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狂富是怎样炼成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 10:22 《商界名家》

  本刊记者 刘承波 发自江苏淮安

  现在的地级市淮安市,原来是一个名叫淮阴的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后才改为现名,并将淮阴的名字保留,改为淮安市的一个区。周恩来就是从这片土地上走出来的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一进入淮安市,你就能看到“欢迎您来到周总理的故乡——淮安市”的醒目招牌。谁能料到,56年后从这里又走出了我国一位大富豪——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严介和。

  “草根”背景:下海前做过乡村民办教师

  2005年11月,《商界名家》记者在苏北沿着严介和走过的足迹进行了一番细致的探访。所到之处,只要提起严介和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淮安市河湖港汊很多,京杭大运河就纵贯市区,过去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和水运业为主的城市。《商界名家》记者从淮安市淮阴楼出发,乘车10多公里来到了严介和的出生地——淮安市楚州区三堡乡严庄村。严庄村就坐落于大运河的下游,离淮阴楼的直线距离也就五六公里,但因为大运河的阻隔,开车无法直接到达,只能从一个一个乡村中七弯八拐地进入。尽管一路上走的都是水泥路,但因为道路狭窄,两辆小车相错都要小心翼翼,1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却花了20多分钟才到达。一路上,年轻的司机告诉记者,严庄村是周边几个村庄相对富裕的村,倒不是因为出了一个大富豪严介和,而是这个村在大运河、长江、大海里开船的船老板很多。进到村庄一看,果不其然,楼房一幢挨着一幢。严介和的老屋坐落在村尾,紧邻大运河,尽管这是一个四合院,相比村里鳞次栉比的楼房还是显得寒碜了许多。严介和的父亲早年因病去世,母亲也于2004年离开了人世,现在住在严介和老屋的是严介和的一个远房兄弟严金生。严金生说他们老两口住在这里主要是为了帮严介和照看房子。据他介绍,严介和在姊妹5人中排行老幺,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三个姐姐,大哥严介清原来在村里当会计,后来就在太平洋建设集团下属的一个子公司做事,三个姐姐都嫁到了农村。严介和的父亲严士秀是一个老私塾,教了一辈子的书,在村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因为家庭成分不好,高中毕业的严介和没能被推荐上大学。家里托关系找门路,才帮他联系到了进平桥中学当一名民办教师的职位。因此,严介和总是称自己是书香门第、知识分子家庭。

  当年跟着严介和一起搞副业的村民赵九清,现在还有两个儿子在太平洋建设集团打工。他告诉记者,严介和小的时候家里很穷,虽然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但每个月才十几块钱的收入根本就入不敷出。但严介和很聪明,又很能吃苦,他了解到附近烧砖的窑厂需要大量的柴帘子搭盖砖坯挡雨,就利用闲暇时间,一边骑着自行车到周边窑厂联系销售业务,一边组织同村的青年收购芦苇编织柴帘子。赵九清说,一张柴帘子卖出去能够赚一两毛钱,他们跟着严介和干,每个人一个月就能赚几十块钱。不久,严介和就成了同村青年的领头人,像赵九清这样比严介和大好几岁甚至十来岁的青年也乐意跟着严介和干。

  平桥中学和严庄村隔河相望,现任副校长葛兆顺就是严介和当年的学生。葛校长说,严介和当年代高中班的语文课,他的课与其他老师最大的不同就是生动。那时候学生们都爱上他的课,尤其爱听他讲历史故事。也正是在这个学校,严介和与他所教的一名女学生恋爱上了,后来就娶其为妻。对于严介和当时下海的原因,外界比较多的一种说法是因为严介和超生,违反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平桥中学现任的陶校长则说,当时学校民办教师的工资都很低,只有公办教师的三分之一,就是因为工资低,当年有很多像严介和这样的民办教师都下海了。

  “第一桶金”:凭乡里承包发家,靠城里包工致富

  下海后的严介和还是继续他的家庭副业,并逐步扩大经营范围,除了柴帘子外,还编织草帽、斗笠、簸箕等。严介和也成了全村率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家里不仅添置了全村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还盖起了全村当时最漂亮的四合院新房。

  赵九清说,严介和不仅聪明、能干,还很仗义。平时,严介和就爱习武强身健体,举石锁,耍石碾子,一般几个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严介和自己都说他现在还能挑得起300斤的担子。有一次,村里一个鱼塘被邻村抢了去,是严介和带着几个年轻人帮村里抢了回来。正因为这,严介和当年承包乡里的预制板厂时,附近的地痞流氓都不敢上门强买强卖。

  在村里,严介和经营的都是家庭作坊式的手工业,真正接触企业是从1986年承包三堡乡水泥预制板厂开始的。当时,这个厂已经连续亏损了几年,当地政府将其作为承包改制的样板,在全乡公开选拔厂长。作为这个厂的一名临时工,严介和凭着他多年的经商经验和当过教师善于演讲的才能,一举成功竞聘为厂长。

  严介和当选为厂长后不久,三堡乡水泥预制板厂便扭亏为盈。随后,他又租赁承包了三堡乡建材厂、三堡乡建筑站,还成立了一个贸易公司,搞起了水泥、钢材、木材等销售,企业经营红红火火。

  严介和说,因为受销售半径的影响,水泥制品厂注定做不大,他不得不另辟蹊径。1992年,严介和在租赁经营三堡乡另一家濒临倒闭企业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淮安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这样就可以将水泥制品厂的产业链进行延伸。

  这个时候,严介和将自己的家搬到了淮安市楚州区。由他出资、街道出地,在楚州区最繁华的商业街——西长街上盖起了一座三层高的小楼,一楼归街道,二楼、三楼归严介和。2005年11月30日,《商界名家》记者来到楚州区西长街,很远就能看到横跨街道、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周恩来同志故居”的大幅标牌。严介和的小楼就盖在淮安博物馆的隔壁。一楼现在是勺湖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场所,临街的部分作为商业门面已经租赁出去。严介和的小姨子帮记者开的门,她说,姐姐和姐夫一家搬到南京后,这里就闲置了起来,平时没有人住,只是每年清明节他们回家祭祖时才临时在这里住一住。进到屋里,记者看到这里当时既是严介和的家,还是严介和公司的办公室。临街的部分作为办公室,背街的部分则作为严介和一家居住的场所,办公室和家里的办公设备、设施和家具一应俱全。在严介和当时的办公室里,至今还摆放着他当年获得的各种奖杯和奖状,它们依然记录着严介和当年办企业时的辉煌和荣耀。上到楼顶天台,才发现严介和的这幢房子和周总理的故居背靠背仅一墙之隔。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严介和当年的故意之为,不得而知。

  引江建筑公司成立后,严介和就开始四处联系工程业务。当时正值南京绕城公路开工建设,因为既没有关系又没有后台,他就跑去打听有没有别人不肯干的工程。果真有3个造价29.4万元的涵洞没人肯干,不过经层层转包已经是第五包了。他测算了一下,要是接手的话就要亏损5万元。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签订了协议。回公司后把情况跟手下一说,手下纷纷献策,说亏5万有亏5万的做法。严介和断然否决了这种做法,他说哪怕亏8万或者10万,也要做到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因为我们没有任何背景,只能用工程质量来打造我们的金字招牌。

  为了赶在春节前完工,严介和与他公司的员工没日没夜地干,一直干到1993年大年初一凌晨才完工,然后大家一起开着拖拉机回老家过年。140天的工作量,他们只花了72天。春节后,工程指挥部领导和专家去工地视察,看到已经做好的涵洞非常惊奇。一检测,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后来,指挥长找到严介和,确定引江建筑公司做指令性分包业务。就这样,在南京市绕城公路工程中,严介和总共承接到了2700多万元的工程。南京市绕城公路完工时,严介和就赚到了被他自己称为人生第一桶金的800多万元。

  财富提速:BT模式+零价格、零资产收购

  因为在南京市绕城公路工程中建立起来的良好的信誉和口碑,严介和很顺利地陆续在宁连一级公路、沪宁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和南京地铁等工程中承接到了大量的施工业务。1995年,严介和出资400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太平洋工程有限公司,公司总部也搬到了南京。第二年,严介和就组建成立了太平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也就是1995年,严介和先后被授予“首届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和“中国十佳优秀民营企业家”等称号。

  严介和总是说,一流的企业创造机遇,二流的企业寻找机遇,三流的企业抓住机遇。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实行银根紧缩政策,这样一来,地方财政更紧张,但是地方政府领导人又想做出一番政绩来。怎么办?只好借鸡下蛋!此时的严介和已经积累了巨额财富,他要创造机遇让太平洋实现跨越式发展。严介和说,2003年被建设部30号文称为BT(BT是Build—Transfer的缩写,意为“建设—移交”)的模式,他们1997年就开始运用了,那时候不知道叫BT,只知道这么做很受地方政府欢迎。严介和的第一笔采取BT模式运作的订单是在江苏省宿迁市地级市成立不久。宿迁建市之初一穷二白,又极需进行城市建设和改造,严介和就采取先垫资建设、交付使用后再分期付款的方式建设了贯穿宿迁市区的市府大道。之后,这种模式在江苏省内被广泛复制,从苏北到苏南,从苏东到苏西,到处都留下了太平洋的足迹。

  2004年是太平洋工程主业极速跨越的一年,这一年太平洋共签订了1100亿元的工程订单,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2004年8月,太平洋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签订了117亿元的订单,2005年5月,自治区主席杨晶亲自带领一批市长到太平洋集团南京总部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结束,各市与太平洋又签下了总额为200亿元的订单。现在太平洋手中握有的订单已经达到2700亿元。难怪严介和在吉林省的一次会议上发言说:“太平洋经济说白了就是谈判经济,谈判出的效益占75%,也就是75%的效益出在谈判桌上!”

  2002年,太平洋取得了国家公路、市政、水利三个总承包一级资质,成为国内非公有制企业中唯一一家拥有这三项总承包一级资质的企业,公司名称也由“太平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正式更名为“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就是这一年,太平洋开始采取零价格、零资产的方式大肆收购国有企业。严介和第一次出手,就在江苏省内一次性收购了17家、资产达40亿元的国有企业,条件就是承担17.8亿元的企业债务。到目前,太平洋已经累计收购了31家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60多亿元。

  做基础设施工程,利润相当丰厚,为什么还要去收购那些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这不是自己跟自己寻找麻烦吗?严介和说,做工程的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包工头,他们始终认为你是一个皮包公司。通过租赁承包企业起家,做BT项目发家,我还要通过收购一批国有企业成名,因为拯救国有企业才能显示一个企业的智慧和实力。

  目前,太平洋旗下已经发展到了60多家成员企业,职工人数近10万人。严介和将整个公司架构分为工程、工业、投资三大集团以及东北、西北、西南、华中、华东五大区域。收购来这么多亏困企业,如何将其盘活,如何进行管理?严介和说,其实很简单,就是四个字:制度、用人。太平洋给予下属子公司负责人99%的权力和足够多的年薪,在具体的企业运作上,让他们放开手脚干。但“2C”人员(即财务和材料管理人员)实行集团和子公司双重管理,另外在子公司中设立执行监事,直属集团管理。严介和说,太平洋收购来的企业,经过集团一段时间的调整和经营,基本上都达到了“三零”的要求,即零腐败、零内耗、零亏损。

  在用人上,太平洋实行的是两个“三零”标准,即零学历、零职称、零资历,零血缘、零情缘、零地缘。陈晓明就是在“三零”用人标准下成长起来的众多太平洋经理人之中的佼佼者。高考落榜的陈晓明,1995年进太平洋工作时只是一名普通的汽车驾驶员,但他从开卡车到跟集团领导人开小车,再到负责整个集团的车辆和机械设备的调度,后又任集团总裁办副主任,如今他已经是拥有900多名员工的太平洋玻璃有限公司(原宿迁玻璃厂)副董事长兼总经理。2002年,太平洋收购宿迁玻璃厂后,董事长换了一任又一任,陈晓明却从执行监事的职位一步一步做到了现在的位置。2005年,他还获得了“宿迁市五一劳动奖章”和“宿迁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陈晓明说,太平洋收购宿迁玻璃厂首先带来了信誉和品牌。收购之前这个厂欠银行贷款1000多万元,因为连年亏损,银行已经停止继续放贷催债。太平洋进入后,公司信誉等级很快上调,银行纷纷找上门来送贷款,再加上他们从严对公司进行管理,一盘死棋很快就变成了活棋。如今的太平洋玻璃公司已经由过去的亏损大户变成了宿迁市宿豫区的纳税大户。

  在太平洋玻璃公司工作了25年、现升任该公司执行监事的王萍说,因为太平洋是做工程的,刚进入玻璃厂时,原玻璃厂的员工都不以为然,觉得太平洋不是在作秀,就是看中了他们厂占有的100多亩地。但是太平洋在原玻璃厂一位副厂长生病住院和后来去世过程中的举动,改变了他们的这一看法。进入玻璃厂后,太平洋不仅启用了原副厂长孙辉任公司总经理,还在2003年3月孙突发脑干出血住院时全力组织抢救。为了挽救孙的生命,十几天时间,太平洋耗资20多万元,严介和亲自联系医院和专家进行会诊。孙不治去世后,太平洋一次性给予孙的家属26万元的抚恤金。玻璃厂是一个亏困企业,过去政府的很多职能部门都是退避三舍,唯恐避之不及。孙的追悼会,因为严介和的亲自参加,宿迁市、宿豫区的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都来了。大家从这些事情中,看到了太平洋真心做企业的决心和振兴工厂的希望,人心很快就凝聚了起来。

  收购、盘活上市公司ST纵横(600862),严介和将人的能动性用到了极致。已经戴了几年“ST”帽子的ST纵横无法抑阻亏损的惯性,2003年当年又亏损8000多万元,原有的重组和托管方迫于无奈知难而退。如果到2004年6月底前还不能扭亏为盈,ST纵横将被摘牌,彻底从证券市场中消失。就在命悬一线时,严介和领着太平洋接盘,演绎了拯救ST纵横的生死时速。至今,严介和5个月3换总经理的故事还在太平洋内部流传。第一任总经理蔡渊,是一个改革派,烧的是“猛火”。面对老牌国企,面对安逸了多年的习惯性陈旧观念,蔡一上任就立体实施了四大“瘦身”计划(即冗员瘦身、资产瘦身、机构瘦身、债务瘦身),将ST纵横搅得上下滚沸,诸多矛盾随时可能被激化。这时候,稳定派总经理孙建国走上前台,他烧的是“温火”,将员工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使ST纵横在平稳中“软着陆”,最终完成了四大瘦身计划。5个月后,第三任发展派总经理凌卫国走马上任,他烧的是“恒火”,全面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突出新品开发,拓展细分市场,将公司的生产经营带上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2004年11月,严介和便郑重宣布:ST纵横A股股票恢复交易。

  严介和说,事实证明太平洋是能够管理好企业的。2003年到2005年,太平洋能够在全国各地签订2700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订单,企业实现极速跨越式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收购来的国有企业,因为改造好、管理好这些国有企业,树立起了太平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他们与各地政府在谈判桌上增添不少筹码。

  自我超越:从实业家向企业家转型

  严介和张扬其实并非现在才表露出来的,这从他在南京两次搬迁办公地点可见一斑。当年,太平洋公司搬到定淮门大街办公,办公楼明明位于这条大街的中段,严介和却将门牌号定为0号,太平洋当时的公司地址就是:南京市定淮门大街0号。这可以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0号门牌号码。2003年,太平洋搬入现址办公,大楼位于永庆巷、华侨路和上海路的十字路口,严介和却将门牌号定为五台山1号。无论是从地图上找寻还是实地考证,《商界名家》记者都没能找到名叫五台山的街道和马路,倒是这幢大楼的背后有一个名叫“五台山”的体育中心。

  而今,财富暴露在了阳光之下,严介和却公开表示,他并不是为了钱而奋斗。“我身上没有很浓的商人气,不拿金钱当回事儿。我的钱我没有看成是我自己的,都是社会的。”对于什么是资本家,什么是实业家,什么是企业家,严介和有着他自己的理解。他说:“思维围绕钞票运转的人叫资本家,是钞票的积累;围绕企业转的叫实业家,是能力的积累;围绕社会转的才叫企业家,是形象的积累。真正的企业家,有利于社会又有利于自己的事,他干;仅有利于自己不利于社会的事,他是不干的。收购国有企业,是为了太平洋的总量,同时也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更是我由实业家向企业家转型的开始。”

  严介和说他所收购的企业和在贫困地区建设的工程,很多都是国家光彩事业项目。这从他在淮安的家和他现在的办公室里,摆放着的各级部门在各个不同时期授予的“光彩事业奖”奖状和“光彩之星”牌匾,或许可以得到印证。2002年,收购宿迁玻璃厂时,严介和就在职工大会上公开表态:收购这个厂,我并没有指望它能为太平洋赚取一分钱,只要经过我们的投资和管理,让这个厂重新运转起来,大家都能安居乐业,我们就满足了。2003年,重组ST纵横时,严介和也是公开承诺,我们为名而来,是身试

资本市场,实业报效社会,“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

  在解释他公司名称的演进时,严介和说,我们注册“引江”时,就注定了我们入海、跨洋的大走向,但现在我们还只是来到长江边上。我们的目标是把队伍带到浩瀚的太平洋上,尽情遨游,甚至把整个太平洋都搅动起来,让全世界都知道,这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出的声音。

  严介和在各种场合都一再强调,太平洋着力打造的是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国企”,就是国人办的企业,他营造的是和谐、和美、和畅的富康的“太平洋”、幸福的“太平洋”,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私有共用、私营共有、权力公众化、资产社会化的现代“国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太平洋正在实施三个一的造富工程,即到2010年左右,塑造出100个亿万富翁、1000个千万富翁、10000个百万富翁。严介和说,这个造富工程现在已经开始实施了,在他们收购国有企业时,几乎都让经营层持股,这里面就会产生一批富翁。以后在大集团、总集团持股的人,包括我们的主业效益比较好,主业任董事长、副董事长、总裁的员工,未来都是富豪的群体。在2005年10月1日集团工作会议上,他已经正式安排了集团公司股份赠予方案。按计划,2005年集团公司拿出40%赠予250位中层以上管理层,2006年再拿出25%赠予25位高层管理层,2007年再有10%赠予5位核心管理层,最后严介和自己只保留25%的股份。他打算2008年就退出太平洋的管理层。

  至于退出管理层后去干什么?严介和说,他想去办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学院。他认为现行的由没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人当商学院老师很滑稽。他说他很瞧不起现在的MBA毕业生:“光是太平洋的员工,MBA学历的职员能力最差,然后是博士,特别是一口气读完博士的更差。”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3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