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成玉:走出去没必要表白和政府没关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 13:11 《中外管理》 | |||||||||
傅成玉 基于国家战略去思考 能源问题是能源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要考虑的基本问题。
从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大研究机构得出的结论看,天然气、石油、煤储量,按照我们现在全球的石油消费以及将来10年、20年各国经济增长的发展需求预测,我们是不缺的。也就是说,世界石油市场仍然是供大于求。但是,世界有能源,不等于你有能源的供给保障。这就形成了一个能源安全的考虑。 尤其最近3年的持续高油价,从2000年以后的25~30美元,达到了现在接近60美元的震荡,导致了各国经济发展的成本上升,引起了全球、尤其是能源消费大国把能源安全提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而在原油期货市场上,对于一系列国际政治事件、自然灾害的炒作,对美、日经济恢复,对中、印经济高速发展的预期,使得市场投机活动急速放大。这也就是为什么近10年来世界上没有增加炼油能力,却在成品油供给上发生了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源生产大国。对国家来说,有能源发展的多元化问题。而“在国家大的宏观政策下,我们怎么做?”这是一个能源企业在战略选择上不可回避的。中海油选择了海外并购和大力发展液化天然气,是要立足于国家几十年以后的能源安全。 “划清界限”有原则 虽然收购优尼科没有成功,但是中海油仍然要坚定地走向海外,并且在海外已经有了可观的资源储备。同时,公司2001年上市的市值是60亿美元,到2005年达到了300亿。 中国国有企业,尤其像我们中海油,是上市公司,没有必要向西方表白我和政府没关系。同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减持,也是一个自然过程。重要的是市值要往上涨,这才是国有资产真正的保值增值。 而在另一方面,过去外界对中国政府和企业关系的一种印象是,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经营。这个印象要从市场上“去除”。现在我们要给资本市场的印象是:政府是股东,跟西方的基金经理是一样的,它不直接参与经营。经营权是由企业自己决定的,收购优尼科是由企业决定的,这要分开。怎么做?最重要的就是公开透明。透明到什么程度?对于资本市场上的那些经济分析员、各家投资银行、基金分析员,我用的数据就是他用的。这不可避免地会给公司管理层带来非常大的压力,你做错任何一点小事他都能看出来。但反过来也有它的好处,资本市场会认可你,通过股价! 股东认可最重要 在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这件事情上,你要看资本市场是怎么评价的。我宣布收购之前的股价,是往下跌;等我一宣布,市场看见了我公布的那些东西,融资怎么来,融资结构是什么样,我的股票就涨了。第二个阶段,我们宣布不加价,又往上涨。第三步,我停下来了,股票还往上涨!从宣布收购到宣布结束,我们的市值升了70亿美元。这是谁认可?我的股东认可啊!谁说好与不好都不重要,我的股东说好最重要,我做的每一步他都认可。他们对这次收购的评价是:第一,有勇气,能挑战这件事;第二,每一段的策略是对的,是主动的;第三,有自我约束能力,不是盲目到多大风险都去做。最后是我们自己宣布撤回来的,我回来后跟基金经理去见面,他们很高兴!其实美国已经在反思它们的做法了,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现在他们把这个事挡住了,以后才有我们再进美国市场的机会! 海外对中海油去年并购时收放自如的评价远比国内要高。但是,随后中海油与老对手雪佛龙在澳大利亚再次交手的失利,仍在考验着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思维。 (作者为中海油总裁。本文为作者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的演讲节选,未经本人审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