的,这样更加没有权威,你讲的话人家照样可以不听。所以,权威不是给的,是自己的影响决定的,很简单,就是你的行为决定的。
利与义:“我有一个观点,讲利的时候从来不跟你讲义,跟你讲义的时候从来不跟你讲利,两个非常清楚的东西。”
楼忠福:“企业家再不真实就完蛋了”
“企业要推上去,但是人不要推上去”
《英才》:最近看了一本写广厦的书,封面上就写着“以楼忠福和广厦为坐标”,把广厦和你都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楼忠福:高度是别人给的,作为自己来说高度在哪里呢?我想现在没有什么高度,我也好,广厦也好,就是中国改革的产物。无非是一个人碰到了这种机遇,做了些事情而已。这本书叫《中国力量》,这是我同意的四个字,我认为大了一点儿,但我认为他书里的解释也没错。
《英才》:你喜不喜欢这种高度?
楼忠福:我是一步步走过来的,当我有能力做老总时,我一定要当老总,这就是我的个性,但我从来没有说我设计自己要当老总,不管是在任何时候,我要比周围的人强一点儿,这是我从小的一个东西。在学生当中,朋友当中,不管他现在的条件怎样比我优越,但是我一定比别人引人瞩目,这就是我的个性。
《英才》:有人说“高处不胜寒”,你呢?
楼忠福:我绝对不赞成这种说法,高处不胜寒是由于你的事业、你的处境把你抬到这个位置了,可能会出现跟平常人不一样的状况,但是越在这种状况当中人就越要把握自己,你为什么高处不胜寒呢?当你的企业做大了,在社会上有很高的知名度了,你就要引起注意了,你要把自己放正,把自己放下来。
《英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吧?
楼忠福:心态要摆平,不要让人家推波助澜,企业要推上去,但是人不要推上去。
《英才》:人被推上去了,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就高了吗?
楼忠福:这种地位其实是最大的一种压力,当我自己感觉到我不是我自己的时候,我就会感觉到压力来了。
《英才》:你每天有时间来思考“自己是不是自己”吗?
楼忠福:这个东西,我一般不会想,做企业以后就感到自己是社会的人了,什么太累了,身体要注意,不要这么忙,事业差不多就好了,这些最普通的道理我是懂的,但作为自己来说,事业的追求却是无止境的。
“中国没有模式可学”
《英才》:因为广厦在民营企业中有一定地位,所以就有很多人想模仿广厦的模式和思路。
楼忠福:错了,这是中国人的毛病。如果任何人要学我,也就是说他首先要有一种坚强的个性和执著的追求,这个心理要有。第二,他必须要能吃苦,有舍得一切的思想准备,这两个是不变的。
《英才》:那企业之间怎样互相学习?
楼忠福:就学习别人的一点点,照搬一个模式是不行的。
《英才》:广厦向谁学?
楼忠福:我对这个东西真的没有目标,不是我不客气。因为我是施工企业、房地产,现在没有任何一种管理模式能适应我,全世界的管理方法我只能去拿一点点。而且在中国来说,实实在在的说也没有一种模式好学的。
《英才》:中国没有模式可学,西方发达国家有吗?
楼忠福:西方是规范的制度管理。每一个管理者都是书呆子,你跟他讲不通的,所以广厦的体制是自己设计的,这个时期就拿个政策,不要跟我讲别的什么。
“讲利的时候从不讲义”
《英才》:你的管理好像有些专断?
楼忠福:我肯定是偏专断。民主就要暴露问题,暴露思想,然后这个时候你要该断则断,有了过程民主就差不多了。
《英才》:民营企业家好像都有点专断、霸道和张扬。
楼忠福:如果没有霸道,没有这个张扬,怎么能做起来呢?发扬儒家文化是吧,现在很多人都讲儒商,这是很虚的,素质提高是自己的事,为什么要提到一个儒商?儒家文化和经济是有矛盾的,他们难道就不懂?一个是义,一个是利。
《英才》:儒家文化不好吗?
楼忠福:利和义是一对矛盾,讲利的时候就不能讲义,那些被诈骗的,输掉的都是这么失败的,你明明看到这个投资要失败,却难为情,我们不是没输过。比如谁都叫我担保,人情难却。利和义怎么处理得好呢?我有一个观点,讲利的时候从来不跟你讲义,跟你讲义的时候从来不跟你讲利,两个非常清楚的东西。
《英才》:那所谓的“儒商”就是企业家的包装了?
楼忠福:要包装自己干嘛呢?有什么意思呢?企业家都不真实,社会不是太臭了吗?企业家再不真实就完蛋了,我就想不通。
“培养一个接班人不容易”
《英才》:你当初把产业交给你的两个儿子管理,一时期内外界都在评说广厦的传承。
楼忠福:一定要有一个传承,一个企业的发展肯定避免不了一个接班人的问题,特别是民营企业,像我有两个儿子,比较优秀,为什么不可以给他们锻炼,最终他们有没有能力接我的班,这是他们的能力,我不可能把一个事业交给一个没有能力的人……
《英才》: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现在对你两个儿子的表现有没有一个评价?
楼忠福:可以说是基本满意。
《英才》:在这个传承的过程当中你是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比如教练。
楼忠福:我不干教练,我是放手看他们做,有些重大事情,关乎到企业的一些重大问题,我才会出来提醒他们,如果我老做教练,会影响他们自己的发挥。一定要他们自己出来做主。
《英才》:听起来你更像导师,儿子的精神导师。
楼忠福:我主要是站在上面看,现在一是要放手,二是要把他们看牢。看他们去做,我如果插手,他们又不能传承了。
《英才》:是不是放手以后比没放手还累?
楼忠福:肯定的,他们还不到我这个火候嘛。
《英才》:就是说放手前自己伤身,放手后自己伤神。
楼忠福:肯定伤神。培养一个接班人可不容易。
“聊天就是事业”
《英才》:现在能让你特别高兴的事是什么?
楼忠福:就是回家看看孙子,就比较高兴了。
《英才》:现在追求这么简单的东西?
楼忠福:我成功的东西太多了。
《英才》:名和利呢?
楼忠福:今天赚多少钱我也不会特别高兴的,关键是事业已经上去了……现在我就希望我的孙子,各个都能上清华、北大,这是我的梦想。
《英才》:工作的闲暇没什么爱好吗?
楼忠福:看新闻,不看书。书都是滥的,废话一大堆,拿起来这么厚的,看看精华就算了。
《英才》:有了这么多财富不做做收藏吗?现在连很多小老板都喜欢收藏。
楼忠福:人家诱惑不了我的。我才不上当呢,我也没有多少时间去收藏,自己要辨真假,自己不懂真假你收藏干嘛,人家说好的你就去买了,你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人家送给我的东西也很多,我没时间看。
《英才》:真的就没有打动你的爱好?
楼忠福:没有。也就是洗个澡,推拿推拿,还有聊天,这就是我的最大爱好。
《英才》:聊天也算?
楼忠福:聊天就是事业,跟不同层次的朋友接触,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嘛。比如说我跟朋友讲,我想做什么,听听别人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