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十大滇商领袖评选 > 正文
 

近千嘉宾云集盛典 争睹四十上榜滇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19:11 生活新报

  阳光灿烂,鼓乐喧天,彩旗飘飘,嘉宾云集。昨天,在美丽的春城昆明,在世博吉鑫园,一场盛况空前的典礼隆重举行。由生活新报发起组织,历时3个多月的“十大滇商领袖”评选活动昨天终于落下帷幕。来自各地的各级领导,以及全省各地的获得各种殊荣的数十位滇商和社会各界人士近千嘉宾欢聚一堂,共同探讨了过去的5年云南企业界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美好的展望。

  吉鑫园: 盛况空前 嘉宾如云

  昨天14时开始,世博吉鑫园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姑娘们跳着欢快的迎宾舞,小伙子们吹着高亢的唢呐,敲打着铿锵的锣鼓。门前的广场上彩旗飘扬,巨大的充气气球上大书“民选滇商领袖 百万公众投票”格外引人注目,整个吉鑫园广场和国宴餐厅成为欢乐的海洋。

  为了展示滇商的风采,在吉鑫园二楼入口处,由生活新报精心制作的40名获奖滇商的简介展示牌整齐地摆放在走廊上,展示牌吸引了众多来宾的眼球,站在旁边驻足良久。15时40分许,参会嘉宾基本入场完毕,16时许,演讲正式开始。特邀嘉宾有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治国、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办公室的副主任曹玉书,以及云南省多位领导作了精彩发言。获得本次“十大滇商领袖”称号的2名企业家代表也作了精彩的演讲。

  王治国: 国内首创 大有可为

  下午的演讲会气氛热烈,演讲者讲得实在讲得精彩,与会者听得仔细听得陶醉。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治国在演讲中高度评价了“十大滇商领袖”评选活动,并称“在全国来讲也是首次,是一个创新”。

  王治国在演讲中强调,在“十一五”期间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科学创新能力,在发展上有个质的突破。王副主席还在演讲中对民营企业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广大民营企业家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特殊的体制下,在不平等不公正的竞争环境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是令人敬佩的。

  王治国在演讲中还引用了翔实的数据来说明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民营企业在国家经济总量中平均占到60%,并指出云南目前应该在40%左右,云南的广大民营企业还是大有可为的。

  曹玉书: 高度赞扬 提出要求

  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办公室的副主任曹玉书在演讲中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了生活新报组织的“十大滇商领袖”评选活动。曹主任首先谈到了西部在未来5年内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面临的紧迫任务。随后,曹主任针对“十一五”期间对西部以及云南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加强,未来5年内国家对西部地区将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二是继续搞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继续搞好退耕还林,国家的政策是巩固成果,稳步推进;三是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具体到云南必须在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上有所作为,这是云南未来5年内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企业家: 正名商人 奋斗艰辛

  在昨天的演讲会上,“十大滇商领袖”之一武克钢和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的演讲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和喝彩。

  云南红酒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武克钢的演讲诙谐

幽默,在演讲中他提到参加这样的盛典十分高兴,因为这是“第一次将领袖和商人挂钩”。随后,武董客观且幽默地驳斥了世人对商人的误解和偏见,表示“我们这些民营企业家也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复兴的重要任务”。武董的幽默和睿智赢得大家的欢笑和阵阵掌声。

  来自江苏的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的创业过程,以现身说法向云南企业家阐述诚信、自立更生的重要性,无疑是昨天演讲会上最引人注目的亮点。随后,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和平和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也作了精彩的演讲。18时许,演讲会圆满结束。

  与会者: 鼓舞人心 大受启发

  演讲会结束后,广大与会者仍意犹未尽,依旧沉浸在中央领导和企业家们的精彩演讲中,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与会者。

  昆明医学院康复

医院的杨良院长在接受采访时,十分振奋和激动。杨院长表示,生活新报举办的这次“十大滇商领袖”评选活动挺有突破意义,尤其是针对民营企业,选择在民族复兴且处于社会转型期搞这个活动,意义特殊、重大、深远。这种活动“敢为人先,意义已经超出了云南范畴”。

  浦发银行副行长徐先生也对这次活动予以高度评价和赞扬,他认为,通过这样的活动将云南做得好的企业和成功的企业家烘托了出来,形成一个很好的氛围,可以更好地引导云南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宣扬了企业家精神,意义重大。另一位来自省委宣传部的文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连说“很意外”,认为活动的组织、影响以及层次规模都超乎他的想象,很好地宣传了云南企业和云南企业家。

  “民企是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是这个时代的幸运者,赶上中华民族崛起的过程;如果说民企的“第一桶金”是向社会的借贷,那么以后一定会以感激的心回报社会;云南的民企要加强现代企业意识,要不断创造出云南自己的品牌。”本版稿件

  本报记者 金波 杨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2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