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健的信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 21:05 《互联网周刊》 | |||||||||
本刊记者 陈亮 周厚健正凭借穿透力的眼光,在创新路上不断加速 《互联网周刊》报道 2006年1月,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大展。主展馆内的海信成为一颗明星,240平米的展位,七大类近50款最新产品吸引了大批观众的目光
这正是49岁的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盼望已久的情景。征服国际市场恰是周厚健的下一步目标。海信已经在匈牙利建立了合资电视机工厂,并藉此打开了通往欧洲市场的大门。在进军德国等市场的过程中,海信遇到了阻碍,原因是西门子提前注册了“Hisense”商标。经过曲折的谈判,2005年,周厚健成功地从西门子手里拿回了商标。 海外市场的胜利来之不易,但周厚健更看重海信的技术含量。“目前全球60%的家电最终产品来自中国,但是这仅仅是数量的百分比,而不是技术含量的百分比。”周厚健说,“在很多日本企业眼中,我们虽是他们的竞争对手,但却不难对付。”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中国家电企业尽管都已经成长为行业巨人,但是难以改变创新乏力、赢利微薄的现实。周厚健希望扭转这种状况。 2000年,周厚健召集海信研发中心的核心员工开会,讨论要不要自己造数字电视芯片。由于项目风险很大,争论很激烈。“在很多外人看来,这不是烧钱吗?投入成千上万的资金进去,如果没有产出怎么办?”海信副总裁郭庆存回忆说。周厚健坚持己见,他对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规律深信不疑,“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就不会有美好未来”,最终海信成立了芯片研发项目组。 历经四年多时间,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周厚健如愿以偿。2005年6月26日,海信自主研发的数字电视“信芯”问世,这件事情震惊了国内外的家电业同行。“为什么海信芯片开发成功了?而此前很多搞芯片开发的没有成功?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并以市场为目标。”周厚健说。 国内的电视同行还在对海信的“信芯”持观望态度。“这里第一是同行之争,第二不知道我们的芯片质量如何。”周厚健解释说。他准备在2006年继续投入对电视芯片的研发和推广,“当你比别人超过一点时,别人会嫉妒;当你超过别人一部分时,别人会羡慕你;当你比别人超过一大截时,别人会依靠你。” 电视芯片的研制只是周厚健力主创新的一个缩影。周厚健的大赌大赢也表明,在持续创新这个领域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尝试可以不止一次,新想法永远值得鼓励。而海信在2005年里也收获颇丰,以平板电视为例,根据统计机构中怡康的报告数据显示,2004年10月以来,海信在34英寸以上高清平板电视的市场占有率以11.93%的份额跃居全国第一。 收购科龙对海信来说也是意义非凡。2005年9月9日,海信集团与科龙公司签署了巨额收购协议,海信将全面接管科龙的资产。对于外界众说纷纭的并购整合问题,周厚健并不担心,他说:“异地购并比较容易解决文化冲突问题。”在海信派出管理团队入驻科龙并注入巨资后,科龙很快实现了全面复苏,海信集团在白电产能和销售规模上实现了扩张。 这一切都得益于周厚健所具有的穿透力的眼光。眼下,周厚健正在为海外上市做准备,运气好的话,借助科龙在中国香港上市能成为他为海信寻觅到的又一个加速引擎。 他用资本的眼光洞察市场的变化,使用创新的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摆脱了单一货币资本的经济运营模式,走出了一条超前的、成功的低成本扩张之路 ——陈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