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别让机会闪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17:12 《商界》杂志

  一个大专毕业的城市小青年,借来2000元钱创业,为什么两年之后,他拥有了千万身家和行业第一的地位?

  

  □文/本刊记者 张参 张婧

  “我们是全中国第一家,没有第二家,我都不知道谁是第二家,他们都还只是小规模运作。”

  “我们即将第二轮融资,用部分股份融资几百万美元或千万美元不等,但融资后我们的股份仍将最大。”

  “我们的营业规模不方便透露。举个例,我们网站上首发的一首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仅用于手机彩铃下载业务,就产生了1200万元的收入。”

  ……

  2005年11月18日下午2点,本刊记者在重庆石桥铺20多层高,恢宏挺拔的渝高大厦C幢,见到了个头不高的郑立。

  ——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小子”,80年出生,今年刚25岁。

  一个出身普通的城市青年

  如今郑立创立的www.163888.net网络音乐网,已拥有230万注册网友歌迷会员,收取除试用会员外的各类会员60元/年不等的会员费,并正在积极拓展各种“网络音乐生意”。2004年底,国际风险投资IDG为抢先分享巨大的中国网络音乐市场,果断地用数百万元现金,换取了郑立名下的一部分股份。

  三四年前,郑立还在背着工具包,做最底层的电脑装机员。“我出身于重庆市区一普通市民家庭,父亲在国营石油单位上班,普通的工人。”

  “小学6年级时,我想买台游戏机打游戏,但父亲说还是早点买台电脑好。那时电脑还很贵,一台要上万元,家里花这笔钱不容易。这要感谢父亲的前瞻性。”他说。

  果然不久之后,郑立就觉得打游戏没多大意思了,于是开始买些书自学电脑知识。

  1998年,他考入

四川大学的二年制计算机专科。“读大学时我在电脑技术上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没学到什么新东西。中国大学里的计算机教育,都教些快要被市场淘汰的程序设计语言,引不起我的兴趣。惟一开心的就是开始接触到互联网,可以整天泡在网上了!”他说。

  2000年郑立大专毕业时,对未来也很模糊,只想先打两年工再说。他回到重庆后,先在一家电脑城里做最底层的装机员,然后开始频频跳槽,在一些电脑公司和网络公司做技术或策划等工作……

  郑立今后的人生,似乎将与其他城市青年没多大不同:为生存而打工;为娱乐而上网。

  然而郑立是一个善于观察环境变化,并从变化中捕捉机会的年青人。他并不安分。

  发现“网络音乐仓库”新生意

  2002年下半年,经常在网上东游西晃的他,终于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机会:网络歌曲开始流行,网络歌手数量激增。他想,自己何不抢先建一个网络音乐网站!

  当时中国的互联网已高度普及,城市里家家户户及每间办公室几乎都已联网,上亿的上网人群中潜伏着数量庞大的网友歌迷。而当时电脑多媒体软件也已普及,很多网友用那些软件几分钟内就轻松录下了自吟自唱的歌曲,结果互联网上到处散乱着网友歌迷上传的大量网络歌曲,它们有的是模仿明星的翻唱,有的是胡乱搞笑的改唱,有的是煞费心思的原创……

  与唱片公司制作精良的专业歌曲相比,这些网络歌曲当然很粗糙,音乐圈内和传统人士都对这种“网络快餐文化”不屑一顾。而当时,国内也还没有一家专门为那些网络歌迷提供专业服务的互联网站。

  联想由此展开:这样一种“网络音乐仓库”式的网站,将如何赚钱?他设想了以下几种赢利模式:

  1.大量网友的会员费,将能维持网站的生存。

  如果自己的网站只收取价格低廉的会员费,提供足够网上空间让网友自由上传或下载网络歌曲,短时间内必将吸引大量网友。

  2.网友的大量原创音乐,将能分食唱片公司的利润。

  集合网友的力量,自己的网站短时间内也将积累数量庞大、成本低廉的网络原创音乐。中国有很多为高昂制作成本而苦恼不堪的中小传统唱片公司,如果让他们来自己网站挑选和购买这些原创音乐,将带来丰厚利润。

  3.丰富的网络音乐资源,将赚足上亿中国手机用户的钱。

  自己网站上丰富的音乐资源,还将是一个更惊人的巨大市场:通过手机彩铃等移动增值服务商,销售给数以亿计的中国手机用户!

  ……

  “现代音乐的产生已出现两种方式,一种仍是通过传统唱片公司,另一种是通过网络诞生。中国音乐产业的环境可以说是‘非常变态’的,盗版的严重及互联网的免费下载,已造成传统唱片公司制作的音乐在唱片销售上已无利润——很多艺人发唱片只是为了提高知名度,而他们40%的利润已来自演出、代言等,60%的利润来自彩铃点歌等无线收入。与此同时,网络产生的音乐却蓬勃发展,每天都有很多网友把他们的原创音乐无偿贡献到网上。”

  “网络音乐产业将兴起,并取代传统唱片公司;现代音乐的消费将从线下向线上发展,从买唱片到网上或无线下载——既然我已看清了这么一个至关重要的环境变化,为什么我不抢先去做这个‘网络音乐仓库’式的网站呢?”

  郑立也是一个敢于果断抓住机会的年轻人。

  仅有2000元,但“幸好没有放弃”

  2002年底,郑立向朋友借了2000元钱,毅然辞职创业。

  拿着一张美好蓝图,他鼓动来了另外3个年青人辜陶、吴佳俊、王豫华,其中一个还在重庆大学读大四。

  但2000元钱,建立一个网站远远不够:一台网站服务器要数万元,服务器接入互联网要交纳2万元的带宽使用费。

  怎么办?郑立把家里配置较好的兼容机拿来,安装了一个容量大点的硬盘和几根内存条,就勉强当作服务器了。然后他又跑去和重庆电信谈合作:自己为重庆电信的网站负责一个频道内容,“打工抵债”抵重庆电信应收的2万元带宽费。

  以上难题解决后,4个年轻人迅速投入建站工作。

  为方便负责技术,还在重庆大学读书的那位创业伙伴,他们就在重庆大学后门租了一间小房间作为工作室。当时只有两台电脑,他们4个人只能轮流着上网工作。

  “工作室很小,我们两个人睡一张床,结果两张床一放,门都关不上了。寒冷的冬夜里,刺骨的冷风直往房间里灌,我们睡在床上一个小时后被窝才暖和,我们才能入睡……吃饭也很惨,我们4个人伙食费600元一个月,每天仅20元,就只好包给楼下一个卖盒饭的,那米饭硬得哽人……”

  创业艰辛,郑立至今记忆犹新。但4个年轻人相信:贵在坚持!

  2003年6月18日,他们的163888网正式开站。结果正如预期,这个独特的网站一推出就大受网友欢迎,7月16日就首次有了高达3万的日访问量。

  2003年7月18日,他们正式启动了会员收费制。“但初期的会员费也就仅能保证吃得起饭、交得起上网费。之后一有多的收入,我们就立刻毫无保留地全部投进网站建设和推广中去了。我们的心情很愉快。”郑立说。

  2003年8月,他们对网站服务器进行了首次升级;2003年11月访问量突破10万大关,他们再次对服务器升级;2004年1月,访问量涨至15万;此间他们推出了第一张网络歌曲原创专集,网站签约歌手香香、肖飞等开始走红,更使网站声名雀起……

  2004年4月,发展迅猛的郑立他们正式注册了公司,以吸纳第一笔投资进入。“那时我们租了个跃层,已有10多个员工了,并且很多投资者已经看到了我们的美好前景,主动打电话找我们。”郑立说。

  前景一片灿烂,但谁想一个灭顶之灾突然袭来——2004年7月,网检局扫黄打非,“因被乱举报,我们的网站也被关了,并且硬盘也被没收了。正在想办法解决时,负责技术的那个创业伙伴又因家里压力去电力局上班了,我们的网站彻底瘫痪了!”

  巨大打击使郑立也颓废了,大白天躲在家里睡觉。开始绝望了的他,问父亲:自己要不要转行?

  父亲此时,给了他一生至关重要的鼓励:“现在转行肯定很愚昧!我就怕你这个孩子受不了这点挫折!”

  郑立猛然醒悟,郑重写下了那天的网络日记:“与父亲经历的文化大革命相比,我这点挫折算什么!我一定要把这个困难克服过去!”

  “我永远都记得,那天是2004年7月31号,我差点因挫折而丢失了机会。”郑立说。

  绝不让机会闪过

  半个月后,事情顿现转机:硬盘从网管局取出来了,技术方面也又找到了新的人员,郑立他们的网站又开始了迅速扩张的步伐。

  紧接不久,郑立接到国际风险投资商IDG中国区经理打来的电话。一个月后,IDG用数百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换得了网站部分股份。

  对于获得国际风险投资,此时的郑立已认为是十分自然的事:“他们一看你的项目是否有前景,二看你是否是做这事的人,也就是说能否通过你来实现他们资本的增值,非常简单。对IDG来说,当时我们在华人网络音乐这个新产业中已是绝对的老大,市场份额占了60%。”

  而郑立欣然接受IDG的投资,也不仅是资金问题,而是在谈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他们的商业理念和思路比我们还清晰,使我们能学到更多,能把我们带到更高的境界。这很有挑战性。”

  此后一年,整天忙碌的郑立欣喜地看见当初预想的目标正一天天地变成现实:他们的网站成为了互联网上最大的华人网络音乐平台,拥有了最强大的人气(注册会员235万,日访问量最高达到300万),和最丰富的资源(200万首网友自传歌曲,3万多首网络原创音乐)。与此同时,网站的包装与推广也大获成功,如他们推出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猪之歌》等风行一时,签约的香香、东来东往等网络歌手也大获成功。

  郑立很激动:“你能想象网上音乐生意的巨大市场吗?我们可以预言,在两年内网络产生的歌曲,会占到整个音乐产业市场份额的20%,而我们将获取这20%中的60%。这是多大的一笔收入?我只能粗略地告诉你,比如台湾滚石唱片公司目前通过无线下载赚的钱每月是1200万元,而两年之后我们在无线下载这块也将有同样的月收入,而每个月我们还将有无线下载以外的其他收入。”

  这块诱人的“大

蛋糕”,吸引了很多类似网站在郑立之后蜂拥而起。但已抢先一步的郑立,如今自豪地说:“我们是全中国第一家,没有第二家,我都不知道谁是第二家,因为他们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他们目前都还只能小规模运作。”

  郑立也十分清醒:“我能有今天,主要是项目好!这是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商机太多了!”

  但当机会降临时,是否我们每个人都能不让机会闪过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