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张国华素描:我是一个什么都管的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 03:57 每日经济新闻

  安静 每日经济新闻

  昨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园深处的一间大厅内,一幅“追求卓越呕心沥血育英才,允无遗憾忍看哀泪遍中欧”的挽联环绕在张国华遗像的周围。据悉,中欧校友会连夜制作出的“张院长,一路走好!”追思网站也已开通。

  “他说:不管我这关能不能过得去,学校的事情要做好!”回忆起去年12月31日与张国华教授的最后一次交谈,中欧副院长张维炯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跟前掩面而泣。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同一届的学生,张维炯与张国华共事长达15年。1月10日,张维炯在华山

医院特护病房的隔窗外陪张国华度过了最后一天。

  “教书匠走大街”

  天翼图书总经理李月庆参与了中欧的创建。回忆当初与张国华院长一起创业的情形,他用了这样一句话:“两个教书匠拎着包走大街。”那时中欧只有5名员工———包括他与张国华院长这两名中方员工。

  1994年春天,中欧创立。受哈佛商学院的启发,张国华等人开始了艰难的市场推广,在英文版的《经济学人》杂志上刊登广告,并登门拜访企业。第一个对象是上海食品进出口公司,李月庆与张国华两人从交大坐公交车前往。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从那时起,中欧养成了重视课程推广的传统。

  “张国华院长的去世令中欧失去了一位富有远见的领导者,他全身心地致力于学院的发展,他不知疲倦、充满激情地投身于管理学科教育和研究。”多年同事、中欧副院长兼教务长郭理默教授如此评价。

  “我是一个什么都管的人”

  “张院长非常善于建立愿景。成立之初,他就提出中欧要在5年内成为亚洲第一流的商学院。他最大的愿望是将中欧办成世界前10位的商学院。”中欧市场及公共关系部主任周雪林告诉《每日经济新闻》。

  2004年是中欧成立十周年,也是张国华最忙碌的一年。他明白,虽然学院已在亚洲领先,但中欧面临的是全球竞争,核心教授、资金是商学院发展的瓶颈。他感觉到校友资源是学校长足发展的重要支持,于是开始筹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2004年,中欧各地校友会纷纷成立,他也随之四处奔波。

  2005年4月,基金会终于获批,但他也病倒了,被正式确诊为淋巴癌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他仍不忘经常打电话询问各部门的情况。张国华曾说:“在中欧,我是一个什么都管的人。负责行政,决定所有的行政问题,同时我又是中方教务长,讨论决定教学安排。”为此,他几乎放弃了所有休假与家人团聚的时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5,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